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舞蹈教育和德育教育相融合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舞蹈教育活动,能够用舞蹈的艺术魅力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升华。舞蹈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是通过组织和开展舞蹈表演活动等体现的,学生体验生活、体会舞蹈、感受舞蹈的特色魅力,加强对舞蹈艺术形式和舞蹈情感的表达。创作舞蹈的过程,更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空间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舞蹈创作,挖掘学生的想象思维,发挥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在集体教学方式中舞蹈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舞蹈技巧教学,同时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培养起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集体的舞蹈训练活动,让学生们互相协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攻克难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舞蹈教育应结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强调每一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未来更好地成长、学习和发展。在培养和锻炼学生舞蹈技能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运用肢体语言塑造艺术形象,并且对舞蹈内容中的人物、情感内涵形成深刻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舞蹈表达出来。这一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拓展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展空间,让学生表演不同类型的舞蹈,学习不同类型舞蹈中所要传递的知识技能和舞蹈内在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感知力。
(四)强化美育教育
舞蹈教育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推动美育教育的进程,开展美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形成对舞蹈知识的深刻感知,对舞蹈中的情感内涵形成深刻的体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认识美、表达美的能力,实现美育教育的最终目标。开展美育教育和舞蹈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完善人格之美、心灵之美和形体之美,实现内外相统一。教师在开展舞蹈教育活动时,可设计舞蹈欣赏教学的环节。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等,为学生播放多种形式和风格的舞蹈作品,让学生融入舞蹈鉴赏的场景中来。通过欣赏舞蹈作品陶冶情操,提升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观察和分析舞蹈中的人物形象,并且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等方式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
(五)组织和开展实践活动
舞蹈在表演艺术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舞蹈教育通常是采取教师讲课示范、学生学习练习的方式,整体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式落后,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有限,舞蹈锻炼的机会不足。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积极的组织和开展舞蹈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有展示自我、锻炼舞蹈技能的机会。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舞蹈主题,筹备和开展相应的舞蹈艺术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到舞蹈实践活动中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欲。结合学生的实际兴趣爱好,组织舞蹈艺术节、校园歌舞比赛等实践活动,将情感投入、创新元素等融入其中,作为评判学生的标准指标,引导学生加强探究性、创新性的舞蹈学习,提高舞蹈技能水平,强化学生的舞蹈艺术素养[5]。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舞蹈教育教学活动加强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培养,致力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欣赏舞蹈、感受舞蹈、表现舞蹈的同时,更进一步的发展自身的想象力和舞蹈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肢体协调性,使学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舞蹈的内涵,提高审美素养、艺术素养,为学生未来的成才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6]。
参考文献
[1]张伟.基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舞蹈教育实施思考[J].戏剧之家,2020(32):113-115.
[2]常国华.浅析高校舞蹈教学与学生艺术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J].戏剧之家,2020(30):122-123.
[3]王佳.舞蹈教育和幼儿阶段教学的关联性与意义分析[J].艺术评鉴,2020(18):117-119.
[4]李涛.民族民间舞蹈在基础教育中的传承思考[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4(05):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