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当今音乐教育应该重视德育功能

作者:张俊梅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作者:湖南城市学院音乐学院 张俊梅


  我国的文化传统,对于“乐教”的重视由来已久。乐的德性功能,比艺术本身更为重要。远在西周,当时的音乐教育内容为:“乐德”“乐语”“乐舞”。“乐德”即“中、和、祗、庸、孝、友”,“中”,犹忠也;“和”,刚柔适;“祗”,敬也,“庸”,有常也;“孝”,善父母曰孝;“友”,善兄弟曰“友”。“乐德”主要重于伦理道德,是音乐政治教化功能的体现。“乐语”,主要指诗乐教学,诗歌弦诵,以合礼仪;乐舞则以六代乐舞为主,兼习小舞。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周代的乐教思想主要表现为道德伦理教育与乐舞艺术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与审美情感教育共筑一体。其中道德伦理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的核心是“德”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才,巩固统治。周公是周代乐教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是为“德”而重“教”。因此,他制定礼乐,倡导乐教。


  作为承袭者,孔子在音乐的教育方面,也非常强调音乐帮助道德实施教化作用。他认为好的音乐应该美善合一,道德同时也应该渗透进音乐。学习音乐是人的修养的最高阶段,因此在《论语》中写道:“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另外,孔子还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由此可见,他很强调音乐的德性教化功能。


  与他们如此重视德育相比,在经济发达的21世纪的今天,我们在教育中表面上看是更注重音乐本体的审美功能,却忽视了音乐的德性功能,显示出了对其德育功能的淡漠。音乐教育在技术化与工具化的思想影响下,逐渐被放逐了德性功能,这对人的全面发展尤其不利。即便从我们习以为常的“教书育人”这四个字也可看出,教书在前,育人在后。而实际上,在目前的整体教育环境中,育人已经很弱了。


  这种倾向在高等音乐教育中,更为明显。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音乐的德性功能更多体现在学习主体的理性思考过程中,依附于艺术理论。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明显体现出重视技巧忽视理论的倾向,即大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运用在了声乐乐器以及舞蹈的学习上,甚至为了学习专业技巧而不惜牺牲应该学习的理论课。正是由于这种倾向也导致了理论老师上课动力不足的现象。而在技巧课上老师和学生几乎都专注于技巧,技巧的突破和提高成为了衡量学生学习进步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久而久之,由于教学中老师疏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的整体德育水平缓慢下降,并且经常出现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极端案例。


  2010年,发生了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大学生药家鑫在撞伤人后又残忍杀人的事件,全国轰动,引发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思考。药家鑫案原告代理人张显在他的自己的文字材料中这样写道:“在法庭上西安音乐学院终于出现了,带来了他若干奖状及部分恳求饶恕他的请愿书,在国徽下、庄严的法庭上能成功吗?!这简直是一出拙劣的表演,这些小把戏与他所犯的罪相比显得无比苍白,实际上又一次给你们学校抹黑。难道药家鑫的犯罪事实还不清楚吗?还需要你们最后再证明他是你们学校的优秀学生吗?简直是对你们学校一个莫大的讽刺!应该为有药家鑫而感到羞愧!所谓优秀学生:不外乎就是想向法庭证明药同学一直关心同学、尊敬老师、按时上课、上课发言积极、不缺作业、经常擦黑板、钢琴弹得顶呱呱等等,这些就能抵消他的一些残忍暴行吗?能宽恕他杀人的天罪吗?唉!你们这些同学的举止太有辱大学生的称号了,认识水平已经降到了无知的地步。”原告代理人反映的事实真的让人心痛,更让人感叹我们的高等音乐教育有何担当?我们是培养获奖他这样的“好学生”吗?


  虽然极端案例并不能准确而全面地说明问题,但至少应该让我们引起深刻的思考:目前缺乏德性培养的音乐教育,其实偏离了我们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我们认为,音乐教育是美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应该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美的音乐,美的艺术。学习美的艺术是为了熏陶美的心灵,从而塑造美而健全的人格。塑造美而健全的人格才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


  我们真应该向古人学习,在当代音乐教育中重提德育,并且将其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要言不繁育,在教育实践中,以下几点需要加强。


  首先,音乐课堂上应加强对人文理论课的重视,例如中西音乐史这两门课程。通过这两门课程我们可以让学生走进音乐家的世界,了解作品的同时也要了解音乐家的生活和人品,老师在讲课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表达对音乐家高尚品格的肯定。另外,在欣赏音乐时,老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欣赏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美和心灵的美、行为的美是相通的。


  其次,在专业技巧课上,作为音乐老师,同样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仅仅重视技巧的传授,要通过分析作品来提高对作品的理解,在演唱或演奏作品的同时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感,抒发真挚的情感。通过学习,让专业技巧和人格魅力同时成长。在传授技术时,老师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形式美和内容美,通过音乐的美来熏染出心灵的美。


  最后,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们,也要身体力行,做德性修养不断提升的模范。无论在日常的教学还是生活中都应该为人师表,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过于功利化和拜金主义,让音乐纯粹成为我们赚钱的工具。要知道,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无形中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正是因为乐教传统重视了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才使得我们看到文化史上无数艺术与德性修养融为一体的音乐家。也正是因为当前我们的音乐教育中对德育的忽视,才产生了“好学生”成为杀人犯的可悲现象。音乐越来越丰富,可是学音乐的人却越来越空虚,“音乐人”吸毒、酗酒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反思吗?


  总之,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语言终结之处,便是音乐开始的地方。音乐本身的特殊性让它在德育方面具有超越其他艺术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具体的音乐教育中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才能通过音乐教育塑造出更完美的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