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85%以上的中小学校、75%的中小学生在农村。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加快农村音乐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是推动全国音乐教育甚至整个学校教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很多学校的校长、教师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在学校教育中起的只是“敲敲边鼓”的作用。在很多学校,因为音乐与升学无直接联系,所以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一些农村的中小学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简陋、教具学具匮乏、教辅资料难以配套的现象,与新课改同步并能适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条件的影像资料、投影片等教具很少。
要使农村音乐新课改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就需要在思想上使广大农村中小学对音乐教育予以充分重视。因为音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具有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独特功能,艺术对智慧和心灵会产生综合性的影响,艺术的影响可以触及人的精神的任何一个角落,艺术造就完整的个性。所以,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勇于接受新的思想与新的理念;同时要加大在农村的宣传力度,让家长和学生真正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需要不断加强师资力量培养。要对现有师资进行在岗培训,从而提高和完善整个师资的素质。培训可以包括对教师音乐知识、教学基本功、音乐文化等方面的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专职教师的不足导致的整个音乐教师素质不高的现状。可以通过引进民间艺人提高和改善师资资源的不足。比如贵州省麻江县六堡畲族女子小学因为缺乏艺术教师,曾让学校音乐课一度改成语文课、数学课。2003年,校长赵华甫从校外聘请了当地5位民间艺人担任学校艺术课辅导员,传授学生技艺,使学生接受到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六堡畲族女子小学的畲族传统“粑槽舞”更是荣获了黔东南州第十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
因为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发展水平跟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因此不能照搬城市学校音乐教育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地方特色来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比如四川省蓬溪县下河小学虽然条件十分艰苦,师资力量也很薄弱,但音乐教师们自己出钱订阅杂志,只要有外出观摩学习机会就一定去。遇到县内、校内大型活动,音乐组教师就坐下来一起讨论,最后达成共识,一起组织、一起排练。他们排练的民间打击乐《川中大乐》、少儿舞蹈《名师与高徒》、藏族群舞《阿西拉依》都深受观众喜爱,并屡屡在全国、省级大赛中获奖。这就说明,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走出农村音乐教育的特色之路,同样能获得成功。
在教材上,同样需要因地制宜,改编出适合农村音乐教育的教材。增加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歌曲,比如当地的山歌和民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删除或减少教材中超出学生接受能力和认识水平的内容,农村学生音乐基础差,对新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很难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难度,不要一味按照教材要求强制学生接受过难的知识点;教师要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教材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像在农村,石头、竹子、木头、泥等东西都是十分常见的,只要我们稍动脑筋就可以做成精美的独具特色的乐器,如竹子可以做双响筒和柱鼓,硬木可以作木鱼,这样不仅解决了乐器缺乏的问题,还可以使学生在制作乐器的同时收获到喜悦和成功。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通俗歌曲的比例,通俗歌曲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很大,通俗歌曲是与外面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通过通俗歌曲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当今时代发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