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接触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他对我的教学观念、人格、创造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观念:即客观事物在人脑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不是实在物质。我认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学了奥尔夫以后,我的观念有了改变,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
结合当今的社会,恰恰需要这种主支探索绵精神。教育现代的儿童,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邮一辙的教学。现在的孩子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是不够用的。教师应该大胆的开辟一片空地,要孩子们去探索,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在他们的头脑中,不畏惧失败。例如:小孩子学走路,摔倒了,现在的父母会说:“自己站起来。”那么,在思维这块领地,为什么不能试着说一句:“自己站起来。”呢!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他强调了自身的发展,有点举一反十的意味。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玛斯隆(Abraham maslon)说:我们必须教学生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至少有能力面对新奇事物的思想,去做即兴演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无须提前准备。奥尔夫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以后,我会拿来借鉴,这是一人好的开始。
我学习卫学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每次上课,从我自身来说,都感到轻松自然,教师每次上课都以带着全班同学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老师请同学自选打击乐器,自己编排四拍子的节奏,要求不与他人一样;老师发给每组同学几张报纸,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要求情节不同;教师放一段音乐,乐曲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大胆进行表现。锻炼了我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再如,任意给两个音高进行儿歌创编,锻炼了即兴创造能力、识谱能力及音准的训练等等;对几宫格的认识,锻炼了协调能力。还有许多其他的游戏,教师用这些游戏好象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空间之大、之随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知,去探索,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娱乐优势(天性)转向――用心去冒险,我们在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而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完全平衡,就是人类心灵的延伸。娱乐并不为失败所困扰,游戏中也有风险,但娱乐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从而达到一种升华。“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工了!”奥尔夫先生这句话寓意深刻呀!
人格:即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即在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学了奥尔夫教学使我心胸开朗了许多,思考方式灵活了……奥尔夫教学所追求的不是音乐本身,他没有固定的教案,而是借助音乐去寻找人类已经遗失或将要丧失本质的心灵中最可贵的东西。要达到这种目的,唯一方法是通过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才能获得。
音乐及其他艺术不同于科学(理性,逻辑之结晶)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是人类情感听载体,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所要焕发的是心灵这种感觉,感情的直白表露,前面讲的即兴就是这种表露最集中典型的方式。通过音乐活动,不是去追寻理性的教化,而是心灵的焕发,人性的解放。
如一次课上,教师让我们听着铃鼓的敲击声,听着强弱音的变化,用脚步的轻重和自身的形体状态来再现自我。当鼓声停止时,随意找到一个伙伴,利用老师事先指定好的身体部位接触作造型,看谁做出的造型最美观。同学们笑声不止。这个活动让五十个大人兴趣昂然,又何况幼儿呢!老师要求每次合作的伙伴不要总是一个人,锻炼了合作精神、随机性、即兴创作能力、表现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给三岁――三岁半的孩子上了一次这样的课,孩子们十分感兴趣。连平日最淘气的贝贝(一个不到三岁,十分任性的小男孩)也会全神贯注地找小伙伴,摆造型。这次课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渐渐贴近了孩子们的心,他引导着我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创造力:即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事物的能力。学了奥尔夫使我感到这个世界很丰富,这个世界很精彩。让我换一双眼睛,换一种心态看世界。让我感悟世界美好的一面。作为老师通过拍击身体、捻指、跺脚等声势,进行教学。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对幼儿来说简单易学。此外,还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训练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以娱乐贯穿一教学之中。锻炼与开发幼儿诸多方面的能力。
学习奥尔夫教学有一学期了,我觉得他就象一块面包,一大块精神面包,靠你自己去慢慢品味,这样才能品出他的独特味道!
(学员论文)
[ 文:李青 ]
观念:即客观事物在人脑留下的概括的形象。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而不是实在物质。我认为,在以前的教学中,我较注重的是:对孩子一对一的传授知识,为的是让孩子一定要学会什么。学了奥尔夫以后,我的观念有了改变,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的是学的过程,让每个孩子都去动脑筋,去思考。把这个学知识的主动权,教给了孩子。
结合当今的社会,恰恰需要这种主支探索绵精神。教育现代的儿童,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如邮一辙的教学。现在的孩子思维灵敏度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强,单一的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是不够用的。教师应该大胆的开辟一片空地,要孩子们去探索,让他们自己走向成功。在他们的头脑中,不畏惧失败。例如:小孩子学走路,摔倒了,现在的父母会说:“自己站起来。”那么,在思维这块领地,为什么不能试着说一句:“自己站起来。”呢!奥尔夫音乐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他强调了自身的发展,有点举一反十的意味。美国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玛斯隆(Abraham maslon)说:我们必须教学生成为一个会创造的人,至少有能力面对新奇事物的思想,去做即兴演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无须提前准备。奥尔夫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以后,我会拿来借鉴,这是一人好的开始。
我学习卫学期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每次上课,从我自身来说,都感到轻松自然,教师每次上课都以带着全班同学做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如老师请同学自选打击乐器,自己编排四拍子的节奏,要求不与他人一样;老师发给每组同学几张报纸,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编表演,要求情节不同;教师放一段音乐,乐曲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要求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动作,大胆进行表现。锻炼了我们的创造力与表现力。再如,任意给两个音高进行儿歌创编,锻炼了即兴创造能力、识谱能力及音准的训练等等;对几宫格的认识,锻炼了协调能力。还有许多其他的游戏,教师用这些游戏好象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空间之大、之随意。让学生在游戏中去感知,去探索,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娱乐优势(天性)转向――用心去冒险,我们在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而紧张与放松之间的完全平衡,就是人类心灵的延伸。娱乐并不为失败所困扰,游戏中也有风险,但娱乐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从而达到一种升华。“音乐并不是我的目的,音乐是我达到散发心灵力量的一个手段罢工了!”奥尔夫先生这句话寓意深刻呀!
人格:即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格:即在对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学了奥尔夫教学使我心胸开朗了许多,思考方式灵活了……奥尔夫教学所追求的不是音乐本身,他没有固定的教案,而是借助音乐去寻找人类已经遗失或将要丧失本质的心灵中最可贵的东西。要达到这种目的,唯一方法是通过这种原本性的音乐教育,才能获得。
音乐及其他艺术不同于科学(理性,逻辑之结晶)的最大区别在于:他是人类情感听载体,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所要焕发的是心灵这种感觉,感情的直白表露,前面讲的即兴就是这种表露最集中典型的方式。通过音乐活动,不是去追寻理性的教化,而是心灵的焕发,人性的解放。
如一次课上,教师让我们听着铃鼓的敲击声,听着强弱音的变化,用脚步的轻重和自身的形体状态来再现自我。当鼓声停止时,随意找到一个伙伴,利用老师事先指定好的身体部位接触作造型,看谁做出的造型最美观。同学们笑声不止。这个活动让五十个大人兴趣昂然,又何况幼儿呢!老师要求每次合作的伙伴不要总是一个人,锻炼了合作精神、随机性、即兴创作能力、表现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给三岁――三岁半的孩子上了一次这样的课,孩子们十分感兴趣。连平日最淘气的贝贝(一个不到三岁,十分任性的小男孩)也会全神贯注地找小伙伴,摆造型。这次课深深地触动了我,使我渐渐贴近了孩子们的心,他引导着我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
创造力:即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事物的能力。学了奥尔夫使我感到这个世界很丰富,这个世界很精彩。让我换一双眼睛,换一种心态看世界。让我感悟世界美好的一面。作为老师通过拍击身体、捻指、跺脚等声势,进行教学。声势可以说是动作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对幼儿来说简单易学。此外,还通过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来训练对事物感知的灵敏度。以娱乐贯穿一教学之中。锻炼与开发幼儿诸多方面的能力。
学习奥尔夫教学有一学期了,我觉得他就象一块面包,一大块精神面包,靠你自己去慢慢品味,这样才能品出他的独特味道!
(学员论文)
[ 文:李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