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音乐管理论文

用音乐欣赏点亮“爱国主义”的新火苗

作者:钱焱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这是一个真实的课程故事,它就发生在我今天的一节校本课程《音乐鉴赏》课中。

鉴赏课,我一直将它看成是真正的音乐素质教育课(因为没有大范围的考核要求),所以我们音乐组教师在这样的课上,一般都是一个阶段以一个体裁的音乐为主展开多角度的聆听,几乎可以将一个音乐类型的大部分作品都进行分析和了解。这样听赏下来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个阶段我们欣赏的是“进行曲”风格的音乐。而今天这节课我是在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课余时间听过的一首“进行曲”和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并从中选出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国歌》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自己做作品分析。

意想不到的,却又好象是意料之中的事发生了:只见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闭目聆听、写写画画、也有些学生在做轻声的交流,我竟找不到一个象模象样听国歌的人。按照平时欣赏音乐的常规来说,他们没有“犯规”,因为我对他们在音乐播放时的要求就是“听”,至于摆成什么姿势“听”、怎么“听”?基本就是:你爱咋的就咋的。可我现在的心里可真不是个滋味啊。我的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了以前看过的一则报道:上海有所小学一年级的班里来了一位美国男孩,这个男孩在星期一的早晨总是在自己的课桌上摆一面美国国旗,边唱国歌边自己升国旗,有时还激动得边哭边唱。这段文字一直都在震撼着我的心灵!

音乐放完了很久我都默默无语,其实在我的心里正挣扎着一种矛盾,这好象不是我音乐教师的事,我只需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对旋律进行分析就OK了。但我却又实在不能坐视不管。无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怎样对待这件事的(也可能有些家庭根本就没拿这事当回事),我终于对着我喜爱的这些孩子们,举起了我手中的教鞭(实话实说,我平时还真不经常拿这玩意儿,我总觉得对学生挥舞起教鞭是老师最无奈也是最无能的表现。但我不是排除教鞭的真正的用途)。学生们惊讶地看着发怒的老师,不知所措!

我张了张口,突然觉得我不知说什么好。我的学生所体现出来的是最平常的表现。因为我们的许多大人在听到国歌时也是可听可不听的样子,而当有人真的认真对待时,说不定还要遭到别人的嘲笑,我们的孩子从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我想:真正意义上的“爱国”并不是一定要献出自己的生命,或非得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而“国旗常在我心中、国歌常记我心中”,尊重国旗和国歌不也是最好的、最基本的“爱国”吗?我总觉得一个能自觉向国旗敬注目礼、主动哼唱国歌的人,那才是一个真正爱国的人,哪怕他只是一位普通人。我的学生们那!让老师和你们说说这首伟大的中华民族第一歌吧!

于是,我先从国歌的来历讲起,介绍了聂耳。毕竟是五年级的学生,对旧中国的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再从音乐本身的角度出发,力度、速度、旋律特点、歌词内容等方面作了深入的探讨,孩子们几乎都加入了讨论的行列。(要知道这可是一个有名的调皮班,让这样的班级集体进入学习状态,国歌的影响力真的不同凡响!)

孩子们不光深入地理解歌曲,还展开了极为丰富和有效的想象。他们设计了很多必须演奏国歌的场景,有人甚至把自己也加了进去,设想自己为家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时,骄傲、自豪地站在国旗下;有人还说,哪怕就是在每周一早晨升旗礼上,我们也要认真地唱好国歌,向国旗致敬!好孩子,这才是老师的真正目的啊!

当国歌声又一次响起,全班集体自动起立,跟着音乐第一次真正唱出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先烈的崇敬!“前进!前进!前进进!”有人紧握双拳、有人目光炯炯、有人……眼眶中泛起点点泪光!唱完之后,班级里久久都没有声音,但我相信“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这一次真的被震撼了。我决定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就做一回“哑巴”,让孩子们自己去回味、去思考、去感慨吧。

曾经有人反对在音乐课上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甚至即使碰上可以利用的课题,也必须绕道而行,小心翼翼地在教师的话语中“含沙射影”地让学生去自我揣摩、听话听音。说实在的,这样对教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约束,而对学生来讲,聪明的还能“揭开庐山真面目”,反应稍微慢点或根本无所谓的也就过去了,这样的教育真不知究竟要给学生些什么?我想:无论是什么课程,或什么课的老师,首先要面对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己学科的特点和可利用资源,先育人后教书!随时随地拨正学生思想动态的航向,让学生知道先做一个诚实、善良、正直、勤劳的人,再做一个会学习、会思考、会研究、会创新的人!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