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王晶晶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摘要: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的理念强调音乐最初是和人的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要把音乐剥离出来学习,音乐教育应该从激发人的音乐本能开始。本文主要分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应用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着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在各国广为流传,20世纪8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受到音乐教育界广泛欢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可以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可以吸引孩子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兴趣与爱好,它可以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孩子们与人合作、与人交往以及群体意识,体系还强调音乐教育与其他教学活动相结合。奥尔夫的音乐教育的理念强调音乐最初是和人的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不要把音乐剥离出来学习,音乐教育应该从激发人的音乐本能开始。


  一、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


  奥尔夫教育体系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条使儿童能够自然、顺利地进入音乐学习的道路,通过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各方面能力,使儿童从中获得共同交流、分享全面完整的音乐审美体验的愉快,为儿童发展个性、社会性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奥尔夫的教育思想,用他自己的语言来说就是:“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他还多次说过:“这体系绝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动作、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儿童在其中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音乐创造的积极参与者。它简单易行,没有累赘的结构,近于生活、自然及儿童的天性,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在音乐教育中,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才是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1.节奏感培养


  奥尔夫认为,音乐中节奏是比旋律更为基本的元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没有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与动力;节奏是使语言、舞蹈和音乐联系到一起的纽带。奥尔夫在教学中,从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两方面培养儿童的节奏感。首先,让儿童从顺口溜、童谣、诗歌和自己熟悉的事物名称中,提取出简单的节奏单元,这些“单元”的最小规模可以是两小节重复,通过这样的方式,训练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应、记忆力以及节奏句式感。节奏感训练的另一种形式是“声势”活动,实施“声势”活动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学习能力。“声势”活动的难易体现在节奏、动作、声部和织体的复杂程度以及作品结构的大小等方面。


  2.语言、动作、舞蹈与音乐教学


  奥尔夫设计了一套音准精确、音色优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及无固定音高仅起节奏作用和音色效果的打击乐器,还有竖笛、定音鼓等。音条乐器是木琴、钟琴、钢片琴等。根据其音域分为低音木琴、中音木琴、高音木琴、中音钟琴、高音钟琴、中音钢片琴、高音钢片琴。音条安置在一个具有加强音量作用的共鸣箱上,并且可以随意取下、放上。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串铃、钹、响板、沙球、鼓等。由于这些乐器(除竖笛外),均采用打击的方法,没有指法上的困难,没有什么技术上的负担,学生很容易操作。同时,它们也最容易突出节奏的特点,有利于节奏感的培养,优美的音色富于丰富的色彩,能激起儿童们的想象,因此,提高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奥尔夫体系的教学往往采用多声结构。如在前面的节奏部分,已简述了声势往往是多声部的节奏。在多声部的编配上,往往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低音或不断反复同一音型的手法,为歌曲、乐曲和朗诵伴奏,或进行合奏、重奏。这些多声部结构层次分明,手法简便,易记易奏,便于即兴表演。奥尔夫教材中有大量的奥尔夫本人为这套乐器编写的,具有德国民歌、童谣风格的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创造性是奥尔夫教学法重要特征之一。


  3.器乐合奏


  奥尔夫乐器主要是以大肌肉操作的打击乐器,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工具。常用乐器有:(1)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包括高、中、低音的木琴。(2)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有碰铃、三角铁、沙锤等。(3)高、中、低音竖笛,大提琴、低音提琴等。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本国、本民族乐器。如手鼓、小鼓、大鼓、木鱼、双响桶、陶板、钹、锣、巴乌、葫芦丝、口风琴等;还可以使用生活中能够发声的物体,如石头、地板、杯子、碟子、瓶子等。


  4.即兴音乐活动能力培养


  奥尔夫认为,即兴音乐活动是音乐活动最古老、最自然的形式,是情感表现的最直接形式。即兴音乐活动能力培养可以从引导学生体验一个短短的动机、问答句、乐句向不同结构的完整作品发展。在即兴创作过程中,学生会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在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即兴创作也是探索音乐组织形式的主要手段。(1)母语是依靠环境来学习的,整个环境都是孩子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要想让孩子学好音乐,就要为孩子创设美好的、符合孩子认知水平和心理接受能力的音乐环境。(2)母语的学习是不断地听、模仿和重复的过程。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应该让孩子不断地听、模仿和重复。(3)母语的学习是以儿童的语言能力来决定进度的,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都是由孩子自己掌握的。所以,良好的音乐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实际接受能力,不能将学习内容与形式强加给孩子。(4)母语的学习过程是自然、愉快的。幼儿学讲话时,是从简单的单音开始,并且不断地得到父母的鼓励,逐渐会讲词语、句子。音乐的学习也应该有自然、愉快的环境,要不断地以爱心鼓励儿童的点滴进步。(5)创设母语学习环境来学习音乐越早开始越好。节奏感――人对于节奏的感觉――有两种基本功能:将听觉印象以聚合的本能;将乐音运动形式以正确的节奏、节拍、速度、时值等要素表现于外的能力和行为,即听的音乐行为中的节奏感知能力和操作的音乐行为中的节奏表现力。


  参考文献:


  [1]侯健. 奥尔夫音乐教学探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0:150-151.


  [2]廖红英. 奥尔夫音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 市场论坛,2008.08:150-152.


  [3]方少萌. 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幼儿双语教学的启示[J]. 儿童发展研究,2011.03:120-122.


  作者简介:


  王晶晶,西华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9级音乐学专业本科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