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课改

小学音乐教育改革与创新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8

摘自:《中国教师资源网》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整体教学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整个音乐教育教学体系却不够完善。小学音乐教育该如何改革?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和发展动力,而“教育具有开发创新精神和窒息精神的双重力量”。当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大力开展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我国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在前人教学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音乐创新的经验和体会,愿与同行们交流。

一、观念转变

要想创新成功,必须在思想观念上革新。音乐教改的新思想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小学音乐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承载太多的专业化内容。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之美和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繁忙的知识传递事务中解放出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教育思想的转变,才可能有新的教育思路和手段。

二、环境变化

音乐课的环境虽不是关键之处,却能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当然,教学环境的好坏不完全取决于音乐教师,如音乐教学设备的先进与达标,老师几乎无能为力。但教师们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创造音乐环境。

三、教具创新

教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好的工具能事半功倍,如虎添翼,常用的乐器教具有钢琴、风琴、手风琴、电子琴。为了使教学更加新颖独特,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老师根据自身优势,用笛子二胡、小提琴、长笛、单簧管等辅助教学,使课堂气氛焕然一新。还有的老师自制乐器,或让学生自制乐器,如:用酒瓶制作“编瓶”,用大小不同的碗制作“缸碗”,用铝条制作“铝板琴”,用塑料吸管制作“排箫”,用易拉罐制作“沙锤”等。学生对此乐此不疲,争先恐后,大显身手。不仅促进了教学,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探究学法

也称“发现探究法”、“问题解决法”。它是由20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学的过程》一书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之事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的学习同样是一种发现,学习者自已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富于个人特色的知识。判断学生的学习是接受还是发现,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事物进行过分析和整理。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或弄懂的东西,要比教师直接教的印象深刻。多少年来,我们大都使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教法,整节课由老师一人大包干。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晕乎乎。而“探究学法”正好与此相反,它相信和依靠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事物的真相。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即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点拨。如:欣赏一首乐曲时,教师不要先讲,要让学生讨论、发言,谈谈他们对这首乐曲情绪、情节、风格、韵味、形象……的感受。在指导学生唱歌、奏乐时,先让学生来研究、评价学生的表演,包括优点和不足,教师做最后发言。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五、改革方法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音乐课的创新主要还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要敢于走前人未走过的路。有一个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别具一格地采用了闭目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此法削弱了视觉的干扰,大脑高度集中,一切外界的信息都由双耳承担。这就是盲人的听觉为何那么灵敏的原因。一般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可否打破惯例,倒转过来让学生讲,学生问教师、后讲后答呢?教学程序能否颠倒?我们不妨称之为“颠倒教学法”。如叫同学对某一问题分组展开讨论的“讨论法”;教师故意将答案总结错,让学生去鉴别的“试错法”;精讲多练,师生各半的师生教学“互动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内容和盘托出,有意留下空白,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结论的“内容不完全法”,还有由老师组织、学生表演、最后由老师一起点评的“室内音乐会教学法”,总之,要独辟蹊径,敢于创新。

六、改变课型

即打破教学常规,建立新的课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内容是一个系统,它是可分可合的。分开是一个构件、一个单元,合起来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能否在保持原有系统的前提下,把教学内容分割或合并?事实证明是完全可以的。如以往的唱歌教学大多是教唱或欣赏歌曲的一种唱法,可否改为一首歌曲用三种唱法进行教学。在器乐曲欣赏教学方面,可将以往单独欣赏一首乐曲改为“管乐浏览、弦乐浏览、弹拨乐浏览。”如“小步舞曲系列欣赏”、“春之歌系列欣赏”等类比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从而提高欣赏能力。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可重组一下课本的结构体系。试将因果关系、章节层次、中心位置进行改换。

七、突破内容

这里说的不是要随意旁征博引以炫耀老师的学问,也不是盲从的把深奥的知识放到小学,而是围绕教学目标,把学生的目光从课引向自然和社会。科学筛选课外信息并引入课堂,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只要新颖独特,与众不同,符合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学到了东西,掌握了一定技能,就是达到了创新课的目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