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呼唤教与学的思维方式的变化,笔者对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现状进行审视并引发思考,用“大单元教学”理念指导,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本文以“中国民歌”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从音乐作品的基因中提取重点,把握关键;基于大单元教学的视野重组资源,重构内容;以目标达成为导向构建问题链,驱动学习;基于促进深度学习的角度设计活动,展开评价等四个“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以期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以及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
关键词:中国民歌;大单元教学;深度学习;核心素养落地;
音乐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呼唤教与学的思维方式的改变,笔者立足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审视与思考,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实践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大单元教学”的策略,力求通过“大单元教学”,有效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1]1]
一、问题缘起
由于在教师发展中心工作,笔者经常深入一线听课并参加音乐学科研训活动。随着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近期笔者重点关注了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深深感觉到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忽视学生音乐鉴赏学习的已有经验,确立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设计时没有学段意识,没有关注知识、思维、能力、情感发展的前后联系。(2)固化地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安排课时教学内容,研读教材时只关注单个作品,教学设计时仅关注对作品音乐要素的深挖,教学过程中只关注知识点讲解,导致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认知与获得单一、孤立与碎片化。(3)教学中就作品教作品,仅仅关注作品的“音乐性”,忽视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人文内涵,没有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无法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4)仅注重学生对作品的聆听与教师的讲授,没有关注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演唱、体验、共情与获得,没有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没有打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通道,更没有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留有空间。(5)教师课堂中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评价比较随意,缺少目的性,甚至鲜于评价。
以上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制约了高中学生在音乐鉴赏学习中掌握音乐核心知识和提升音乐核心素养的能力发展。大单元教学强调指向核心素养、整合学科核心观念,精选与重组学科内容,摆脱孤立的课时视角,以“大概念”视野统领全局。有了“大概念”的统领,不仅让学生在学习中跳出碎片化的接收,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也有利于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提升学习与思维能力。此外,单元教学中课时的进阶设计,有利于学生完善学科观念,掌握学科本质,进而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实施大单元教学能够较好地解决目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音乐能力的提升和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素养的形成。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高中音乐鉴赏实施大单元教学要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关注高中学生音乐学习的已有经验、学习能力、学习需求;(2)基于课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挥学科育人功能;(3)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深度学习;(4)设计基于基本问题的问题链,以任务驱动展开学习活动;(5)创设体验音乐的情境,让学生真实学习,领悟音乐背后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6)关注评价,并贯穿渗透在学习的全过程。
二、高中音乐鉴赏“大单元教学”实践策略
在对目前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现状审视与思考的基础上,笔者与所在团队尝试用“大单元教学”理念指导,对照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秉承整体性、结构性原则,以学科大概念、单元主题、单元目标、基本问题、构建问题链、任务驱动、重构教材内容框架、转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的路径与方法,进行了大单元教学实践。[2]2]下面以“中国民歌”大单元教学为例,分别从提取重点内容、把握关键特征;构建问题链,构成任务驱动下的学习;重组资源、重构内容;设计促进深度学习的体验活动并进行全面合理评价等四个维度来论述开展大单元教学的相关策略。
(一)从音乐作品的基因中提取重点,把握关键
实施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依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聚焦音乐学科的核心内容,了解高中阶段学生音乐学习的已有经验,确立大概念统摄下的“基本问题”与“学习主题”;然后从音乐作品中提取解决“基本问题”必需的重点内容,把握好最关键的因素、最有学习价值的特征,形成单元教学的整体框架,设计音乐鉴赏教学。切不可对自然单元中的每个单独作品罗列学习,也不能对每个作品的所有要素面面俱到。
在“中国民歌”单元学习中,我们认为,中国民歌自《诗经》中《风》的记载算起,它伴随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它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涵,高中阶段的中国民歌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就作品教作品,要立足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习需求,在指向学科本质的大概念的统摄下,从中国民歌的基因中提取最具学习价值的特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进行教学设计。
基于音乐课程标准与音乐学科特征,笔者梳理与提炼了基于音乐学科本质的大概念:“中国民歌有着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在大概念统摄下,我们团队在分析课程标准及原教材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学习能力、学科观念、生活经验、思路方法等进行探查、分析,将单元主题确定为“探美·品韵·传承——走进中国民歌”,这个主题紧密关联“大概念”,是中国民族音乐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从“探美”到“品韵”再到“传承”,层层递进,分别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进阶发展,并且自成一个小系统,自为一组、自成体系又相对独立(见图1)。第一课时学习主题为“探美寻根”,重点是引领学生从音乐与文化的角度感知与探究民歌的风格特征、独特美感与人文内涵,并掌握民歌的欣赏方法,对应提升的关键能力是“懂欣赏”,侧重核心素养的审美感知与文化理解;第二课时学习主题为“行腔品韵”,重点是对民歌进行演唱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把握民歌的腔调情韵之美,在演唱中享受民歌的情境之美,对应提升的关键能力为“能演唱”,侧重核心素养的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第三课时学习主题为“承乐传情”,立足在民歌推介等活动中,认识到民歌的价值,引发对民歌的深度探究,能够从“学会”到“会学”并学以致用,树立文化自信,乐于传承民歌,对应提升的关键能力为“会传承”,包含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