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高中音乐课堂:利用环境,发挥桥梁作用

作者:王咏梅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阳崇雅中学实验学校   王咏梅

在如此繁荣的今天,我们走进课堂,首先看到的是一群等待命令的学生木然的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的“指示”,哪里还谈得上是创造力旺盛、正值青春的学生。可我们发现,当这些自主意识刚刚才萌发的青年中学生一旦走出学校大门后,自主行为时,便会毫不迟疑地甩掉那些“包袱”,记住,是“包袱”,去自有欣值的西。那麽,就有可能好的、的,生照全收,可能造成不良音生的不良影。这里,教的作用有起到有的成效。部分教师认为这是国家、社会、学校等因素造成的。就最简单而言,学校不给他们提供先进的教辅手段,使教师没有了教学热情,有了倦怠心理。

愚者困于环境,智者利用环境。

今天,国内确实有诸多因素对音乐教育改革有着不利作用,甚至捆绕教师手脚,也就使部分音乐教师有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萎靡思想。在这,我想说,这一切并不能阻碍音乐教师成为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的优秀引路人。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永远是主导者,任何先进的教辅手段都不能完全替代教师应起的作用。”

音乐教师是一座桥梁,是一座学生接触、通往音乐世界的桥梁。在桥上,他们可以谈着、笑着甚至打闹着走进音乐的天堂。教师的职责,任何外在因素都不能使其推脱。而且,今天的许多不利因素,恰恰可以成为成就你做一名新世纪的现代化音乐教师的有利条件:学校的不重视现状,可以增加你的责任感;适当利用社会音乐环境,可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顺应潮流,改变观点,创造有个人特色的音乐欣赏观;围绕教材,因地制宜的补缺补漏,形成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教材;大胆创新,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方式,让音乐走进学生心中。在这些多完成以后,你可能已经成为一名音乐教育家了。

下面,我们就有关因素一起来探讨如何利用环境,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让音乐教师的主导作用升至桥梁作用。

1.利用学校现状加重自己的责任感

早在清末时期,古人就制订出教育章程,肯定了音乐教育促进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健康发展的作用。《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对“歌谣”教学的规定是“歌谣是幼儿在五六岁时渐有心喜歌唱之际,可使歌平和浅易之诗,如古人短歌谣及古人五言绝句皆可,并可使幼儿之耳目喉舌运用舒畅,以助其发育,且使心情和悦为德性涵养之质。”这是癸卯学制颁行的一年提到此有关音乐教育的内容,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几千年封建传统教育瓦解,以及新的近代学校制度建立。尚在此期,学校就肯定并利用了音乐的教育作用,

今天,许多校不重音教,在音教方面不肯下投,正常上的今天器材和料都不全,此外,校占用表上是音外活的,致常音活形同。学校在中学开设音乐欣赏课竟然是为了应付,让音乐欣赏成了一种形式,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从麽种程度上击响了一部分音乐教师的惰性,也对此课敷衍了事。然而,最无辜的受害者却是这些将成为祖国未来的孩子们。学校的行为加大了上好音乐教师的难度,但是,学校的现状不是学校单方面能够改变的,也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只有音乐教师能够尽快从中缓解学校与学生的矛盾,也加重了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心。

有一句:有不好的合唱,只有不好的合唱指。所以,我们第一要求有责任心的音乐教师,能认真作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管别人如何对待、看待,都要认真上好每一堂音乐课,让学生能真正体验到音乐的神奇。生音的鉴,伴他走入家庭,走入社,走一生。

2.利用社会环境,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社音境,一不容忽的。2003年4月湖北省一知名中行了一歌比,拿目一看,19首歌曲有一首是本或堂上所的,全是流行歌曲,生回答都是自己偶像出版的磁上唱的。那麽,音教如何是好?

据调查,“多达51%的学生承认大多数会唱的歌是自己听录音或看电视学的,5%的学生说是自己看歌谱学会的,7%的学生则是同学之间互相学会这些歌曲的,”“只有37%的学生是由老师教会的。另外5%的学生会唱的歌主要来自于课本或课堂外。看来,社会音乐环境比学校音乐教育在中学生影响表现更加明显,大众传播每体更易造成对中小学生音乐素质的影响和熏陶。要想把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学生,分离出来,完全服从于学校音乐教育是不可能的。中小学生不管是昨天的、还是今天的音乐素养,都并不能全归于学校音乐教育。这样,就又给音乐教师摆了一道难题,教科书上没有将流行音乐进行引入,学生又偏好流行音乐,该如何是好了?我们看到许多的学生之所以喜欢流行音乐,是因为他的非音乐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列如:歌唱者的服饰,音响效果,歌唱者是自己的偶像等等。当然,流行音乐中确实有许多的歌曲深入人心,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为了避免社音境的负面影响,我们不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流行音乐适量的加入到教学中去,音教不可以生的音能力加以正引,可以激活堂氛。在引入流行歌曲,我们不能一味的满足学生眼前的喜好,所以只能适量运用,北京的王天真就将流行音乐引进了课堂,他认为这样可以增强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我一起的看一下王天真老有流行音引入的“三结合”的方式:

1。结合音乐课本内容选唱 流行歌曲。例如在欣赏《军民民大生产》后,可安排赏析《一二三四歌》等。     

2.结合有意义的日子选唱流行歌曲。

例如:在九七澳回,唱《七子之歌》;在中足球加洲足球霸,唱《永不放》。

3.结合学生思想状况选唱流行歌曲。这样不仅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还能引导学生从感官娱乐的表层更深入到歌曲去。例如在生考失,可唱《再》等。只要音乐教师联合社会音乐环境,正确引导,为我所用,就会让自己的教学更具有时代性、特色性,对学生产生更大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分辨和过滤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素养。所以,教师对于教学教材、社音境,要活运用,“智者利用境,愚者困境”。

4.改变观点  以人为本

教师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对于传统教学的的利弊,在这里就不再言,许多教师也在不停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本人只想强调:教师自身的音乐欣赏教学的观点对教学的探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欣赏者是学生不是老师,欣赏的是音乐不是架式结构,音乐教育的结果是提高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不是会唱什么歌了,知道这是什么曲子了,而是生自己具有鉴赏音乐的能力了,要注重欣过程。对于中国音乐教育的现状,外界如是说,中国培养的是“音技师”,外国培养的是“音乐家”。,有些教师在欣赏教学时,一般先讲曲式结构,分段拆解,逐层分析,在复听全曲,或教师在听全曲时,作提示性“朗读”,学生们美其名曰“配乐语文课”“音响解析课”。

音乐教育工作者高龙章的一篇文章写的很有示,他说,当你欣赏美女林戴玉,不是暮然间一睹芳容,顿觉出一脉可怜、可爱、若即若离,娇滴滴、愁丝丝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美感,而是用外科大夫的手法照林妹妹小肚子“哧喳”一刀划下去,破开来,给围观的“群氓”做学术演讲:这是林妹妹的肝儿、肚儿、肠儿、心儿,尤其是这块害了晚期结核的肝片.........天哪,你即使再将林妹妹缝合复原,谁还有胃口再顾盼这小美人了?文章中还提到季先生这样的观点:"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或耳听一段音乐,并不象西方学者那样,手握解剖刀,把艺术品或音乐分析解剖的支离破碎,然后写成篇累的文章,使用了不知多少抽象名词,令读者如醉入云里雾中,最终也不得要领.。"对欣赏者来讲,关键问题还不在于不的要领,而是颠倒了欣赏者用耳朵听赏音乐的程序,败坏了体验音乐底最佳心理状态,甚至在、产生可怕的腻烦心理,不惟不觉得其美,反会"谈虎色变".道了胃口,审美又从何谈起?高龙章先生的文章中有一例子:中国人都喜欢《红楼梦》,又有谁在阅读《红楼梦》前必得请红学家先将三天《红楼梦》的结构才具备阅读的资格,才能爱读,甚至痴迷.普通学校音乐教师面对的学生是要在一种不一定说清道理,但滴滴、丝丝沁人心脾甚至荡气回肠的美感愉悦中欣赏音乐的。水破坏了这个特殊的艺术氛围,蛮横的塞入一堆非音乐的说教,把人类的审美压缩进一种学问式的樊笼中,就是不合格的音乐教师,他是有意将学生赶出音乐的乐园。(大部分摘自高龙章《关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怪论”》)

音乐欣赏有答案,音教大的生自己去想像,以提高他性用自己的性思。在上中,我可能到的生,曾有《百朝》欣,一生後:老,曲子真!老然,因在上前,老介:是一首美、、有趣的曲子。可在遭到了生的反,老於是很是生,生故意。其,欣老和生都成欣者,老和生共同探曲,美或都是人的感受,不能加人。生用自己的眼光去音,形成自己的欣格。教在教,除生一些提示、以引起生更深入音的趣外,量用交流者的姿完成音教。多教堂上生成小交流後,再教交流的教方式的效果很好。不妨,音欣也可一。

音教只要有了正的欣念,就能更好的好堂教,完成生的美育工作。

上不好课除了教师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的观点外,有些老师还认为现在的教材不利于他们的教学。诚然,现在的教材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不少关心音乐教学的人正在不断努力的进行探索,如果你是一个负责的音乐教师,也就应该在自己认为不合适的地方进行探索式的改变。

5.因地制宜  运用教材  形成地方特色

音乐教师与教音乐教学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其中一本书,它并不是唯一的,由国家编订制的教材就象缝衣服的一根线,至于如何把花绣成、绣好还要看教师如何从多方面取材。

我认为音乐教师可以根据以教育部编制的教材为主线,自己适应性的、科学性的、系统性的、新颖性的组编教材。

说到音乐教学,我们不得不再次提到社会流行音乐,前面已经讨论过,本人认为只有让流行音乐进入课堂,才可以引导学生从停留于感官、娱乐的浅表层面的品味中,提高到用审美的视角再去选择喜好的音乐,

6.创新课堂  拓展学生思维

音乐是一种无形的声音艺术,他不分国界,不分地域,也不分对与错,所以,现在的音乐教学应该打破教师对教材正确答案的“盲从”、打破学生对教师的“盲从”。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学生不要老师挂在嘴上的艺术,而是要自己用耳用心创造出的艺术,学生可以对教师的理解说“不”。如何做到让学生自己去听、自己去问、自己去说,这就要教师设计好课堂教学,营造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宽松氛围。

记得有这样一堂欣赏《梁祝》的音乐课,教师以故事进行导入:草桥结拜、三载同窗......”然后用委婉动听的语言边描绘边放多媒体制作的画面,罗列了曲式结构等等,一堂课下来后,调查学生,结果却是:印象最深的是梁祝生离死别的故事,制作精美的画面,惟独音乐本身不被大多数同学注重。所以希望教师教学时将音乐放在重位上,把音乐还给音乐欣赏。许多外国朋友喜欢听《梁祝》,但他们知道梁祝故事的可能没有几个,也有的是在听后才打听出他的背景资料的。建议在欣赏《梁祝》时,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听完全曲后小组进行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交流情况讲解音乐的内容,也许他并不正确,但这并不重要,重在学生自己动脑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了交流,然后再于教师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介绍在音乐有关知识时也最好加上:这是教师自己本人对音乐的掌握和理解,不要先入为主的无形中强加给了学生,以至于嵌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我们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音乐的主旋律、大小提琴所朔造的形象以及曲式结构等等问题,把问题统统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末了还可以让学生用肢体动作、美术画面、文学语言等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出来。可能你会说,这样学生就可能不能正确的理解音乐,但是不久以后你会发现,学生理解音乐的水平提高了,对,就是这样的。如果是你将音乐所涉及的背景、结构讲诉给学生,那学生的理解再正确,也不过是你告诉他的。记得有一个学生说梁祝这个曲子的结尾不够意味深长,要是换成悲剧结尾式的音乐,更能加深音乐对社会的控诉。这是书上没有的,也是我事先没预备的,但我马上肯定了学生的想法。不同的人对音乐有不同的理解,对一切怀疑,才能创新,才能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才能得到成长。

音乐欣赏教学课就应该以听为主,以乐说乐,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摆正教师在课堂中的位置,学会倾听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带着学生去探索音乐内层,改变注入式的教学,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自主创造、自由参与的载体。让音乐成为不同的人的共同的交流语言。

音乐有如“镜中月,水中花”捉不到,摸不透。让音乐走出概念化,曾有人问贝多芬:“你的第九交响曲写的太好了,妙在何处?”贝多芬不发一言,只是在钢琴上弹奏了一遍。同一音乐一千人欣赏就有一千种感受。

所以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即使学生有一天离开了学校,也能持久发展音乐能力。

小结:教师的地位不容代替,音乐教育落到实处与音乐教师有不可分离的关系,而且责任重大。所以教师除了提高自身素质外,更要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尝试创新,在音乐教学中起到桥梁作用,而不是让自己成为灌装机和每天撞钟的和尚。

 

 

 

                       2009年6月28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