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音乐学家柯达伊说过:“没有一个东西像合唱这样,一个人搞好了,会影响大家。”在某个意义上而言合唱队就是小的社会群体,所以在合唱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社会,并开展良好的社会实践。目前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都倾尽所有给予孩子最好的,所以孩子们拥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以及鲜明的自身个性,但是缺少强烈的集体意识以及合作精神。日本人总结他们战后经济起飞的五大因素之一,就是大力提倡合唱普及带来的团队精神。
齐唱看的是一个整体,不是一个人,哪怕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棒的独唱歌手,到了合唱这个集体中还是只顾自己的话那这个人就必然会失败。训练学生“音要唱准,音色和音量不能突出。速度更不能不吻合集体的要求”。这样在适当启示后就要求长期自觉欣然制约贯彻在集体团队精神之中。尤其现今的学生多是新生代00后,集体主义意识的培养对这个群体显得尤为重要。而合唱是一门需要通过团队良好合作、配合对相应思想情感进行表达的艺术,在合唱过程中所有成员都需要遵从指挥以及乐曲的安排,在各声部之间的良好配合下,让音色更加和谐与统一[4]。而在此过程中可以对学生遵守规则、纪律的习惯进行培养,显著提升学生自身的集体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与他人进行合作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习惯。
3.4 提升学生的凝聚力
虽然合唱在中国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它却具备着很强的影响力。尤其在演唱有着激昂情绪的歌曲时,会让人感到精神振奋,有利于学生对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思想性进行感悟。例如,《黄河大合唱》是一首具备深远意义的作品,它通过雄浑的歌声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感唤醒,让他们积极地开展抗日救国行动,并取得了最终胜利。在学生对《黄河大合唱》进行演唱时,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的民族凝聚力。
3.5 提高学生素养
合唱教学能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让其人格、品性、情操得到升华。同时西方国家认为,合唱是对人类心灵进行有效净化的最佳方法。而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由此可以看出合唱教学对学生素养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而学生素养的提升,可以为国民素养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4 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研究
4.1 课内外知识的有效衔接
高中是学生身、心向着成熟发展的重要过渡阶段,此时学生对周边事物产生了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拥有对课外知识进行学习、了解的动力与精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课内、外知识进行有效衔接,将所要教学的歌曲和相关的课外知识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在《过雪山草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的充分利用,将红军长征的相关视频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原因进行充分了解,并对红军长征的艰辛和伟大进行有效感悟。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过程中创作的诗词作品作为教学的导语,让学生能够由内心中对歌曲《过雪山草地》所具备的意义进行理解与学习。这样在红军精神的强烈影响下,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同时还能够对学生的敬佩之情进行充分体现,显著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
4.2 重视合唱技巧的教授
在高中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所具备的歌唱能力对学生参与合唱学习的积极性有着相应影响,如果学生缺乏对歌唱技巧的有效掌握,那么学生就不会在合唱学习上产生兴趣,自然也就不会有参与合唱实践活动的强烈欲望。而如果学生可以对相应的歌唱技巧进行确切掌握,学生就会由内心中对合唱学习产生强烈欲望,以显著提升学生参与合唱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所以在实际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并对歌唱技巧进行有效教授,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有效掌握歌唱技巧,不断提升学生参与合唱教学活动的热情。因此,在日常的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吸气、声部、情境方面对学生开展专项训练。如在站式吸气练习时,教师严格以“‘1、2’吸气,‘3、4’呼气”的原则让学生不断反复地进行练习。而在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效观察,让学生重视节律的自然性以及变化的平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不同音色对歌曲中蕴含的要素进行表现,从而对歌曲的思想、情感、风格进行充分表达,让学生能够通过声音对相关形象进行塑造。例如:在《友谊地久天长》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之前先让学生进行“ao”的练习,引导学生在不断练习中体会到歌曲中所蕴含的魅力,自然而然地让学生逐步进行开口音声部练习[5]。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版本的《友谊地久天长》进行聆听,并对歌曲中不同的演唱形式、风格、节拍、音色进行辨析,这样既可以为学生创建出更美的意境,显著提升合唱效果,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鉴赏能力以及音乐素养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