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品类的多样化发展是人类进步的需求。从这个角度看,单一的乐器演奏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听觉艺术的多层次追求,因此,“协作钢琴”专业的出现能够使音乐的品类更加多样化,满足人们对音乐艺术的更高追求。从就业角度上讲,协作钢琴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需求更为广泛,学生在毕业之后有可能成为钢琴艺术指导、歌剧伴奏、室内乐钢琴家、助理指挥等等。由于职业方向的扩大,减轻了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协作钢琴”的发展具有跨时代意义
为了实现京津冀协作发展的有效性,需要三地根据自身的优势与音乐教育需求,对协作钢琴专业进行优良改革,京津冀三地院校需要相互支持,构建三地交流平台,促进协作钢琴专业的共同发展,为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大批优秀的人才。河北大多数综合类大学的音乐学院具有古典文学的优势,可以将中国古代器乐或声乐乐谱与现代钢琴伴奏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音乐教育模式。而京津两地的音乐专科院校的专业性和师资具有较强的优势,可以在专业优势与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共同研究适合不同地区的“协作钢琴”专业发展前景与方向。如果能够共同发挥区域间各自的特点,提高京津冀地区“协作钢琴”人才的培养质量,必然会在全国高校音乐类的“钢琴协作”教育模式上开启典范,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协作钢琴家。
(一)京津冀高校“协作钢琴”专业课程设置
笔者于2018年在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做访问学者期间研究发现,在美国大多数院校,即便是钢琴表演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必须要选修协作钢琴课程和室内乐课程,如此一来,钢琴学生在协作课上就得到了充分的协作技能锻炼,而这样的专业技能是学生们在步入工作岗位后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能力。在美国的很多音乐类院校,协作钢琴课程主要以大班课模式进行,上课的参与课程的学生由钢琴专业、声乐专业以及其他器乐专业的学生构成,选课后再由协作钢琴老师进行多次分组并规划该学期内应完成的协奏作品。每名钢琴学生基本可以在一个学期内分别与不同的器乐专业以及声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配组完成协奏,每组学生也会根据各自的时间来商定每周课前的固定排练时间表。这不仅增强了音乐系各表演类专业的学生们的协作技能,还提高了学生们课后练习的趣味和积极性。国内高校完全可以借鉴与融合国外更加成熟的协作钢琴专业课程的设置经验,并根据国内“协作钢琴”课程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各大学校的钢琴专业课程配置进行创新。
(二)京津冀高校“协作钢琴”教育的合作与发展
首先,“协作钢琴”课程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京津冀地区的高校需要整合师资力量,定期开展京津冀地区的音乐院校组织交流会,集中各院校教师的智慧,探讨教学方案。其次,定期邀请“协作钢琴”专家定期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河北地区的高校教师组织培训或讲座。要加强京津冀高校协作钢琴的发展,还要对协作钢琴专业有一个准确而深入的了解,只有对协作钢琴专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够设置针对式的教学方式,协作钢琴专业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和教师都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才能更好的达到协作钢琴艺术的水准。在京津冀一体化协作发展的背景下,三地的协作钢琴教师团队应共同研究设立一个专业的教学方案,研究制定出具体的协奏曲目单,曲目的选择不仅要尽可能的具有代表性,还应尽量通过演奏不同时期的协奏作品来提高学生们的协作技能,并定期以课堂小组模式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型音乐会,以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和舞台表演经验。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的就业潜能和自身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协作钢琴事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京津冀地区的多个音乐院系已经开始了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如果能够加强三地的合作教学,增强师资的交流与课堂模式的借鉴,那么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顺流背景下,势必能够迎来京津冀地区“协作钢琴”教育的春天!由此可见,京津冀地区音乐教育的长期合作不仅能够推动协作钢琴教育的发展,还能够在教学资源的交流与融合下带动全国协作钢琴事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