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2008美国奥尔夫年会观感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美国奥尔夫协会成立于1968年,是一个非营利性的音乐教育者组织。该组织以卡尔・奥尔夫的哲学为音乐教学的核心理念,致力于实践与推广融音乐、语言、器乐、动作为一体的综合性的音乐教学法。它倡导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多学科综合,注重儿童即兴创造能力以及音乐技能技巧运用能力的培养。迄今为止,全美各州已有90多个奥尔夫分会,而一年一度的奥尔夫年会选在不同的州举行,由各州奥尔夫分会负责协办。

作为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2008年第40届美国奥尔夫年会的会议组织工作并见证了会议的全过程。此次会议于2008年11月13日至15日在美国东部北卡州的夏洛特市举行。来自全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奥尔夫分部的1900多位音乐专家和教师参加了这次盛会,其中包括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以及奥地利、加拿大、比利时、德国、南韩、哥伦比亚等地区和国家的代表。会议议程包括开闭幕式、儿童音乐会、音乐教材教具及乐器展览、论文成果展示、教学互动展示和教师培训等。其中,教师培训是此次年会的重头戏,与会的培训讲师共109人,包括来自奥地利奥尔夫学院的专家芭芭拉・海瑟巴哈(Barbara Haselbach),美国本土著名的奥尔夫音乐培训专家索菲娅・洛佩兹(Sofia Lopez-Ibor),还有各大高校音乐教育系的教授,以及许多一线的普通中小学音乐教师。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会议期间,大会围绕该主题组织的教学互动展示和教师培训会共384个,按不同的类型分为:艺术综合、儿童文学、课程评估、大师讲座、学术研讨、幼儿教育、唱歌、舞蹈、器乐、多元音乐文化,以及特殊话题。除了参加两个大师班对与会者有特别要求外(需要通过最高级的奥尔夫资格认证),其余的所有分会均可由与会者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长自由选择和参与,也就是说,这次年会给与会代表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观摩与交流菜单。按照惯例,每一个分会的人数限制在40人左右,每一个会场都准备了足够的供每一名与会者参与音乐活动的乐器和场地。这次会议凸显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在探索和游戏中的全程参与。会议围绕这一特点所安排展示和培训,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理论性的学术讲座和研讨;另一种是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教师培训。纵观此次年会的形式与内容,我们深切感到,奥尔夫教学法的综合化、国际化将是未来美国奥尔夫协会的目标追求,也是未来音乐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

奥地利专家芭芭拉・海瑟巴哈是此次年会受邀的两位大师之一。尽管因为身体的原因未能亲自前来,而是以录影的方式出现在会场上,但她的讲座依然高朋满座。她以一篇名为“探索无限:艺术综合”的学术讲座引起了全场的共鸣。她的讲座介绍了艺术综合的来源及历史发展的脉络,阐述了奥尔夫的哲学思想精髓,以及艺术综合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无限探索可能性。她的讲座凸现了奥尔夫的主题,推崇以儿童为中心,综合音乐、艺术、语言的音乐教学方法,同时也对音乐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而由两位奥尔夫培训专家,美国的索菲娅和德国的克里斯汀联袂带来的教学互动课程“创造性地诠释”,则以俏皮的情境对话为线索贯穿整个课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课程一开始,两位专家就邀请所有的与会者离开自己的座位,围成圆圈,并亲身示范奥地利的儿童游戏catch me, run,立马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力。接下来,与会代表以两人一组开展活动:以手鼓为乐器的声音创作和模仿,以及由此衍生的动作创作和对比创作, 激发了全场的创造力和想象空间。然后,以四人为一小组,代表们以非洲手工艺编织品的图案为摹本进行音乐和舞蹈的二度创作,最后以回旋曲的形式呈现了一台精彩的对视觉艺术创造性诠释的成果展示。这个游戏引发了人们对音乐、语言、动作和视觉艺术之间的无限综合的联想与思考。两位来自不同国家的奥尔夫专家以尽可能少的语言和尽可能多的肢体动作探索了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

在学术研究成果展板块,来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和西北大学的三位教授,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电子版的奥尔夫文献索引。该专家小组对所有已发表在不同刊物的奥尔夫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和整理,并为每一篇文章书写了内容摘要,免费发放在美国奥尔夫协会的官方网站上,供读者免费查阅。据了解,他们的下一步计划是将所有文献的内容摘要翻译成世界多国语言,包括中文,西班牙文,德文等,以便利于全世界各国读者查阅,并以此推动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的国际传播。为进一步拓展奥尔夫在世界各地的发展,奥尔夫协会还成立了以珍妮・罗宾逊(Janet Robbins)教授为首的奥尔夫国际教学基金会,将由美国奥尔夫协会出资,输送一批奥尔夫专家去全世界各地免费讲学和讲座。

    在这次年会上,多元音乐文化教育问题,也受到了与会者的关注。会议期间的教学交流和论文展示中就包括了中国、泰国、爱尔兰、非洲等国家的多元音乐元素。最近几年,每次奥尔夫年会的金牌教学都是由资深的民间舞蹈和民间故事教授专家艾玛当(Amidon)夫妇教授展示的。他们和40个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起,为与会者展示了美国传统民间舞蹈和民间故事的教学,并要求与会者同孩子一同舞蹈,这让与会者有身临课堂现场的感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奥尔夫协会的会刊《奥尔夫回音》。在这次年会上,编辑小组召开了征文会议,编辑和与会者一同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为下季刊物的主题集思广益,其中包括课堂外的奥尔夫。与会代表对教会音乐的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奥尔夫教学中的应用、戏剧走进奥尔夫教学课堂、奥尔夫与脑科学的交叉研究等话题,都提出了很好的设想。

会议期间,我利用会议组织参与者的便利,对美国奥尔夫协会的几位重要成员进行了简短的采访。通过访谈,我对本届美国奥尔夫协会的特色以及奥尔夫教学法的未来发展走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于2008年美国奥尔夫会议与往年比较的最主要特点,有三位教授向我介绍了各自的看法。一位是美国奥尔夫资格培训委员会资深教授、美国奥尔夫协会主要委员、德国奥尔夫学院资深教授道格・古德金(Doug Goodkin)。他说:今年由大卫・霍尔特(David Holt)带来的课堂教学展示和音乐会融合了美国南部民间音乐,这是大会的一大特色。另外,大会对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有关奥尔夫资格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一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奥尔夫刊物 《奥尔夫回声》的重要编辑卡罗斯・阿比尔(Carlos Abril)也觉得,由大卫霍尔特指挥的孩子们的音乐剧表演和课堂教学演示等给本次会议带来了美国阿巴拉契亚地区音乐,是大会的特色之一。我本人参加了他的民族节奏课堂教学演示,课堂中,我们尝试了用不寻常的乐器,比如纸袋、汤匙,还有牛骨等来创作音乐,我还亲身体验了霍尔特民间故事和美国南部民间音乐的相融合的音乐会。而美国西弗吉尼亚教授、奥尔夫国际推广委员会主席珍妮・罗宾逊(Janet Robbins)认为,每一届的奥尔夫年会都会以组织方为源头融合不同的地方特色。这次会议由美国奥尔夫协会北卡州夏洛特分会主办,巧妙地融入了当地美国南方民族音乐和说故事的传统。如大卫霍尔特把讲故事作为线索巧妙地将南部阿巴拉契亚山和美国原著民的民间音乐和传统结合在一起;艾玛当夫妇则通过教授爱尔兰和英格兰风格的民间舞蹈反映了美国早期南部殖民地的移民的生活。另外,雷格蒙所带来的美国南部非洲风格的音乐也给本次会议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关于奥尔夫教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道格・古德金教授告诉我说:“趣味性和探索性相结合的奥尔夫教学法的回归是对当前课程公式化和应试教育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目前为止我已在全球35个国家进行讲座和培训,包括中国、加拿大、土耳其、巴西、南非等等。我惊喜地看到奥尔夫全球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良好趋势,即奥尔夫的本土化。在奥尔夫教学中加入了更多的本国民族音乐元素,而非直接套用欧洲模式。同样,美国的奥尔夫领军人物中越来越多的涌现出来自全球各地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为美国的奥尔夫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这次会议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奥尔夫资格水平培训开辟了一条在全球视野内诠释的可能性。”卡罗斯・阿比尔教授也认为,奥尔夫不仅仅注重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持续发展,更致力于全球的推广。近些年,奥尔夫在亚洲和非洲等国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奥尔夫强调本土化,同时也需要探索21世纪的新方向和道路。珍妮・罗宾逊教授则说:“作为美国奥尔夫国际发展委员会的主席,我希望能为奥尔夫在全球的推广进到一点自己的责任。美国奥尔夫协会正致力于加强与全世界各国和地区奥尔夫协会的合作和交流。”“就在本次会议的第一天,美国协会的领导和奥尔夫学院以及基金委员会的领导开会共同商讨明年的国际推广计划。在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奥尔夫国际推广基金资助了一批优秀的美国奥尔夫专家去全球进行短期讲座和培训,其中包括香港,新西兰,南非,拉丁美洲。我认为美国奥尔夫协会会长期致力于加强与全球各个国家的交流和联系,为培养奥尔夫全球化的良好发展环境不断努力。”

    就像奥尔夫强调开发儿童的自由创造能力一样,奥尔夫年会是我在美国留学四年多来参加过的所有美国音乐教育会议中个性色彩最浓的会议,它特别讲究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一年一度的奥尔夫会议为美国各州乃至全世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术研究和实践教学的联系更加的紧密。会议期间,除了专家的讲座之外,更多的是教学现场的展示和教学经验的分享,这为一线的普通音乐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让奥尔夫真正走进了普通音乐教师的心中,而不是作为一种“神秘”的理论高高在上。同时,会议的教材教具展厅给与会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书、影像、课堂道具应有尽有。与会期间,我欣然接受了奥尔夫北卡州分会的邀请,将于明年初再次赴北卡进行学术交流,与他们分享中国的民族音乐教学。我发觉大家都对中国博大精深的音乐与文化特别感兴趣。我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和喜欢中国的音乐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