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研究所博士生 徐佩瑜
前言
人类群体用以区辨与认同的事物即称为文化,构成不同文化的因素包含族群、语言、宗教、风俗习惯与居住环境等(洪琦婷,2003)。当代科技的进展,使人群与资讯能快速地在世界各地流动,知识全球化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也有人将此情形称之为地球村时代的来临。全球化的趋势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相互影响更加频繁,多元文化成为当代社会的风潮(Campbell, 2002),为了迎接时代挑战,在教育系统中融入多元文化的观念,以培养学生具备宽广的视野与必要能力,是刻不容缓的课题。
音乐为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习与了解其他文化内涵的重要源头之一(Morin, 2003),因而音乐教育有必要由学科技能的培养拓展提升至社会文化教育的层面(Campbell, 2002)。另一方面,当音乐教师以多元文化的概念审视音乐教育时,将能拓展教学的视野与内容。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本文将由不同层面探讨多元音乐教育所涵盖的范围与实施的基本原则,最后则针对课堂教学与音乐教师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省思与建议。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范围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在国外普受重视,近年来更有许多音乐教育学者投入此领域的研究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焦点与范围为何呢? 其重要的面向至少包含以下数项:
一、音乐与社会、阶级地位的互为影响关系。
二、音乐在文化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个别音乐家所引领的音乐制作活动。
四、音乐传承、革新、重建与萎缩的趋势。
五、不同世代传承音乐的方法。
六、音乐表现方式与面临的挑战。
七、音乐教育中教师性别角色以及其他社会结构层面的相关议题。
八、多元文化音乐接受度的评量。
九、大众传播媒体与科技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十、音乐商品化的现象。
十一、多元文化音乐的实地体验。 (Lornell & Rasmussen, 1997)
由上述的重要面向可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涵盖的范围包含的不仅是音乐知识领域,并包含了跨领域的范畴。以时间的面向来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需注重历史脉络中音乐与社会在互相影响之下的演进与发展;以空间的面向来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重视地理、人文环境以及其他文化因素与音乐交互作用。由多元文化观点,音乐的发展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视窗之一,音乐的理解与学习不能与所属社会脉络分离。
另一方面,以音乐种类而言,笔者认为多元文化音乐包含了乡土音乐与世界音乐。乡土音乐系指台湾本土音乐。台湾因其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位置,近四百年来,即为多种文化荟萃之地,拥有不同文化脉络的音乐。学者许常惠(1996)的研究指出,现今台湾拥有三大类的音乐:原住民族的音乐、汉族民间的传统音乐与西式新音乐。其中,原住民属于南岛语系人种,在数千年前即定居于台湾,其音乐保存着最古老的风貌;而汉民族自十七世纪中叶起方从中国大陆大量移民至台湾,因而其音乐中有许多的成分可追溯至汉唐古风;至于西式新音乐则是最后传入台湾,至今约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起初是基督教牧师为传教而引进,之后,日治时期日人于学校设立西式音乐的课程,为我国西式音乐教育之开端。上述三种音乐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之下,各自有其丰富的音乐内涵与表现,而不同类别的音乐亦彰显了台湾所具有的独特丰富文化内涵。世界音乐系指台湾以外其他区域的音乐,种类非常多。以下笔者针对乡土音乐与世界音乐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类别以供参考:
一、乡土音乐
本文所指之乡土音乐系指当前台湾本土的音乐,学者许常惠将台湾音乐分为以下三类:
1.原住民音乐:包括台湾原住民各族的音乐(分为平埔族与高山族两大类)。
2.汉族的传统民间音乐:包含福佬系民歌、客家民歌、说唱音乐、传统戏剧音乐(如南管、
北管、偶戏等)、地方戏剧音乐(如歌仔戏等)、民间器乐、舞蹈音乐与祭祀音乐。
3.西式新音乐。
二、世界音乐
世界音乐的种类与风格可谓不胜枚举,笔者以地理位置与种族为文化区辨,列举一些具代表
性的音乐种类如下:
1.北亚:俄罗斯音乐、蒙古音乐。
2.西亚:阿拉伯音乐、中东音乐。
3.南亚:以印度音乐为代表,又可分为南印度与北印度音乐。
4.东亚:中国大陆、日本与韩国音乐。
5.东南亚:如印尼甘美朗音乐、泰国与越南音乐。
6.美洲:非裔音乐,如黑人音乐之灵歌、工作歌曲与蓝调音乐等。
7.美洲:原住民音乐,可分为北美与南美印地安音乐。
8.拉丁美洲:包含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与加勒比海诸国音乐。
9.欧洲:西方古典音乐。
10.东欧:民族音乐,如巴尔干半岛音乐、罗马尼亚音乐、吉普赛音乐等。
11.南欧:拉丁音乐、佛朗明哥音乐(传统西班牙南方安达鲁的音乐)。
12.土耳其音乐:包含民俗音乐、宗教音乐与艺术音乐。
113.非洲:音乐文化大致可分为撒哈拉以北地区与撒哈拉南部两大部分。
(参考「世界音乐文化」网站:http://www2.ouk.edu.tw/yen/Chinese/World%20Music/week1.htm)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范围与内容广大且丰富,对于初任教师或学生而言,可能会有「书海浩瀚」,难以一窥全貌之感。如何在多元文化音乐教学中达到「见树又见林」的效果?美国于一九九○年举办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研讨会,集合了许多音乐学者、音乐教师与民族音乐学者等,针对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提出相当具体的建议(Anderson & Campbell, 1996),值得作为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参考:
一、教师应协助学生了解音乐表现有许多不同却一样正当的形式。音乐在不同的文化脉络下有相
异的表现方式,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习如何理解这些表现方式背后的深层意义、原则与适当的
评价方式。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应从小开始,以培养学生宽广的接受度。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应尽量提供学生不同文化音乐的密集经验,并协助学生比较各文化音乐之 间的差异。多元文化的音乐种类与素材相当丰富,教师应从中选择适量的教材,设计有品质有效能的音乐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以质为先,以量为辅」,鼓励学生在课后 主动作延伸学习,避免用「蜻蜓点水」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由音乐所属文化的价值脉络理解音乐的意义。例如进行原住民音乐的教学时,教师除了音乐 素材的介绍,亦必须说明与呈现音乐在原住民生活中的角色与功能,协助学生了解原住民音乐的背景情境。
五、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应结合小学与中学的音乐课程。课程活动应包含歌唱、演奏乐器、聆听、创作与肢体律动等。
六、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应融入各类型音乐教学。 延伸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实施并非仅限 于一般音乐教育,在专业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教育中也应受到重视。
七、音乐师资培育课程应包含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
总结上述七项要点,我们可知道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基础,为培养学生具备尊重与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而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材的质量规画与课程设计。此外透过音乐活动与各类型的音乐学习,能使学生较深入地了解不同文化情境下的音乐,进而能培养学生具备广阔且具弹性的音乐鉴赏与表现能力。
如何在一般课堂中落实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以下是笔者综合学者Anderson与Campbell(1996)对于多元文化音乐教学的观点,针对我国一般音乐教育所包含的项目,如音乐基本能力训练、歌唱、器乐、音乐史、音乐鉴赏与表现等,探讨如何在一般音乐课堂上融合多元文化教学:
一、音乐基本能力训练:透过律动、问答与口语叙述(例如要求学生以简单的辞汇叙述、表现各 类文化音乐中音乐元素的使用)等方式增进学生对于多元文化音乐的知觉技巧。
二、歌唱:让学生背唱不同文化背景的歌曲。
三、器乐:听辨各类器乐的声音,包含管 、乐队与各类文化的乐器。
四、音乐史与音乐常识:使学生能听辨不同时期与不同文化中的音乐种类与风格,此外音乐史的学习可结合语文、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课程。
五、音乐鉴赏与表现:使学生能叙述、分析与比较不同文化的音乐,如音乐元素、音乐特质、音 乐的社会功能、音乐家的角色与音乐演奏时的典型情境,并且提供学生机会以各种方式表现 不同文化的音乐。
音乐教学中,引领学生由音乐元素的基本概念认知至音乐的鉴赏与表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整个过程事实上是由一系列的音乐经验所组成。音乐经验是一个主观的世界,是内在经验的再经验,如同Carl Seashore所说:「汝听即汝是(you hear what you are)」(Reimer, 2003),其建立于个体的音乐感知、思维模式与生活经验的脉络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音乐经验,应视之为独特的个体心理现象与内在创造,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为音乐情境的共同参与者与引导者。换言之,任何音乐经验与音乐意义的形成,皆有其外在社会文化历史脉络,却必须再生于个体之内而成为独特的内在认知。
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与因应之道
现今所谓的多元文化包含了乡土文化与世界文化,其文化种类相当多,在如此丰富而多元的文化脉络之下,亦衍生了多样的音乐知识。音乐教师在实施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时可能面临以下挑战:
一、科技进步加速音乐文化的扩张、演化与消退,考验音乐教师对于异质音乐资讯的掌握能力。 科技进步使得人们无须出门便能透过网路或影音设备接触不同文化的音乐(Brennan, 2001),换言之,科技与商业因素影响了音乐文化的发展。就正面而言,音乐的获取更加便利;然而就 负面来说,强势音乐文化可能因科技与市场的支持而取代或占据弱势音乐文化的「地盘」, 造成某些珍贵音乐文化的消逝。另一方面,资讯传达便捷也使各种文化音乐之间交流增多, 加速新音乐形式的产生。这些音乐文化快速流动与发展的现象,将考验教师对于异质音乐资讯的搜集、理解与掌握能力。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需要整合跨领域知识。 音 教 抽 自所 的社 文化 , 影 将音乐教学抽离自所属的社会文化脉络,将会影响 生欣 音 的 度(Jordan, 1992)。学生欣赏音乐的态度(Jordan, 1992)。 因此 行多元文化音 教 需要整合其他 域知 ,因此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时需要整合其他领域知识,如语文、地理与历史等,使学生在完整的文化脉络下,给予音乐较为适当的评价与欣赏。
三、教师专业知能不足。我国音乐师资培育以西方古典音乐知识为主,因而教师所具备的音乐知 识多属于西方古典音乐的范畴。除此,多元文化音乐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能也必须包含其他相关的人文知识,目前师资培育课程所提供的训练与课程并无法因应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换 言之,音乐教师有必要主动汲取新知、充实自我的专业能力。
四、音乐课程设计面临质与量的取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小至学校周边的音乐 文化,大至不同国家种族的世界音乐皆为教材的选择范围。 如何有效地取舍教材的质量,并 在有限的上课时数中,协助学生理解与欣赏不同文化的音乐,为教师在规画课程时所必须优先考量的重点。
五、教师需重视学生接受度与学习需求。根据相关的研究,一般学生对音乐的喜好与评判,容易 发生先入为主的情形(Jordan, 1992)。换言之,学生对于不同文化音乐的接受度可能不如教师 所预期,甚至会产生偏好或排斥某一类型音乐的现象。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时,教师如何 采取开放而平等的态度以引领个别的偏好与满足个人学习需求,为实施教学时的重要议题。
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需要充足教学资源配合。教 教学环境、设备与视听媒体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所必须。 在教 源 可下,教 可 求校 外 人 的 助或校 之 的合作,以 在教学资源许可下,教师可寻求校内外专业人员的协助或校际之间的合作,文化领域所需的资讯与设备;硬体设施方面,可依授课主题结合教室环境布置。举例来说,介绍原住民音乐时,音乐教室内可布置一些原住民的历史图片、书籍与相关资料报导等,借
由情境的提示以提升学生对于原住民文化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基本的视听媒体提
供学生聆赏与体验的机会。音乐教学相关设备亦包含不同文化所具有特殊乐器、书面资料与
相关物品。
:面临上述的几点挑战,笔者认为因应之道可分为教学基本态度、专业知能、组织教学团队、学生学习需求与周边文化资源运用等面向:
一、培养开放弹性的文化价值观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焦点宜放在「不同特色的欣赏与学习」
之上,避免在接触其他文化音乐之初受到一些刻板印象的影响,而作出「高下之分」的批判。教师本身若能具备开放而弹性的文化价值观,则较有利营造富有创造力与想像力的课堂情
境。
二、持续充实专业知能
面临地球村时代的来临,知识的撷取固然更加便利,然而音乐与其他领域知识的统整与结合
也更加快速。音乐教师除了音乐知能与教学知能,也有需要充实社会人文相关知识。小至周
遭的乡土环境资讯,广至其他国家、洲际的艺术文化风土民情都值得我们探究与学习。
三、组织教学团队
一个跨科际的教师团队可以更有效地挑选多元文化教育的研究焦点(Morin, 2003)。 多元文化多元文化 教育所牵涉的学科面向相当多,教学团队的组织可以学校为本位,视课程设计与教学的需求,以主题统整的方式,结合各科教师实施同一主题的多元文化教学。 教 的 成不 能教师团队的组成不仅能使多元文化的教学更有焦点,教师之间的共同讨论与研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
四、重视学生的文化背景与学习需求
实施多元文化音乐教学时,教师可先调查学生的文化背景与学习需求,以作为教学素材选择
与教学设计的参考,适度地运用学生本身具有的文化基础,将有助于达到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的目标。举例来说,笔者曾任教过某一班级,其中有几位学生是布农族与泰雅族人。 在介 在介绍 原住民音乐时,笔者商请这几位同学来示范与教唱布农族与泰雅族的歌舞、语言,并分享一些打猎、祭祀与传统习俗。 其中泰雅族的 生更是用心地把 的服 到 堂上, 配合其中泰雅族的学生更是用心地把传统的服饰带到课堂上,并配合舞蹈 音 ,表 用的歌舞。舞蹈与音乐,表现节庆用的歌舞。透过这些教学活动设计,笔者发现全班的学生不仅对原住 民音乐产生深刻的兴趣与了解,更展现出喜好与欣赏的态度,原住民学生也能从这些活动中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
五、妥善利用周边文化资源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范围与内容相当广大,教师可能会面临教学资源不足或过多而无法取舍
的情境。 然而,为有效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音乐,并能将所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建议教师将
学校周边的文化环境或学生的生活环境,作为教学的起点,妥善结合地方的人文、地理与艺
术的资源、景观与软硬体设备,如此可使多元文化音乐的学习更具体化与生活化,并提供学
生认同与欣赏本土文化的机会。
结语
音 教育 者Elliott(1995) :「音 是人 致力於 作及聆 音 音的成果, 人性的 ,是 特的 象。」 示多元文化所 有的音 相互歧 ,但皆是人 所 造 作的 成果,值得我 持 地探索、了解 。音乐教育学者Elliott(1995)认为:「音乐是人类致力于制作及聆赏音乐声音的成果,为人性的实践,是独特的现象。」显示多元文化所拥有的音乐虽相互歧异,但皆是人们所创造与制作的宝贵成果,值得我们持续地探索、了解与学习。 然而,相 研究指出,多元文化音 教育中有 常 的迷思需要 清(Jordan, 1992):其一,许多人认为音乐为国际性的语言,音乐的理解能超越文化的界线,因而音乐的学习不需要牵涉到社会文化的认知。Elliott认为此系因西方美学观的影响,西方美学常将社会与科技的影响层面排除于审美经验之外。其二,音乐被视为是用来统一不同文化与人群的工具。 於上述迷思, 者 音 於文化的一部分,音 的 法 文化 ,不同 格的音 必 合多元文化教育。关于上述迷思,笔者认为音乐属于文化的一部分,音乐的诠释无法脱离文化脉络,不同种类与风格的音乐学习必须结合多元文化教育。其次,音乐确实能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然而我们也应尊重不同文化音乐之间的歧异处,学习欣赏各类型音乐的独特创造。「超越多元,兼容并蓄」或许是知识全球化的今日,音乐教师所必须持有的基本态度与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