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郑清军
内容摘要:世界多元文化的发展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多元音乐文化的出现就意味着“中心论”的消解,从中我们应当认清欧洲和非欧洲音乐之间存在着“差异”而非“差距”,另外本文在倡导“多元文化”更要强调“母语文化”和重视“专业化”方面作了阐述,要求发展多元文化,要均势互补,不可偏废。
关 键 词:多元文化 音乐教育 差距 差异
随着世界多极化,区域一体重构化、世界多元化和个体自主化的发展,多元化作为一个全新的价值观念,以文化的表现形态,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和接受。它既是一股强劲的理论思潮,也是一场深刻的实践变革。中国的音乐教育在世界多元文化的推动下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我国最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指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在这种世界“多元文化”声势的强力影响下,笔者也试着翻阅了有关方面的资料,读后有如下几点看法:
1、倡导“多元化”,摒弃“欧洲音乐中心论”
“欧洲音乐中心论”实际上是一种文化霸权主义的体现,它承认文化的普遍性,把欧洲文化普遍化,认为它是“世界上唯一先进的文明,其它文明必须被同化和走向这种标准的文明”,其“要以强迫他种文明服从自己为代价来抹杀差异,从而取消多元文明的存在,使文明一元化”。
我国的音乐教育就深受“欧洲音乐中心论”的影响,大家可以发现,无论是在商品琳琅满目、买卖兴旺的音乐市场,还是在学术氛围浓郁的音乐研究部门,乃至大、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对外国音乐的接触除却欧洲大师的经典之作外,我们对世界其它地区与民族的音乐几乎一无所知,好像除了欧洲音乐以外,再也没有与这比肩竞美的音乐文化了。这种现象我们还可以在高师的课程设置中管窥出来,如西方的乐理、美声唱法、和声学、曲式分析等,而中国音乐仅有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等少数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建立在西方模式基础上的音乐教育使得我们在进行本土音乐研究和教育时会不自觉地运用西方音乐的术语、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来阐释中国音乐,如用西方的五线谱来记录中国的音乐,事实上这是一种变了体的的中国音乐,无法真正体现中国音乐的真实面貌。至于其它象非洲、美洲的非常丰富的音乐文化,学生更是知之甚少。事实上人类的音乐世界绝非仅限于狭小的欧洲一隅,昔日欧洲音乐独领风骚、独霸乐坛的地位,正在被多元化的全人类音乐文化所取代。
欧洲音乐与非欧洲音乐不是差距而是差异,差异的根源是文化,而世界不同的音乐教育就是理解不同的文化。在未来频繁的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首先需要一种对“陌生”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和一种“海纳百川”的气度,这样可以使我们自己具备一种积极的跨文化意识,这也就具备了一种文化理解沟通和与他人相处的前提,以达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目的,从而尊重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时,我们要由技术学科转向人文学科,由“文化大熔炉”转向“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使中国音乐教育在目标、理解、方法等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2、倡导“多元化”,辨清“差距论”和“差异论”
“差距论”代表的是一种“社会进化论”的观点。它“是一种认为人类历史将由低级到高级,由蒙昧到文明,沿一直线无限进步和无限进化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不单纯是一种学术观点,而本质上是企图以欧洲文化来取代世界文化多样化的战略。它是以时间上的先进或落后为标准;以经济、政权和武力来改变不属于欧洲的一切;以眼前和暂时的经济发展快慢,或者更是以欧美资本经济发展为模式来划分民族的优劣 。
“差异论”是相对于“差距论”所提出的一种新观点。它是对时间直线性的否定,对文化多样性的肯定。“宇宙中心主义”代替“欧洲中心论”。结构人类学家莱维一斯特劳斯认为,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积累,确有‘进步’的现象,但在文化领域,并不存在所谓的‘进步’。那里都是差异的关系,而不是‘先进’和‘落后’的关系。各国的科技存在着差距,但各个国家的文化则不存在差距。”二者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非差距。
3、倡导“多元化”,更要强调“母语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目标在于树立一种多维、立体的教育理念,追求乐教内容的丰富多彩,但在多元文化教育的同时,要特别注意我国的主流文化,即“母语文化”。不能强调其多元文化,而忽视了“母语文化”的教育。“母语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里面包含有太多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根基,所以我们要把“母语文化”之根植入到每位中国人的脑海里,并在其后的学习教学实践中不断结出累累硕果――集‘小成’为‘大道’,促使中华民族国乐之大树枝繁叶茂、青春永葆。
4、倡导“多元化”,重视“专业化”
“多元化”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多元性,思想的多元、文化的多元、能力的多元等。“多元化”可以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培养了更多的能力,把知识放在一个三维、立体的空间去思考。但是,过于强调多元性,可导致忽视专业性、技术性。在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培养要“一专多能”,先一专,而后多能。但事实上,往往一个声乐教师粗通键盘,均被视为正常现象,当然更不用说其对二胡、笛子的荒疏了。所以我们在“多元化”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学生专业和技术的学习,在重视专业和技能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多元化”的音乐教育。
结语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独具魅力的世界语言,可以克服由于语言和习俗不同而带来的困难,与所有的人进行对话与交流。通过对各国民族音乐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使我们多侧面、多层次地了解世界各民族的特征,进而喜爱他们的音乐,吸收他们的文化,尊重他们的民族。通过实现全世界各民族音乐平等,来达到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友爱。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国际音乐教育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2]管建华.21世纪主潮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 河清.破解进步论――为中国文化正名[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6.
[4] 洛秦著/罗艺峰导读.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8.
[5] 河清.现代,太现代了,中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7.
[6] 孙晶.文化霸权理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4.
[7] 李伟.对高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思考[J].北京:音乐创作, 2007(2).
[8]仲崇连,郑健.多元文化语境下中西音乐文化的比较与思考[J] .长春:电影文学,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