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教师专业化;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能力发展;自我培养;反思;途径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国际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普遍趋向,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必期待教师能力的提高。这其中教师自我努力的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以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为案例,阐述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合唱指挥教师的能力构成及自我培育途径。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任何教师都迫切需要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进行反思。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已经逐渐从片面追求教师群体的专业地位转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角色实践,从关注教师的认知能力和技术化教学转向对教师极富人文气息的文化层面的整体关怀,从机械地要求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整体接受转到鼓励教师进行个人反思,从短期的、集中的学习培训转向教师持续、终身、多样化和多途径的学习与发展。作为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及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直接关系到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合唱指挥师资及人才,也将关系到我国合唱指挥事业的泉性发展。随着国内外合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唱艺术以其高雅、专业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及社会的关注和喜爱。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层面广,知识结构较为复杂,指挥技能技巧专业性强,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对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的自我提高进行深思。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笔者本文主要探讨自我在反思过程中积累的观点,以期与同行们交流。
一、教学能力反思是教师自我培养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师专业能力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潮流的出现、对教育活动复杂性的认识发展及对教育价值功能的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一个专门性术语。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内涵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等。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既有一般普通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也有自身合唱指挥专业学科教育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从教的专业能力和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的自我能力反思成了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指的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张建伟对教师反思的认识较为客观全面:“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中一门重要教学课程,也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创作、审美、实践于一体,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课程。由于合唱指挥学科是集理论、创作、表演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合唱指挥专业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身专业结构,在专业方面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合唱指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过程是在当前教育专业化背景下,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构成及提高的方法、途径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研究发现音乐合唱指挥艺术学科中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新特点,使自身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还要重视教学方法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勤于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此外,合唱指挥学科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还要讲究舞台表演及艺术实践。本文中笔者就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所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具体探讨在教学、科研和表演方面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和发展。
1、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
在高等教育职能体系中,培养人才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因此,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合唱指挥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合唱指挥方面的人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合唱学”与“指挥法”方面的知识,二者既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又是同属音乐范畴的不同分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进行合唱与指挥技巧的学习,另一方面则要从演唱者与指挥者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各种合唱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内涵、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风格特点及处理要求,把合唱与指挥的技巧训练和教学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从而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及专业性。
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既是指挥角色,更是高校教师身份。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观、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育观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遵循高校学生成长的特殊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自己教学工作的教育思想。在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所需的专业学科知识既包括了教师所教学科知识,也包括教学技能知识,是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理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的有机统一。合唱指挥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石,充分认识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增强教学能力的保障,而运用科学的学法,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推进教学专业化,则将进一步展现合唱指挥教师的教学能力。
只有在教学内容及形式上,突破常规的合唱教学模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合唱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教学规范,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课堂教学活动;始终贯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教学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训练和指挥技巧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合唱指挥人才。
2、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而言,既是指挥,但却区别于一般合唱团的指挥。高校合唱指挥教师无疑是承担培养音乐教育合唱指挥专业师资的主体力量。在长期的教学、排练实践中,绝大部分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师,这两者更是不可或缺。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艺术教育研究只要在艺术学科领域里进行就可以了;合唱指挥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讲究个性,无须太多的理论和规则;只要把专业理论和技能教授好,就是好老师;把衡量标准侧重在教师现有的专业技能以及是否有耐心、有讲解能力等方面。这种种片面性现象抑制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教学创新、科研出新的主观愿望。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增强科研意识,重视科研能力培养迫在眉睫。近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因此要求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目前,人们几乎把高校教师和研究者当成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词,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否专业的根本标志。不少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上、在排练中很有办法及经验,无论他们的口才或者教学的智慧都出类拔萃,所培养的学生也有出色的表现。但如果不注重进行研究并提炼成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未能上升到理论层次,当然也就不便于推广他们的经验。不可否认,合唱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较,其有特殊性。所以,无论是在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允许存在相对的自由度和个性化。但是,恰恰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统一本身就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最基本的教育理论和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称职的合唱指挥教师首先应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单纯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这就必须强调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强调教育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探索。根据自身实际与研究能力,自主选择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教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应被统整到课题研究中进行系统研究。教师在课题方案的拟定到实施的过程中,既是一位学习者,又是一位研究者,需要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和技巧知识、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可以不断地发展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教学的能力,促进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笔者认为,合唱指挥的教学和实践,必须超越经验阶段,必须与其他的艺术和科学一样,以一种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而不是纯粹凭借经验和模仿。正如王次绍先生所说:“一门学科或一种艺术门类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或形态学层次,只有把它上升到理论和观念的高度才能使其发生质变,并推动其发展。音乐艺术,从实践的意义上看,它充满着经验和技能;但音乐历史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变革。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说:“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而教师教学研究应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这种方式是一种“系统的,持续的,有计划的和自我批判的探究”,而不是零碎的或偶然的思考。因此,作为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从事教学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精神,并遵守一定的科学研究规范。研究意味着探求新的知识,其本质是追求现实和真理。只要我们能深刻地反思问题、提出问题,就点燃了我们研究问题连串反映的第一个火花,而研究活动就是由此开始的。
3、舞台表演的能力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艺术展现
合唱指挥学科的特殊性,使合唱指挥教师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教师不同。虽然声乐、钢琴、舞蹈等专业课也是讲究舞台实践,但只有合唱指挥专业是最体现师生集体创造的特性。以广东省高校为例,在省教育厅及团省委主办下,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全省高校合唱比赛,如“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广东省南粤杯大学生合唱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合唱比赛”等,全省性大型合唱赛事得到了各高校积极参与,促进了各校校园合唱艺术交流,也为高校合唱指挥学科建设及专业展现提供平台,更是很好地检验了各校合唱指挥教师及音乐学科学生的专业水准。此外,各类国家级、国际级合唱比赛、合唱演出也倍受关注。在舞台表演中,合唱指挥教师要带领学生或全体队员,相互配合,共同演绎,把课堂授课的知识及排练的成果通过舞台表演充分地展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和考查。
因此,合唱指挥教师要讲究舞台形象气质,要大方、得体,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合唱指挥教师走上舞台时,同时也是一位演员,要通过自身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沉着、稳重而得体的动态,稳定、感染和调动演唱和伴奏者,努力通过演出让演出前的所有工作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在舞台上,合唱指挥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舞台表演风范外,更要展现准确、协调、得体的肢体语言。指挥动作是无词的语言、无声的表演,表达了指挥对作品的阐释和对合唱队员的演唱要求。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指挥动作应当做到科学化、美观、灵动、有感染力。具体说,指挥在指挥任何一部作品时,其拍子图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而必须结合作品的情感内容变化,在图式及指挥动作上相应变化。此外,在舞台上的所有表现,都要服从于音乐内容表达、细节刻画需要和整体调动的需要。指挥教师的指挥动作要讲究省、准、美原则,要与音乐进行和发展保持一致,任何表现自我、哗众取宠的动作和行为都是不适宜的。舞台表演的能力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艺术展现,是体现指挥的综合素质和审美价值取向的一部分,是指挥内在素质的外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就是高校教师在教育终极价值目标的导向下,为了个体价值与大学价值的实现和和谐,主动通过学习和研究,向专业发展、成熟迈进的过程。合唱指挥教师既是高校教师、又是合唱艺术再现的组织者及艺术实践者。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在于使主体成为具有宽厚知识基础、研究能力突出,舞台表演经验丰富,能够培养出合格高级人才、创新科学研究成果丰富,且能够以学问研究为社会进步提供直接性服务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力的新型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渠道,构建不同层次的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机构,进而推动我国的合唱艺术向高水平、正规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代国际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普遍趋向,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势必期待教师能力的提高。这其中教师自我努力的环节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和科研工作,以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为案例,阐述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合唱指挥教师的能力构成及自我培育途径。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成为高等教育的热点话题,在教师专业化背景下,任何教师都迫切需要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发展进行反思。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运动已经逐渐从片面追求教师群体的专业地位转到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角色实践,从关注教师的认知能力和技术化教学转向对教师极富人文气息的文化层面的整体关怀,从机械地要求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整体接受转到鼓励教师进行个人反思,从短期的、集中的学习培训转向教师持续、终身、多样化和多途径的学习与发展。作为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及舞台艺术实践经验,直接关系到合唱指挥课程教学质量,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合唱指挥师资及人才,也将关系到我国合唱指挥事业的泉性发展。随着国内外合唱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合唱艺术以其高雅、专业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及社会的关注和喜爱。由于该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层面广,知识结构较为复杂,指挥技能技巧专业性强,因此,迫切需要对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对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的自我提高进行深思。正是基于这种背景,笔者本文主要探讨自我在反思过程中积累的观点,以期与同行们交流。
一、教学能力反思是教师自我培养与发展的必要途径
教师专业能力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国际潮流的出现、对教育活动复杂性的认识发展及对教育价值功能的重新评估而产生的一个专门性术语。同时,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内涵一般包括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发展等。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既有一般普通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也有自身合唱指挥专业学科教育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从教的专业能力和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的自我能力反思成了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反思指的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笔者认为国内学者张建伟对教师反思的认识较为客观全面:“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作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重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合唱指挥”是高校音乐教育学科中一门重要教学课程,也是一门融理论、技能、创作、审美、实践于一体,具有综合性特点的课程。由于合唱指挥学科是集理论、创作、表演于一身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合唱指挥专业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自身专业结构,在专业方面掌握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合唱指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反思过程是在当前教育专业化背景下,实现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构成及提高的方法、途径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研究发现音乐合唱指挥艺术学科中教育教学的新规律、新特点,使自身专业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还要重视教学方法及科研能力的提升,善于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勤于在研究中解决问题,坚持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之路。此外,合唱指挥学科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因此还要讲究舞台表演及艺术实践。本文中笔者就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所应该具有的专业能力,具体探讨在教学、科研和表演方面教师如何进行自我培养和发展。
1、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
在高等教育职能体系中,培养人才是其最基本的职能,因此,教学能力的发展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内容。合唱指挥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合唱指挥方面的人才,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合唱学”与“指挥法”方面的知识,二者既是有机结合的整体又是同属音乐范畴的不同分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进行合唱与指挥技巧的学习,另一方面则要从演唱者与指挥者的角度分析和研究各种合唱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内涵、创作背景、曲式结构、风格特点及处理要求,把合唱与指挥的技巧训练和教学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从而体现教学的实用性及专业性。
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既是指挥角色,更是高校教师身份。高校合唱指挥专业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育观、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教育观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教师根据学科的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中遵循高校学生成长的特殊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指导自己教学工作的教育思想。在合唱指挥课程教学中所需的专业学科知识既包括了教师所教学科知识,也包括教学技能知识,是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理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的有机统一。合唱指挥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结构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石,充分认识合唱指挥专业的学科特点是增强教学能力的保障,而运用科学的学法,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推进教学专业化,则将进一步展现合唱指挥教师的教学能力。
只有在教学内容及形式上,突破常规的合唱教学模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合唱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教学规范,并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指导学生参与具有教学实践性质的课堂教学活动;始终贯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把教学重点放在具体作品的训练和指挥技巧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结合学生个性特点的不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合唱指挥人才。
2、科研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科学研究是高等院校发挥教育功能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高校合唱指挥教师而言,既是指挥,但却区别于一般合唱团的指挥。高校合唱指挥教师无疑是承担培养音乐教育合唱指挥专业师资的主体力量。在长期的教学、排练实践中,绝大部分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特别是对于高校教师,这两者更是不可或缺。但仍有部分教师认为,艺术教育研究只要在艺术学科领域里进行就可以了;合唱指挥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学科,讲究个性,无须太多的理论和规则;只要把专业理论和技能教授好,就是好老师;把衡量标准侧重在教师现有的专业技能以及是否有耐心、有讲解能力等方面。这种种片面性现象抑制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教学创新、科研出新的主观愿望。
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增强科研意识,重视科研能力培养迫在眉睫。近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已被人们所认同,因此要求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目前,人们几乎把高校教师和研究者当成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词,而是否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又成为区分一个教师是否专业的根本标志。不少合唱指挥教师在教学上、在排练中很有办法及经验,无论他们的口才或者教学的智慧都出类拔萃,所培养的学生也有出色的表现。但如果不注重进行研究并提炼成成果,丰富的实践经验未能上升到理论层次,当然也就不便于推广他们的经验。不可否认,合唱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较,其有特殊性。所以,无论是在教学组织还是教学方法上都允许存在相对的自由度和个性化。但是,恰恰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统一本身就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是最基本的教育理论和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称职的合唱指挥教师首先应是音乐教育工作者,而不是单纯的专业音乐工作者,这就必须强调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强调教育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探索。根据自身实际与研究能力,自主选择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教学中的诸多具体问题应被统整到课题研究中进行系统研究。教师在课题方案的拟定到实施的过程中,既是一位学习者,又是一位研究者,需要分析、审视个人的教学观念和技巧知识、教学方式的运用情况,这对教师是一个重新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可以不断地发展个人的教学思想和反思教学的能力,促进研究者在实验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从而将实践经验提升为有价值的理论认识。笔者认为,合唱指挥的教学和实践,必须超越经验阶段,必须与其他的艺术和科学一样,以一种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而不是纯粹凭借经验和模仿。正如王次绍先生所说:“一门学科或一种艺术门类的建设与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经验或形态学层次,只有把它上升到理论和观念的高度才能使其发生质变,并推动其发展。音乐艺术,从实践的意义上看,它充满着经验和技能;但音乐历史的发展,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变革。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说:“如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而教师教学研究应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这种方式是一种“系统的,持续的,有计划的和自我批判的探究”,而不是零碎的或偶然的思考。因此,作为高校合唱指挥教师,在从事教学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科学精神,并遵守一定的科学研究规范。研究意味着探求新的知识,其本质是追求现实和真理。只要我们能深刻地反思问题、提出问题,就点燃了我们研究问题连串反映的第一个火花,而研究活动就是由此开始的。
3、舞台表演的能力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艺术展现
合唱指挥学科的特殊性,使合唱指挥教师与其他艺术学科的教师不同。虽然声乐、钢琴、舞蹈等专业课也是讲究舞台实践,但只有合唱指挥专业是最体现师生集体创造的特性。以广东省高校为例,在省教育厅及团省委主办下,几乎每年都会组织全省高校合唱比赛,如“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歌咏比赛”、“广东省南粤杯大学生合唱大赛”、“广东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合唱比赛”等,全省性大型合唱赛事得到了各高校积极参与,促进了各校校园合唱艺术交流,也为高校合唱指挥学科建设及专业展现提供平台,更是很好地检验了各校合唱指挥教师及音乐学科学生的专业水准。此外,各类国家级、国际级合唱比赛、合唱演出也倍受关注。在舞台表演中,合唱指挥教师要带领学生或全体队员,相互配合,共同演绎,把课堂授课的知识及排练的成果通过舞台表演充分地展现在评委和观众面前,接受检验和考查。
因此,合唱指挥教师要讲究舞台形象气质,要大方、得体,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合唱指挥教师走上舞台时,同时也是一位演员,要通过自身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沉着、稳重而得体的动态,稳定、感染和调动演唱和伴奏者,努力通过演出让演出前的所有工作成果能够得到充分展现。在舞台上,合唱指挥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舞台表演风范外,更要展现准确、协调、得体的肢体语言。指挥动作是无词的语言、无声的表演,表达了指挥对作品的阐释和对合唱队员的演唱要求。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指挥动作应当做到科学化、美观、灵动、有感染力。具体说,指挥在指挥任何一部作品时,其拍子图式不可能是一成不变,而必须结合作品的情感内容变化,在图式及指挥动作上相应变化。此外,在舞台上的所有表现,都要服从于音乐内容表达、细节刻画需要和整体调动的需要。指挥教师的指挥动作要讲究省、准、美原则,要与音乐进行和发展保持一致,任何表现自我、哗众取宠的动作和行为都是不适宜的。舞台表演的能力是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艺术展现,是体现指挥的综合素质和审美价值取向的一部分,是指挥内在素质的外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就是高校教师在教育终极价值目标的导向下,为了个体价值与大学价值的实现和和谐,主动通过学习和研究,向专业发展、成熟迈进的过程。合唱指挥教师既是高校教师、又是合唱艺术再现的组织者及艺术实践者。合唱指挥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在于使主体成为具有宽厚知识基础、研究能力突出,舞台表演经验丰富,能够培养出合格高级人才、创新科学研究成果丰富,且能够以学问研究为社会进步提供直接性服务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力的新型专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渠道,构建不同层次的合唱指挥人才培养机构,进而推动我国的合唱艺术向高水平、正规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