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管乐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全国中小学的重视,它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审美、心灵、人格和体魄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室内管乐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了30多年,逐步受到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并在中小学管乐音乐教育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育形式。而行进管乐在我国开展的时间较晚,使得这一新兴的演出形式在我国的发展状态缓慢、滞后。但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学校管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进管乐这种在我国管乐教育中较为新兴的演奏形式的开展和普及,也势必将对我国新时期的中小学管乐教育的发展与壮大起到极其特殊的作用和效果。
关键词:管乐教育;行进管乐;素质教育
音乐传承记载着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因此人类的教育离不开音乐,人的青少年时期,是可塑性最强的人生阶段,能够在这一阶段学习和掌握一种乐器,对学生的审美、心灵、人格和体魄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中小学的室内管乐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家和社会的推动下,逐渐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并在中小学管乐音乐教育中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教育形式。但随着时代进步,人们对学校管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进管乐这种新兴形式也开始逐步走入我国中小学管乐教学的视野当中,无论是学校、老师、学生、家长都开始认识到行进管乐这种新兴形式的独特魅力和效果了。
行进管乐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起初只是管乐队演出中的特色节目,后来逐步发展成橄榄球、棒球等体育项目开场和中场休息时作为暖场的演出节目,并被保留和固定了下来。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成为独立于室内交响管乐之外的一种表演形式传播于欧美国家。行进管乐主要有管乐组、打击乐组和表演组组成。其表演形式是在快速队形变换形成不同图案的同时进行管乐音乐演奏。在亚洲,日本的行进管乐发展是最好的,经过30多年的推广和普及,现在日本行进管乐的整体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基本上全国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行进乐团,据不完全统计全日本有一万多个行进乐团,参与人数达几十万,由此可以想见这种演出形式在日本的普及和受欢迎的程度了。
我国的行进管乐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1990年解放军军乐团在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型管乐行进表演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这一演出形式才得以在我国发展起来,但也仅限在少数专业团体中排练演出,在我国的中小学中还是较少能看到这种演奏形式。
行进管乐是一种跨艺术门类的演奏形式,它是把管乐、体育、舞蹈、美术这几个艺术门类组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管乐的吹奏,演奏者的行进步伐,表演者的舞蹈动作和行进图案的设计这几方面组合起来集中展现,这是行进管乐的魅力所在,同时也是难度所在。行进管乐的排练和演奏,是团队合作的产物,它需要4个艺术门类和数十人的完美配合才能完成。同时也需要演奏者具有强烈的团队分工合作意识,而这种团队分工合作意识正是现在我国中小学的学生们所缺少的,通过行进管乐的排练和学习,能让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动手、动脑能力。行进管乐强调的集体性和合作性,也能让同学们在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配合集体完成作品的演奏,从而提升学生们的适应能力与合作能力。
在当今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当中,我们应当重视团队分工合作的理念,同时也要给学生们创造团队分工合作的机会,不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当有所体现。行进管乐这种形式就可以很好地起到培养和发挥学生们的协同、合作能力的作用。在演出中,只有团结、分工合作才能演奏出震撼人心的乐曲,行进变化出丰富多彩的图案花样。在排练过程中,各个声部、各个版块的学生相互配合,分工明确,相互鼓励达到要求、完成排练目标,从而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意识和团结集体意识,培养了学生们协调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行进管乐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许多行进管乐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全国较为成熟的编导非常少,更别说成熟的编导团队了,编导人员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行进管乐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比日本,全国有资质的行进管乐编导有3000多人,有这样一支庞大的编导队伍,能够很容易做到发展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