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音乐系,江苏徐州
蔡晔吴跃华
[摘要]从分析音乐专业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提出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并阐发了实事求是、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发展完善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音乐专业教学;尊重个性;教育理念
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高等院校中的特殊群体,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个性特点在他们身上比其它专业的学生表现得更加突出,有时会表现出非规范性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把他们培养成为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尊重学生个性开展教学工作,将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从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类的教育活动是从“神化”教育转向“物化”教育,进而走向“人化”教育的过程。与此相应,教育理念的发展体现为从“崇拜”教育转向“占有”教育,进而选择了“尊重教育’,[1]的理念。“尊重教育不仅是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人性、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他们的独立性、选择性和创造性”[3]。
艺术需要激情,艺术需要灵感,艺术需要超越自我,超越他人,只有这样,艺术才具有生命力,才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的实现,是基于全面素质教育基础上的个性培育、发展与张扬过程。“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2]对于施教者和受教者来说,从平等、公正的角度来构建尊重个性的教育理念是科学的,也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一、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
音乐专业的学生作为高校中富有个性的群体,他们身上既体现出现代大学生的共性,又因专业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个性,这决定着他们对现实的态度、趋向、选择以及行为方式上区别于他人的鲜明特征。总的来说,他们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比,以下几种现象表现得较为突出。
1.专业意识强,基础意识弱。这里所指的专业是指专业技能,基础是指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学生在学习中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轻视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这些课往往是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而对吹、拉、弹、唱等技能课则能认真对待,孜孜以求。此外,由于专业课的授课方式是“师徒式”,教师也能长年不断地向他们灌输专业技能课的重要性,他们与技能课老师的关系较亲密,这也引起学生对专业课与基础课认识上的偏颇,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本位意识强,集体意识弱。音乐专业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自主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较强,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趋势,对生活充满激情,喜欢表现自我,突出自我,尤其在一些公众场合,希望自己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在这种个性张扬的过程中,表现出纪律观念淡漠、团队精神不强的现象,往往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集体观念淡化,个体利益突出。
3.表演意识强,文化学习意识弱。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学生具有强烈的表演、表现欲望,喜欢舞台,他们善于用自己的言行来诠释自己张扬的个性以及对艺术的理解和追求,充分表现自我,以求得到关注和认可。重视发展艺术个性,轻视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专业和文化水准不一,参差不齐,文化成绩远远低于专业成绩,不重视文化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尊重个性因材施教
按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是在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仅次于自我实现的需要。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因材施教”,做到“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这些都是尊重学生个性、尊重教学规律的光辉思想。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打破应试式教育对学生发展的种种限制,以人为本,还学生一个自由、自我的学习天地,并将这些个性引导到有利于学生成才、为社会服务上来。
1.因势利导扬长避短
音乐是通过一系列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门表演艺术。学生热爱音乐,具有极强的表现欲望,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对于艺术内涵的理解表现出来,得到公众的关注和认可。但他们在生活中,有自由散漫的现象,学习中对专业基础课重视不够。针对这种情况,要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表现自我,实现自我,锻炼自己,加强纪律观念,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奋发学习,增长才干。
首先,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会。音乐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增强集体凝聚力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举办音乐会,可以让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得到表现、施展和提高,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精神。还可定期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比赛,使学生发现自身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调整学习目标,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其次,以音乐为依托,组建各种形式的社团。如合唱团、各种类型的乐队、舞蹈队等,开辟第二课堂,提供施展自身才能的舞台,让学生学以致用,立足校园,丰富校园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品位。
再次,加强社会实践,走向社会。响应党中央号召,利用假期送文化下基层,进行社会实践,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大学生得到锻炼,深人社会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
2.实事求是尊重个性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音乐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一直难以认同,教育者往往习惯于将普通专业学生的教育方法简单地移植到这一特殊的专业,未能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其结果是收效甚微,事倍功半。对这些学生的教育,不能照搬照套旧的模式。就哲学的层面上说,要承认客观存在,一方面要依据其个性发展来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将科学技术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新的教育理念引人到教育中来,使学生的专业得到充分发展。
音乐专业的学生一般均有鲜明的个性,他们能淋漓尽致地表现专业技能,他们自以为很正常的言行在他人看来可能不顺眼。这些个性特点,只要其不违背日常的行为规范和有悖于伦理道德,都不应当加以压制。要正确引导他们处理好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培养的关系,做到相互兼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因材施教发展完善
“以人为本”是教育应遵循的理念,在尊重音乐专业学生的主体地位时更要尊重他们依据社会需要、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兴趣、爱好,对于教育的内容、专业、方式、途径、手段等方面的自由选择,做到因材施教。
音乐专业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我评价较高,努力追求个性,渴望获得成功,非常关注社会评价,特别是领导
三、结束语
以尊重个性为基础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在互相尊重、互动的氛围中生动、活泼、愉快地全面发展,这也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和主张,是素质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学生一片自由、自我、平等的学习天地,将个性的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新世纪音乐文化事业的接班人。
在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其发展成熟有个过程,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也有个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契合是人类最复杂、最艰巨、最崇高的自我提升建构活动。尊重个性是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严格要求是尊重个性的体现,为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尊重个性、促使个性发展是全面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倡导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尊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接受道德和法律约束的同时充分发展个性「4」。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要给他们的个性发展提供充裕的空间和时间,创造适宜个性发展的环境,这样才能给他们的创新、创造、创业提供保障,使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向蓓莉.教育的目的及其他【J】]开放时代,2001,(3).
[2]蔡哗.论音乐院系尊重个性的学生工作理念【J】.航空教育,2oo2,
[3]吴松.教育与启蒙[J],高等教育研究,2oo1(1)
[4]韩庆祥,张军.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J〕.教学与研究,2001, (10).
[5]袁贵仁.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J】.教学与研究, 2001,(5).
本文发表在2003年《星海音乐学院学报》第三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