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形神”兼备,建构学科知识体系 ——浅谈高中音乐鉴赏课的教学

作者:王淑哲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3-25
     我校在高中音乐课堂中使用的必修教材是陕西省统一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高中音乐鉴赏》模块。这个模块共有十八个单元,三十四节课,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只是整个教学系列中的一环,或者说是音乐知识网络中的一个点,但绝非孤立的存在。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只单纯着重对一个音乐类型分解和剖析,容易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定势。这样学生也很难掌握学习内容,形成知识上的融会贯通,当然也就谈不上建立起应有的音乐知识框架。我们只有将每一节的教学内容放在整个音乐学科的整体框架中去观照,才能得到更深刻的认识,才能让学生真正从对具体知识的学习上升到美学鉴赏。学生一旦掌握了它,就能融会贯通,得心应手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一、准确把握教材的特点——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之“神”
    本教材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本。这本《音乐鉴赏》教材充分重视高中生的音乐兴趣及能力水平,突出课改三维目标,为学生音乐学习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二是以音乐文化为编写主线。这本教材由中国民间音乐、中国创作音乐、亚非拉美欧民间音乐和西方专业创作音乐四个板块构成。这种构成方式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价值观。在选择具体的音乐作品方面,既强调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也重视了解、学习世界音乐文化;既强调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也重视对现代音乐的学习。三是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教材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音乐事件,展示音乐历史的发展脉络,选取最典型的音乐体裁及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编写精神,才能游刃有余地对课本内容进行整理和分类,从而抓住学科知识体系之“神”。
    二、分专题梳理知识内容——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之“形”
    1.聆听音乐,熟悉音乐作品,回答相关问题。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音乐作品听辨:播放课堂中鉴赏过的重点音乐作品片段,让学生听辨乐曲名称、说出曲作者、了解体裁及主奏乐器等。(2)乐器听辨:针对每单元学过的重点、代表性乐器,结合音响,仔细听辨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及表现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当学生听辨出现困难时,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进行思考。
    2.音乐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测试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的复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出影响民歌风格的要素都有哪些,对比分析陕北民歌《脚夫调》和云南民歌《弥渡山歌》风格上的不同,通过对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和赵季平创作的歌曲《好汉歌》的对比分析,探究民歌与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这一专题的测试采用书面和口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音乐实践活动。(1)器乐作品类:要求学生视唱或者背诵音乐作品的主题,如《第九合唱交响曲》中欢乐主题、《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第一主题、古琴曲《流水》主题等。(2)声乐作品类:要求学生演唱重点作品。艺术歌曲类,如《长江之歌》《鳟鱼》《问》《送别》;民歌类《刨洋芋》《沂蒙山小调》等;戏曲类,会唱京剧《霸王别姬》中的一个片段等。(3)节奏练习及指挥,要求会念出指定的一些节奏,会指挥歌曲《保卫黄河》。这些音乐实践活动的实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并根据各小组的实际表现进行量化评价。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构建学科知识体系的“设计”
    1.系统整合学科基础知识。系统的基础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完成知识体系中的由点到线。这对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有很大帮助。
    2.教师要深挖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如果发现学生在学完一节课后,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就这一点向深处学习。教师可以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导他们搜索并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丰富知识体系。
    3.强化知识迁移,调动学生多感官鉴赏。引导学生将音乐的鉴赏和其他学科的鉴赏结合起来,发挥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在鉴赏中学会表达,将这种独特的艺术感受表达出来与别人分享。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