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音乐小精灵
这一天我记得很牢。
是去年的金秋,当时我正徜徉在豫园九曲桥畔。荷花仍在开,闲散、慵懒,一如我的心情。蓦地,如梦似幻中,就忽忽悠悠、若隐若现地从天边飘来一片“神曲”。那么悦耳、那么温馨,似春燕呢喃,似秋虫吟唱。我顿觉“如听仙乐耳暂明”,精神为之一振!急急穿桥而过,循声而去。
原来那儿有一排民间艺人的小木棚,“众里寻它千百度”,那“音乐小精灵”正在乐坊里召唤着我呢。但见一位身着米黄色古装的“仙女”,玉手捧着一只小巧玲珑的流线型的“小鹅”似的乐器在吹。吹的尽是一些我闻所未闻的乐曲。我盯着那神秘的“安琪儿”看:它小而可爱,又有一点“淘气”;“脖颈”细长,身材略显丰满却又曲线十分优美;她发出的“呖呖”之声、“滴滴”之音,宛如黄莺出谷,婉转、优雅、清脆、悠扬,深情地叩击着我的耳膜,令我微醺。虽然我未喝一滴酒,却醉倒在这金秋……
这乐器叫陶笛――一件令我一见倾心、一听倾倒的乐器!自打看到它第一眼起,我便认定它与我有缘:我喜欢它,并且一定要学会吹它,它就是我的音乐“情侣”了。
那吹陶笛的“仙女”姑娘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殷笛儿”。我当时就在殷笛儿那里购了两只陶笛。
从此,喜爱音乐但老天忘了赐一副好歌喉的我,不再“憋”得慌:想唱就吹――陶笛便是我的“金嗓子”,吹陶笛便等于我唱歌。我要“唱”的歌太多:《打靶归来》《小鸭子》《翻身的人儿想念毛主席》《达姆、达姆》《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小白船》……
闭上眼睛用心吹
过了一段日子我又去豫园,一时却忘了女孩姓什么,但“笛儿”倒还记得,我便招呼她:“嗨,陶笛儿……”“我不姓陶呀。”她眼睛本来就大,一诧异就睁得更大了。“百家姓里有‘陶’。叫你陶笛儿,不是好听好记吗?就算大叔给你取个艺名吧!我也有艺名呢。”她咯咯地笑了起来。甜美的笑声宛如银铃,又有如陶笛声一样纯朴、无邪。
后来我真的称她“陶笛儿”了。因为赠人陶笛和代人买陶笛之故,我在陶笛儿那里陆续购过不少陶笛。再后来熟悉了,一次陶笛儿要去景德镇进货,还让我顶了几天班呢。我一边在“她的位置上”吹陶笛,一边会想:九曲桥那边的游人们也听得到吗?也会有我当初听“仙乐”般的感觉吗……
自从我买了陶笛后,陶笛儿小姐便是我的启蒙老师了。她手把手地教会我吹陶笛。她并没有过多强调气、指、舌三门基本功,印象最深的,是她说要用“心”去吹,甚至“可以闭上眼睛用心来吹”。陶笛响时“铮铮”,轻时“嘤嘤”,但哪怕轻到“耳语”的程度,那声音也是从心里生发出来的。笛为心音,这样演奏者吹出的乐音,才能吹到别人的心里去……
她还说过,吹陶笛,音要“拖”住、要“托”起。这两个字眼让我感悟到:吹陶笛要“拖”住旋律,让旋律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笛音才耐人寻味。吹陶笛时“托”起自己的那颗心,飘逸挺拔的笛音就会直上青天,乘风而去……听着陶笛儿的教诲,我很吃惊,这么年轻轻的女孩儿,怎能有如此透彻的音乐感悟呢?
我开始钻研陶笛――上网查资料、请教专家。原来这陶笛还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器之一。这出土文物级的乐器,足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了,能与之相媲美的,也就只有埙、古琴、箜等极少数乐器。陶笛还是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乐器之一,是“国际乐器”。陶笛文化反映的是“纯朴即美”、“简单是福”的哲理。日、韩、英、美、法、德、意及至秘鲁、厄瓜多尔、澳大利亚、南非等,到处都有陶笛爱好者乃至演奏家。
那天,我惊喜地在一家不起眼的音像书店里,买到了几盘欧洲演奏家的陶笛CD专辑,味道真是好极了!陶笛音色优美,且极富个性:它纯朴,是“泥土的声音”;它悠扬,如同“对空气的耕耘”(日本演奏家宗次郎语)。它能演绎多种风格的旋律,无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皆可演绎。陶笛是世界上最小的乐器之一,若取一枚高音陶笛攥在手心,就“不见了”!它还是世界上结构最简单的乐器。三角钢琴多到有8000多个零部件,而陶笛少到只有一个“零部件”!噢,这难道不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乐器吗!
“华彩乐章”随口出
陶笛,如“神笛”一般令我神往,似“魔笛”一般使我入迷。我家那儿是公交车始发站,上车后往往乘客很少。我就常常从衣兜里掏出陶笛轻轻地吹。从未遇到有人反对过,倒有人讲“蛮好听的,能不能吹响点?”过了四五站,乘客多了,因“众口难调”,怕影响别人,我就适可而止了。看电视剧时我也常吹。一心两用,并不影响了解剧情,甚至旋律配合了剧情,悲得更呜咽、喜得更欢快了!外出旅行我也曲不离口,去了一趟马来西亚,我学会了《哈 、哈 !》,去了一趟菲律宾,我又学会了《民族进行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何况还有陶笛儿这位老师可以请教。渐渐地,原先不会滑音也会滑了,不会的颤指也会颤了。还有什么“单吐”、“双吐”、“三吐”,都吐得清清楚楚了。还能模仿鸟鸣。于是创作了一首《美丽的早晨》,又创作了一首《黄鹂鸟和它的朋友们》。吹给陶笛儿听,她指点我以中音陶笛为主,适当换吹高音、低音陶笛,这样两首曲子音色更丰满,演绎得更淋漓尽致。还能模仿人声,如《吉祥三宝》里“爸爸”、“妈妈”、“宝贝”的回答声,都能惟妙惟肖地表现。吹到兴头上,“华彩乐章”随口而出,即兴演奏说明我已与陶笛融为一体。陶笛这“金嗓子”已成功地“整容”到我身上,化为我身体的一部分,笛音已深入我的血液……
“金嗓子”忽然失声
我苦练陶笛,除了爱好,还有一个动力:因为我还有演出的任务。作为上海民间艺术特技表演团的一员,我原本只表演“吹画”。吹画固然好,但比较沉闷。而现在改“单吹”为“双吹”――吹画加吹陶笛,气氛就活跃多了。吹画有色,陶笛有声:有声有色,珠联璧合。当优美独特的陶笛声在灯光辉煌中响起时,大家纷纷报以热情的掌声。
我的第一次、第二次演出,均告成功。没想到第三次,我却演砸了――而且面对的是几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
面对贵宾,陶笛失声!我越是着急,它越是沉默,竟一点儿声音都发不出来!这洋相可出大了。回到后台,我真想痛哭一场。攥着手中的陶笛,我一个劲地问它:“宝贝啊!你怎么啦?你今天是怎么啦!”这可是我从陶笛儿那新进的一只优质的演奏用专业陶笛,果绿色的釉彩,闪闪发亮。它“脖颈”颀长,好漂亮的!平时吹起来“得心应口”,从没出过错的呀。上台之前,我还轻轻试过,声音很正常,咋一上台就哑巴了呢?跑到剧场外,我又吹它,奇怪,这下它一点儿也不失声了!
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我急急去见陶笛儿。陶笛儿一边仔仔细细询问了经过,一边沉思。当她听到我说:“现场麦克风音量比较轻,我怕后面听不见,比平时吹得响、吹得急”时,她做了个暂停的姿势,“问题就出在这儿。”原来,陶笛是不能急吹的。它的出音孔离吹孔不远。你如果急吹,气越过出音孔,就滞留到陶笛的“肚子”里去了,出音孔反没气了,咋能不失声?我茅塞顿开,一试,果然如此,急吹是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的。陶笛是一种古乐器,而古乐器往往都是平和的,容不得张扬。这跟做事的道理一样:心平气和才能成功啊!
后来的演出就场场成功了。
永远伴在我身边
我是陶笛爱好者、演奏者,也是推广者。办学习班,我代学员买陶笛。每场演出,我都要送出一只普及型的陶笛给中奖者。中奖难度适中:如果学员能听出我吹奏的“合唱曲”里有哪几种鸟叫(布谷鸟、黄鹂鸟、画眉鸟等),便中奖了!我也借此宣传爱鸟知识。而陶笛儿总是以进价供应我这种礼品。她说,我们共同来做这件事。
前不久我去了一趟菲律宾。回来后又去豫园,陶笛乐坊依旧在,却没见到陶笛儿了。据说她走得很急,是去了澳门,有一大笔遗产要继承……走得再急,我相信她走之前一定会给我打电话。但我出境几日未带手机,所以竟没能与陶笛儿道一声“再见”,深情地说一声“谢谢”!
我的启蒙老师陶笛儿去了远方,但美丽的音乐小精灵――陶笛,将常吻在我嘴边,永伴在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