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让民歌穿上时尚外衣--对《多彩的民歌――汉族民歌欣赏》的评析

作者:莫晓萍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作者单位: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

    2006年11月28日韶关市教研室安排韶关七中的李长富老师到我校向全县中学音乐教师上了一节高中音乐鉴赏示范课《多彩的民歌――汉族民歌欣赏》。我对这节课的评价是:课件做得很精美,音响效果相当好,很符合当代青少年的欣赏口味;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效果好,是一节非常优秀的欣赏课。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这节课在围绕教材核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加进了广东音乐和流行音乐,使民歌穿上了时尚外衣,使民歌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

    一、加入了乡土音乐――广东音乐。湘教版高一级《音乐鉴赏》中《多彩的民歌――汉族民歌欣赏》是没有编入广东音乐的。在这节课里,李老师加入了耳熟能详的《月光光》和《落雨大》两首广东民歌,而且把这两首著名的广东民歌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歌词让人浮想连篇。设置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我们的地方民歌和体会方言在民歌中的作用。李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别用粤语和普通话朗读这段歌词。通过朗读,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民歌受方言的影响这个特点。学生在上课前听着《月光光》和《落雨大》的音乐走入课室,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课了,学生听着《落雨大》的音乐走出课室,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能够随着音乐跟着哼唱,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足矣!

   二、给民歌穿上了时尚外衣――给民歌加入了流行音乐元素。《落雨大》歌词中所表现的生活情景,今天的青少年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所以,在演唱时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把音乐工作者根据《月光光》和《落雨大》两首民歌以及粤剧成分综合起来进行再创作的加入了流行歌曲元素的歌曲《月光光照羊城》播放给同学们进行欣赏和学唱。欢快的节奏,诙谐幽默的歌词,很快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加入了流行音乐元素的新改编的《月光光照羊城》听起来很欢快,很符合青少年的欣赏习惯,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歌的发展方向。

民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民歌是不断发展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口耳相传的一种自由表达心声的歌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会使民歌改变原来的面貌,去适应人们新的审美观点。从山歌到小调,民歌就是从质朴逐渐变得婉转,更具艺术性。广东音乐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但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这些,无不说明,民歌只有不断发展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民歌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中的,只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民歌才能生存。民歌是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歌的古老表现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就在传唱,民歌的年轻表现在今天的民歌与几百年前的民歌是截然不同的。几百年前的《茉莉花》与今天传唱的《茉莉花》是不同的。几百年前唱《茉莉花》的人民群众与今天唱《茉莉花》的人民群众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强求现在的年轻人按照几百年前的审美观点去演绎《茉莉花》。所以,给民歌穿上时尚的外衣,让民歌更贴近青少年,是我们欣赏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况且,给民歌穿上时尚的外衣,并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原创,而是音乐工作者在演绎过程中为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改编的。

穿上了时尚外衣的民歌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这让民歌有了新的活力。也许按照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我们会认为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民歌已经走样了,民歌已经受到了破坏,变得面目全非。但有谁知道我们今天唱的民歌,在几百年前是不是今天的模样呢。民歌本来就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达情感的自由传唱的歌曲。只要人们喜欢,只要人们用心去传唱,民歌就会不断地发展。今天的青少年能够喜爱民歌,并用自己所喜爱的方式去演绎,民歌就会继续传唱下去,民歌就有了新希望、新生命。我们不应该去担心,民歌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第一个类人猿从四肢爬行到两腿走路时,肯定会有很多类人猿在惊呼,如果个个都用两条腿走路,那么类人猿会变成什么?今天,所有都用两条腿走路,因为大家都进化成了“人”!如果青少年不喜爱民歌,既不喜欢听又不喜欢唱,那么,民歌才真正有了“失传”的危险。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体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这个标准,李老师的课是成功的!

 

 

让民歌穿上时尚外衣

对《多彩的民歌――汉族民歌欣赏》的评析

 

广东省始兴县墨江中学  莫晓萍

 

    2006年11月28日韶关市教研室安排韶关七中的李长富老师到我校向全县中学音乐教师上了一节高中音乐鉴赏示范课《多彩的民歌――汉族民歌欣赏》。我对这节课的评价是:课件做得很精美,音响效果相当好,很符合当代青少年的欣赏口味;能充分利用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效果好,是一节非常优秀的欣赏课。其中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这节课在围绕教材核心“多彩的民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大胆突破,加进了广东音乐和流行音乐,使民歌穿上了时尚外衣,使民歌真正走进了学生心灵。

    一、加入了乡土音乐――广东音乐。湘教版高一级《音乐鉴赏》中《多彩的民歌――汉族民歌欣赏》是没有编入广东音乐的。在这节课里,李老师加入了耳熟能详的《月光光》和《落雨大》两首广东民歌,而且把这两首著名的广东民歌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的充满生活情趣的歌词让人浮想连篇。设置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我们的地方民歌和体会方言在民歌中的作用。李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别用粤语和普通话朗读这段歌词。通过朗读,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民歌受方言的影响这个特点。学生在上课前听着《月光光》和《落雨大》的音乐走入课室,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课了,学生听着《落雨大》的音乐走出课室,这个时候学生已经能够随着音乐跟着哼唱,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我们的音乐欣赏教学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足矣!

   二、给民歌穿上了时尚外衣――给民歌加入了流行音乐元素。《落雨大》歌词中所表现的生活情景,今天的青少年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的。所以,在演唱时加入流行音乐元素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把音乐工作者根据《月光光》和《落雨大》两首民歌以及粤剧成分综合起来进行再创作的加入了流行歌曲元素的歌曲《月光光照羊城》播放给同学们进行欣赏和学唱。欢快的节奏,诙谐幽默的歌词,很快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加入了流行音乐元素的新改编的《月光光照羊城》听起来很欢快,很符合青少年的欣赏习惯,也让我们看到了民歌的发展方向。

民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民歌是不断发展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口耳相传的一种自由表达心声的歌曲,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发展,社会进步,都会使民歌改变原来的面貌,去适应人们新的审美观点。从山歌到小调,民歌就是从质朴逐渐变得婉转、细腻,更具艺术性。广东音乐的发展历史不足百年,但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是因为广东音乐吸收了大量民间音乐素材并加以发展。这些,无不说明,民歌只有不断发展才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民歌是根植于人民群众中的,只有适应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民歌才能生存。民歌是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歌的古老表现在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就在传唱,民歌的年轻表现在今天的民歌与几百年前的民歌是截然不同的。几百年前的《茉莉花》与今天传唱的《茉莉花》是不同的。几百年前唱《茉莉花》的人民群众与今天唱《茉莉花》的人民群众的审美观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强求现在的年轻人按照几百年前的审美观点去演绎《茉莉花》。所以,给民歌穿上时尚的外衣,让民歌更贴近青少年,是我们欣赏教学中应该做到的。况且,给民歌穿上时尚的外衣,并不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原创,而是音乐工作者在演绎过程中为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改编的。

穿上了时尚外衣的民歌受到了青少年的欢迎,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这让民歌有了新的活力。也许按照我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我们会认为加入流行音乐元素的民歌已经走样了,民歌已经受到了破坏,变得面目全非。但有谁知道我们今天唱的民歌,在几百年前是不是今天的模样呢。民歌本来就是流行于民间的一种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达情感的自由传唱的歌曲。只要人们喜欢,只要人们用心去传唱,民歌就会不断地发展。今天的青少年能够喜爱民歌,并用自己所喜爱的方式去演绎,民歌就会继续传唱下去,民歌就有了新希望、新生命。我们不应该去担心,民歌会变成什么样子。当第一个类人猿从四肢爬行到两腿走路时,肯定会有很多类人猿在惊呼,如果个个都用两条腿走路,那么类人猿会变成什么?今天,所有人都用两条腿走路,因为大家都进化成了“人”!如果青少年不喜爱民歌,既不喜欢听又不喜欢唱,那么,民歌才真正有了“失传”的危险。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体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按照这个标准,老师的课是成功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