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技能上,好象都一窝蜂装在小学阶段了,真不晓得初中和高中学什么。比如指挥,四年级半个学期就要学三、四种,有些反应慢的学生刚刚把节拍搞清楚,再让他划,就找不着东南西北了……个人认为小学阶段么,只要能够把音唱准,节奏打准确就非常不错了。音准是天生的,但是节奏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那么多的歌曲,如果学生节奏准确、不走调,自学一点没问题。我五年级的学生好几首歌曲就是自己吹口风琴学会的。教参里应该多一些像奥尔夫、柯达伊这些教育家的先进教学理念、方法。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再说歌曲,编教材的估计考虑了很多的思想性因素而忽略了音乐的审美性。有些歌曲的旋律复杂,歌词拗口,还挺长的。学生么只要旋律简单、优美、琅琅上口就可以了,像那些“老土”而过时的《卖报歌》、《只怕不抵抗》,学生照样还是很喜欢的,好唱么。像二声部合唱,只要稍微落下一节课,后面的就没法上了,小学生都把中学生的歌曲唱完了。太难,只好教师自己删,自己改。教材应该说比较适用于那些“优等生”,除了音乐,其他学科也有这个问题。能力稍微差一些的学生,赶不上,学不会,感情教材要把下一代个个培养成音乐家似的。
再说配套光盘和磁带。光盘的质量实在不过硬,还没有放进去,一看就发现表面坑坑洼洼的,放进电脑不得了,要么死机,要么把多媒体拖得动不了为止。磁带也是,相对好一些,但有些歌曲和教材不配套,那首“大树妈妈个儿高……”的就是。建议还是提供相关的网站,教师可以自己选择、下载。
很多老师都是自己找歌编,虽然我们也鼓励和提倡用“校本”,但实际操作很难。因为目前领导已经意识到,音乐课太热闹没实效,所以要狠抓质量。因此每学期派出教研员抽学校进行监测。到时抽到歌曲不会唱,乐器不会吹,节奏打不准,看校长不给你颜色看看!另外,学校活动、少年宫活动、社会活动很容易影响教师的上课进度。一旦活动多了就容易在课堂上“放羊”、打马虎,对学生不负责。还是原来浙教版的上了舒服,教师教得轻松,学生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进行好多的音乐活动。虽然那个版本的内容陈旧一些,但是安排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