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钢琴教学及演奏艺术的产生,较西欧诸国慢了一大步。当西欧已进入浪漫主义钢琴表演艺术成熟的黄金时代时,苏俄钢琴学派才迎来了它的黎明。然而今天,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中心的一整套人才培养教学机制的保证下,造就成为实力雄厚的钢琴演奏学派,技艺高超、令人眩目的俄罗斯钢琴家们,活跃在全世界的著名舞台上。不论是贝多芬或肖邦的作品演奏,拉赫玛尼诺夫或斯科里雅宾的音乐的诠释,以及普罗科菲耶夫的钢琴技巧的创造力,俄罗斯的钢琴家们,永远处在世界的先锋。探讨这个举世瞩目并且迅速成长壮大的钢琴教学及演奏学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苏俄钢琴教育的发展概况
俄国开始使用键盘乐器,是进入18世纪后的事。主要是因贵族家庭子弟当作一种乐趣而开始弹钢琴的,那时候大多数钢琴教师都来自意大利,钢琴当时只是爱好者当作消遣的乐器罢了,因此直到18世纪30年代,俄国还未出现一个职业钢琴家。1840年李斯特到俄国巡回演出,他的浪漫主义钢琴艺术轰动了俄罗斯,感染了当时尚处于业余演奏状态的俄国钢琴爱好者,使一些人决心走职业钢琴演奏的道路。1852年车尔尼的学生,波兰钢琴家莱舍蒂茨基来到彼得堡,他在近30年中为发展俄国钢琴艺术而努力并推广了他的近代钢琴演奏技法和教学法。
1862年,安东・鲁宾斯坦创建了俄国职业钢琴家的第一个培养基地――彼得堡音乐学院。1866年,安东的弟弟尼古拉・鲁宾斯坦创建了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于彼得堡音乐学院的钢琴教育家安娜・叶西波娃,她推广了注重手指严格训练的教学法和“莱氏触键法”,校订出版了许多钢琴教材并培养了普罗科菲耶夫、哈里芬等著名钢琴家,创立了俄国最早的钢琴演奏学派――叶西波娃学派。1918年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十分尊重原有的钢琴演奏成果和学派传统,苏联建国之初就着手优化莫斯科、彼得堡两所音乐学院钢琴系的师资力量,到了30年代以后,已发展成为强大的苏联钢琴学派。自从20世纪中叶美苏关系开始解冻,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苏俄钢琴教育、演奏学派也开始发生新的变化,保守的门风随之改变,一种互相尊重的开明的学术新风正在形成。
二、苏联钢琴教育的两大体系:
苏联的钢琴教育体系,清楚的分为两大支柱:一个是培养职业钢琴家的教育,一个是培养一般爱好者的教育。它的特色就是不论哪一种,全部是由国家的教育机构去进行。这种做法和欧美及日本那种由琴行、乐器店等设立的音乐教室,或是在教师家中授课的形式是截然不同的。
1、钢琴特殊教育
苏联的“钢琴特殊教育”的设立是基于这样一个共识:正像体操、杂技等所有竞技家的造就需要从儿童开始抓起一样,世界一流的钢琴演奏家也非得从儿童选拔培养不可。具有特殊音乐才能的儿童,很快就会被送进名叫“特殊音乐学校”的寄宿制学校,全国各主要城市都有设置,在就读的11年期间,接受义务教育文化课程的指导,同时进行专门的钢琴教育。尽管说是钢琴的专门教育,但绝不只是单纯的钢琴演奏教育而已,还包括音乐理论、音乐史和合奏等,演奏家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由于特殊音乐学校都附属于各音乐学院,如加上升入音乐学院攻读的5年,等于要接受16年一贯的专门教育。这种特殊音乐学校和音乐学院,分布在苏联各大城市共有39所。其中以莫斯科音乐学院及其附属中央特殊音乐学校水准最高,是全国钢琴教育的中心。该校从苏联各地挑选音乐才能最优秀的儿童,在这里进行高度的专门教育。通过良好的钢琴特殊教育造就了成批钢琴国际比赛获奖者,这是所有西方国家都自愧不如的,因此被誉为“钢琴天才教育机关”。
2、钢琴课外教育
为培养普通钢琴爱好者,作为课外教育的一环,儿童音乐学校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置。这种所谓的课外教育活动,就是利用中午前把文化课程教完后,让中等普通学校的儿童或学生,到他们所希望的课外教育学校去接受发展自己才能的教育,这是苏联教育体系的一大特色。苏联教育家认为:不只是普通教育中的语文、数学、物理等一般科目能提高人的素质,那些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及隐藏的特殊天赋的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同样重要。因此很重视这种能力的课外活动。这种学校的种类和数量非常繁多与丰富,除儿童音乐学校外,还有美术学校、体育学校、芭蕾学校等,以及青少年技术所和自然科学所等数十种。其中以儿童音乐学校最为普遍,全国总数多达5000多所。在儿童音乐学校学习7年后,成绩优异的学生可升入中等音乐学校,接受更较专业的指导。这些普通的课外音乐学校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音乐水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显露特殊优秀音乐才能的学生,即使原来是在儿童音乐学校就读,也可以被编入特殊音乐学校。而原来在特殊音乐学校表现平平的学生,中途可能被转学到儿童音乐学校或中等音乐学校,或是无法进入音乐学院深造。这绝不是娇宠似的、自动上升阶梯似的教育体系,由此可见苏联对音乐人才的选拔和淘汰是相当严格的。
三、苏俄钢琴教育教学的特点
1、功底扎实的基础教学,注重歌唱性的培养
苏联钢琴初学阶段的教学并不追求进度,但在基本弹奏方法和对音乐的最初理解方面要求非常扎实和严格。教师对各种基本奏法(触键法、运指法、分句法、踏板法等)的规格把握十分准确,并强调歌唱性等音乐因素来带动基本功的形成,如取出单纯的音,或最简单的旋律,先用连奏弹奏,然后改用非连奏,或是转别的调弹,借着这些手法让学生表现不同的感情面,也利用各式各样的弹法,让学生去体会钢琴的音色美和丰富感,并充分理解体味表情丰富的乐句或旋律的特征。这种习惯养成后也能培养学生对作品的创造式积极的态度。
2、全面文化教养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面
苏联的钢琴教育主张对于高层次表演艺术家的成长,坚实的文化素养和优秀的音乐才能是根本性的基础,钢琴家决不是仅能卖弄高超琴技的艺匠,而首先应是学识渊博的艺术家。在特殊音乐学校,“音乐”固然是钢琴学生生活中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训练的主要内容,而且每位学生都必须学好十年义务教育计划内的所有文化课程。国家给这些学校选派了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文化课教师任教。学校也十分重视开展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教育为中心的德育教育以及文学、绘画、阅读及体育活动,确保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促进其艺术表演更趋成熟。
3、五种综合式钢琴基本技巧教学,反对机械式练习
在苏联钢琴教学中特别重视五种奏法的训练,认为这是引发学生创造素质、培养综合式音乐能力时极为重要的技巧,在整个钢琴的学习期间,都需不断练习。a、听音奏法:就是由教师弹出或唱出旋律后,立即用钢琴重新弹奏的技能。b、移调奏法:当学生听到旋律后,在钢琴上以别的调做移调的弹奏,进入较高水准后是对具体的钢琴作品,做出上行或下行移调的弹奏。c、视奏:众所周知,就是在第一次面对新曲时,事前不做预练,看谱立即演奏。d、合奏:包括了四手联弹和双钢琴的合奏。d、伴奏:练习用钢琴给声乐、器乐伴奏。合奏与伴奏,是为了训练学生的集体协调性,培养合作的精神。
4、严格而又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和培养计划
苏联钢琴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威泽尔教授是俄罗斯学院派教学的典型代表,授课极为严格认真,他提倡的“上课时都需背谱弹奏”的方式,成了特殊音乐学校钢琴学生都得遵守的规矩,并早已成为苏联钢琴教学的有一大特色,它对学生表演才能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们对重点精弹的教学曲目,都要求学生达到上台演奏的水平才准通过,决不半途而废。然而,尽管演奏要求相当的严厉,但教师从不压制学生的演奏主动精神,而是尽力帮助学生发掘和扶植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因材施教地据各人特点订出总的培养目标和各阶段具体目标,对于音乐才能超常、求知欲旺盛的学生也会因人而异的打破常规进度,调整教学内容。
5、钢琴教材注重选择本民族歌曲及复调乐曲
苏联所使用的钢琴教材中很大一部分是俄罗斯和乌克兰民歌,这些民歌中又有大量的小调音乐,使学生从小就熟悉民族、民间的音乐素材并能领会和表达大、小调不同性质和色彩的音乐。许多的俄罗斯作曲家也谱写出大量钢琴作品,而且钢琴教材中是把许多位作曲家的作品编排在一起,于是避开了偏向某个时代或特定的弊端同时也培养学生幅度广阔的音乐素养。值得一提的苏联钢琴教育认为钢琴演奏不仅要手指灵活运动,还必须能听辨琴声以及各声部水平式线条的进行,为培养这种能力,复调音乐的训练必不可少。基于这种理念,在苏联钢琴教材中复调音乐的艺术性作品成为其重要支柱。
纵观苏俄钢琴教育,其扎实的基础教学特别能给我们以启迪。首先,在最初的学琴阶段,他们会进行长期大量的连奏训练,使学生学会在弹奏上运用大臂带动手指移动的连奏,学会灵活运用手腕来调节的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习量大,学习时间也较长,想比之下,这正是我国钢琴初学阶段教学的薄弱环节。其次,从思考贯穿苏联钢琴教学中的五种综合式基本技巧训练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与国内的钢琴教学实况有很大不同。我国的学童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拜尔”或“车尔尼”上,然而尽管学了很多年琴,视谱和合奏、伴奏能力却依然薄弱,如果遇上要为歌曲伴奏,或移调弹奏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我国钢琴教学中,也应重视钢琴合奏,培养学生实际适应技巧。
今天,中国正值举国上下掀起一片“钢琴热”之际,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借鉴和吸收国外教学理论中的优秀成果,也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希望以上对苏俄钢琴教育教学的回顾和反思,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