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大学音乐论文

中国音乐教育的严重缺失是中国教育工作的严重失误

作者:王铁龙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这是我今天(12月16日)下午在闵行区首届中小学合唱教育论坛上的发言。这篇稿子是在我去年8月份写的同名博文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成的。

各位下午好!

       刚才听了三位音乐老师的发言,感到她们都很棒,也很感人,我一直对以她们为代表的广大音乐教师十分崇敬,但我又不得不说,她们并不是中国音乐教育的全部,她们并不代表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

        有一位中学音乐教师对我说:“一个语文教师教了十几年的语文,结果他的学生都不认识字,这是无法想象的,但是我们教了十几年的音乐,我们的学生都不识谱,这是我感到非常痛苦但又十分无奈的事。”这就是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但这不是广大音乐教师的过错,这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必然结果。

我们都有孩子,看看我们身边的孩子吧,不管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现在都学习得很苦很苦,不少小学生的书包已经变成了拉杆箱,他们以牺牲玩乐、牺牲睡眠、牺牲健康的代价,换来了一大堆将来踏上工作岗位后才会发现根本无用的东西。而另一项对每个人都有用的,能伴随你一生的,能提高你的综合素养的、能衍生你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又能带给你快乐的学科,我们却严重缺失,那就是音乐。

大约十年前,我看到过一篇文章,虽然时间相距已远,但我记忆仍然十分清晰。

这篇文章说的是1979年,中美两国互派教育代表团,考察对方的初级教育。中国代表团到了美国,看到的是数理化基础教育极不扎实,孩子们连最简单的数学题都要掰着手指在算,但却在奢谈什么创造发明,而音乐、体育、美术却搞得热火朝天;上课纪律也普遍不好,学生在课堂里可以随便走动,等等等等的现象使得中国代表团的教育家们得出一个结论:20年后,当这些孩子成为国家栋梁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将超越美国。

 同时,一支美国教育代表团也在考察中国的教育,他们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学生数理化基础知识如此扎实,上课纪律如此的好,于是美国的教育家们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20年后,中国的科技水平将超越美国。

 转眼20年过去了,在此期间,美国共获得了43个诺贝尔奖,中国依然为零;美国诞生了197位智慧型的亿万富翁,而中国当时的富翁更多依靠的是“钻政策空子”、“打擦边球”,甚至是偷税漏税、违法乱纪。中国和美国之间在科技领域上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

 于是我们回过头来反思一下,这才发现,问题出在两国的教育制度上。美国推行的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而我国推行的是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解题高手。

 我国曾有学者对恢复高考后各省市的历届“高考状元”的后续发展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状元”们踏上社会后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其实道理也很简单,这些人只不过是解题高手中的高手而已,踏上社会后哪有那么多题目让他们来解啊,那时更需要的恰恰是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一来,他们的优势便荡然无存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的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为此美国专门考察了苏联的教育制度,回国后,美国便马上向苏联学习,把音乐列为学生的主课,因为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音乐,是一种素质,而这种素质衍生的就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有常识告诉我们:数理化教育培养的是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艺术教育则是在培养我们形象思维的能力 。一个好的科学家他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因此一个好的教育制度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两年前,我曾被邀请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培训基地为数百名自然科学领域的博士研究生作了一堂《认识合唱》的讲座,为了能说服这些未来的科学家热爱音乐、热爱合唱,我做了精心准备,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而这个过程中,许多资料的发现也让我激动不已。比如两位重量级的科学家的话就让我十分振奋。如果给中外科学家也来个排行榜的话,这两位科学家绝对是榜首级的人物。

一位是爱因斯坦 ,他说:“我如果没有青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我现在这些科学上的成就。”音乐培养了他充分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他发明了伟大的相对论。据说,当爱因斯坦在研究遇到困难时,他会在钢琴上弹上一首莫扎特的乐曲,然后说“莫扎特,救救我吧”。

另一位是钱学森,他在国务院颁奖大会上说:他爱人蒋英是研究德国音乐的,因此他接触了大量的德国音乐,他说:“正是这些音乐使我避免了机械唯物论的束缚。”钱老正是从音乐中得到了正确思维的钥匙。

也就是在那次讲座中,我用了钱老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语赠给了数百名未来的科学家:“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创造奇迹!”

音乐是如此的重要,但在中国现行教育体系下,音乐教育却是严重缺失,一般的大学毕业生往往既不识简谱更不识五线谱。在我们日常到基层单位或政府机关进行合唱排练辅导过程中,也总会发现有多位大学毕业生五音不全,根本无法唱歌。更有一些大学生面对简谱的1、2、3、4.....竟然不知唱什么,他们还要在音符上用英文注上do、re、mi、fa....然后才能唱。我无意责怪这些年轻人,现在的学生似乎都是为应试而活着的,而不论中考还是高考都不考音乐,于是音乐便成了升学的负担而过早的被扔下了。

曾有一位著名的华裔美籍科学家到中国的高校讲学,在回答学生提问中国何时能获得诺贝尔奖时,他分析了中国为何至今没有获得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他认为是“中国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退休后常在各高校奔波,进行音乐讲座,他曾说:“我主张有条件的学校里都应该有合唱团,合唱是和谐的艺术,非常重要。身为大学生光听直白简单的流行歌曲可不够,我看大学生应该再补上点音乐。”

2010年在绍兴举办的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结束后,面对中国不佳的成绩(在二十个组别的金奖第一名中,中国仅绍兴文理学院一家获得,而这家还被猜疑是否因东道主的关系),郑小瑛、孟大鹏等著名音乐家都严词抨击了现行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音乐教育应列为教育体制改革中十分重要且十分迫切的一项内容,要充分认识音乐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健康的音乐对陶冶青少年的情操。净化青少年的心灵方面的强大的功能。

而在中小学开展音乐教育,我认为最好的形式就是合唱活动。开展合唱活动不仅因为它的受众面广、参与面广,而且它涉及的音乐知识的面也最广。比如,合唱不仅能让学生欣赏到音乐作品横向的旋律美,而且也能让他们感受到音乐作品纵向的和声美;合唱不仅能让学生了解主调音乐,也能让学生了解复调音乐;开展多声部演唱的合唱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识谱和视唱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合唱中统一、平衡等要求还会帮助学生学习规范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控制和协作的能力。等等等等,似乎很难再找到比合唱更合适的在中小学开展音乐教育的形式了。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严重缺失音乐教育,但我们一大批忠诚教育事业的音乐教师仍在辛勤耕耘,因此,我们还是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合唱团,比如洋泾中学、市北中学、同济附中、大境中学以及上午在这里示范的明强小学等,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很多学校只是抓了一个校合唱团,而没有把合唱推向所有的学生。我现在期盼的就是能看到我们所有的学校都开展起了合唱活动,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了合唱活动之中,如果政府再能辅以一些行政措施加以支持的话,我相信我们学生的综合素养一定会大幅提高,我们的教育事业也一定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谢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