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走上教学研究的幸福之路

作者:吴芳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作者:哈尔滨市道外区教师进修学校 吴芳

  有人说“教师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又有人说“教师是春蚕,用尽一生的心血,只为结茧暖人间”??所以人们评价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可是,有多少人知道,从事这份“光辉”的职业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

  以音乐教师为例,一位教师要承担很多班级的授课任务,每天从这个教室出来进那个教室,同样的内容要对着不同的学生进行不断地复制,如果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那将是多么单调乏味。教师还要承受工作的繁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每周课时达到20节课或更多,一天平均4节课外,还要组织各种课外小组训练和各类文艺活动,对声带和体力是个挑战,因此很多教师的职业病是咽炎、腰间盘突出和静脉曲张。教师面对的是有着不同家庭不同个性的学生,不是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因此难免有矛盾有冲突。教师还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任务,经历评优、晋级的一些竞争和无奈,因此还可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轻的可能是神经衰弱,重的就可能是焦虑、强迫、抑郁了。

  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要承担这么多的磨难和风险,如果没有一份信念、勇气和智慧,真的难以胜任。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作为一名曾经有过十几年基层教学工作经历的教研员,我对追求教学幸福有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找到幸福是教师甘为人梯、潜心奉献的源泉和动力。怎样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幸福,使工作不再单调乏味,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的成长和自我的实现呢?我在教研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营造研究氛围,带动全员参与

  有教师积极参与的研究,才能形成一种氛围、一种文化;有效果的研究才能提升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如果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教学中找到工作的乐趣,使研究成为一种工作的内需,通过研究能让自己的教学变得轻松而愉悦,这样的教研是人人都会乐于参与的。那么,想教师之所想,解决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每一位教研员的职责。

  首先,及时了解教师的困惑和需求。在每一次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都要注重反馈,请参与的教师留下自己的问题、要求和建议。活动之后及时整理,找出哪些是共性问题,哪些是个性问题,以便在之后的活动中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比如,针对教师反应音响资料不全的问题,我们建立了音响资源库,把教师手中的资源收集整理进行共享。并把音乐教学光盘中的音响资料转换成能用mp3播放的格式,让没有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学校也能使用这些资源。同时,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开展了音频视频编辑软件的专题培训,使教师们掌握了如何截取、编辑音乐片段,如何剪辑制作视频资料等技能。教师们通过培训,充分享受到了现代媒体技术为教学带来的便利。

  教研活动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激发教师们的参与热情,如果总是教研员高高在上的“一言堂”,即使再有激情也会有让人厌倦、使人疲劳的时候。因此,不断推陈出新是教研工作的制胜法宝。定期开展艺术沙龙交流活动是我们的一种尝试,精选大家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沙龙研究的专题,每个专题进行交流之前,参与的每一位教师都进行充分的准备。有专长的教师做专题主持,其他教师做嘉宾,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主讲人,每个人又都是学生,大家在民主生动的交流互动中各展所长、各取所需、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同时,在教研活动中还要加强心理建设。我们定期召开座谈会,请表现突出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成长经历,他们把自己的教学案例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大家坐在一起分享同伴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身边熟人的故事能够产生激励和共勉的效应,唤起教师们的信心和激情,充分感受职业幸福感。

  二、分层开展教研,促进均衡发展

  教师队伍是由不同年龄和层次的人组成的。大体可以分成三大类:一类是初入行的新教师;一类是名优骨干教师;还有一类教师介于二者之间,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还不是很成熟。这三个层面的教师发展需求是不同的,只有细致分层的教研活动才能让他们各取所需、均衡发展。新教师处于教师专业发展前期,工作有热情没经验。这个层面的教师要让他们熟悉了解音乐课改理念,转换教师角色,学会关注学生,善于组织教学。帮助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效转化为易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给他们提供学习的范例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教学型教研是这个层面教师教研活动的重点,活动中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把优秀的课例拿出来观摩研究,然后教师模仿上课,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使他们快速成长起来。

  各级名优骨干教师教龄大多十年左右,他们通过努力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同时也承受了多方的压力,职业倦怠和职业衰退是他们的首要问题。在教研活动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辐射作用,用委以重任来唤起他们的工作热情,消减职业倦怠和职业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型教研是此层面教师教研活动的重点,活动以研为着眼点,以课题为载体,引导他们根据学情设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关注音乐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优化与创新。同时,能够开发重组教材,做好年轻教师的参谋与指导,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对于有一定教龄但还没有成长为骨干的教师,以学习型教研为重点,活动中以学为着眼点,以阅读和思考为主线,引导他们在熟悉本学科教学内容、准确传授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学生,研究体验感受音乐的方法,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关系问题。在理论学习和观摩交流的过程中,使他们成长为教学能手和骨干。

  不论何种层次的教研,最终的指向都是课堂教学,目标都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定期开展不同层面教师的教学观摩与交流是对教研活动实效性的检验。骨干教师上观摩课、新教师上一课多讲,其他教师上研究课,采用上课、反思、研讨的方式,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让每个层面的教师学有所得、教学得法,体验到工作的乐趣和幸福。

  三、发挥点校作用,开展帮教互助

  每个地区都有几所师资力量强、研究氛围浓、教学质量高的龙头学校,我们称之为点校。充分发挥这些点校的引领辐射作用可以带动起一批薄弱学校的成长。

  我们尝试开展了名校教师开放日活动,每周固定一天几所点校轮流向兄弟学校开放,大家可以自由观摩教学、课后座谈交流。创造这样的平台,既可以激发名校名师的教学热情和智慧,又为其他学校教师提供了观摩、交流的机会,促进了整个地区的均衡发展。特别对于青年教师和新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他们可以先模仿再摸索,逐渐缩短自己的成长周期。

  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手拉手”帮教活动。首先,把名优教师的优质课带到农村和薄弱学校,用那里的孩子进行授课。然后采取城乡(强弱)结对子的形式进行帮教,帮助农村或薄弱学校的教师备课,指导他们在城乡不同的课堂上授课。这种形式对于“手拉手”的双方来说都是考验和挑战。送教的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必须根据学生的素质和层次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而接受帮助的教师想要成功驾驭不同层次的课堂,更需要不断学习与钻研,在短期内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不论何种形式的活动,目的只有一个:发挥可发挥的优势、利用可利用的资源、挖掘可挖掘的潜力、提升可提升的技能,这是享受职业幸福的必经之路。

  四、注重异地教学,加强网络沟通

  异地教学可以使教师接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促使教师根据不同的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这是一种促使教师短期内快速成长的有效手段。

  我们在区级以上的教学交流中,从试讲到正式讲大都采用异地教学的方式,既避免了弄虚作假的行为,又锻炼了教师驾驭不同课堂的能力。我区公园小学孙冠英老师就是在异地教学中成熟起来的,她的《木瓜恰恰恰》一课在不同层次的十多所学校进行过试讲,在试讲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不断的研磨与改进,最终在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网络教研是快捷方便的一种现代化教研手段,它可以避免空间的限制,最大限度的节省时间。但是对服务器的要求很高,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硬件上的要求难以实现。可是,QQ群却是经济便利的一种网络教研组织,大家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交流互动;可以在群里留言,或在群空间和群共享里上传资料进行分享。如果充分利用好,小QQ完全可以发挥大作用。

  五、协调各级关系,合力提升效益

  教研员除了和本学科的教师打成一片之外,还需要和各基层学校的领导、上级教研部门的领导、本学校的领导打交道,及时传达上级教研部门的精神,及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种任务,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计划。每一项活动要获得成功,必须得到本学校和基层学校领导的支持与认可。

  比如,发现某位教师有培养前途,就应及时与这所学校的领导沟通,争取得到所在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搞大型活动时,必须取得进修学校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最好能够邀请领导出席,既鼓舞了广大教师的热情,又可以为自己掌舵护航;培养出了优秀教师就要及时向上输送好课,与省市教研专家共同研讨,打造科研精品课。《木瓜恰恰恰》一课就是在区级赛课中脱颖而出的,在基层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教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精心培育下,最终走上了音乐教学的最高舞台。

  如果说和学校领导沟通是为了得到物质上的保障,那么与上级教研部门的沟通则是为了得到精神上的帮助和专业上的引领。只有上下一心、通力合作才能减少工作中的阻力,让我们的教研工作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教研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教育工作岗位,兼具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沟通行政与业务之间关系、进行教师队伍建设等多重职责,这支队伍曾经为中国教育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为新时期的教研员,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在工作中要淋漓尽致的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在课程改革中把好“舵”,使之朝着成功的方向迈进,是每一位教研员需要深刻思考并努力实践的重要任务。

  人们都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于教学研究工作而言更是如此。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引导教师找到幸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是课堂教学改革取得成功的保障,是搞好教学研究工作的关键,更是每一位教研员在工作中找到幸福的源泉。让我们乘着课改的春风,开动脑筋,挖掘智慧,与教师们携手走上教学研究的幸福之路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