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关于农村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徐照亭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高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青年升学或就业的过渡阶段,如何理解高中阶段的音乐教育,如何使它有机地运转于高中教育之中,我们从农村高中的角度做了如下思考与实践。
       思考之一:人类发展过程的本质是日趋完善,各种素质协调发展是人类理想的生存状态,各科教育可以相互促进,但不能相互替代,偏废其一,便会造成人的“营养不良”,我们的学生日后不管是升学还是就业,都需要有一种素质协调发展的健康状态,这应成为高中教育的宗旨,否则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尽管“营养不良”的现象和后果在学生离开高中学校之前还不能明显的暴露出来。
        思考之二: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可益智,美可冶情,美可以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就音乐欣赏而言,教师把学生喜欢的艺术价值较高的音乐作品提供给学生,引导他们去聆听,去体验,去感悟,对学生的情趣的培养、情操的陶冶、心灵的净化都会起到其它科教育无法替代的作用;同时,作品的时代背景、地域风情,作者的创作动机、思想感情等都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文化素养。
        思考之三:经典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宝贵财富,音乐欣赏课是学生迈进音乐殿堂的桥梁,尽管我们不一定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但欣赏艺术毕竟是人类的文明行为,国家教委将之列为普通高中必修课,体现了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更体现了我们民族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改革浪潮后,对艺术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高中学生有必要更有权利接受音乐教育,享受音乐欣赏课。
        思考之四:协调发展不等于均衡发展,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素质,教育应该最大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发展的契机。多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普通高中,升学率是校长的命根子,文理高考成为校长大脑的全部,高中学生象工厂里的原材料,要么是同样的产品,要么是废品。他们象拖着超载的车子而又被蒙上了眼睛的牛,自称是地球上苦难最深重的部落。这种整齐划一的教育,无情地剥夺了学生选择和尝试 的权利,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在落实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同时,把喜爱音乐,音乐素质好的学生培养成为专业人才,对促进学校教育理念的 转变,对学生将来以专长服务于社会,谋求生存都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实践之一:做好四个落实,踏踏实实开好音乐欣赏课 。
       一是师资落实,通过将音乐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分配到高中任教、将初中音乐教师择优调配到高中任教、以优越条件到高校招聘优秀毕业生到高中任教等措施,迄今以为全市十二处普通高中分别配备了2 ―10名音乐教师。二是教材落实,高一、高二学生人手两册,一册是人音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全一册),一册是自编地方性补充教材《音乐欣赏》。三是课时落实,依据《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要求,高一、高二学生间周一节,排入课表,课表一式三份,班级、学校、教研室各一份,除了常规性视导检查外,各级都随时依课表抽查,开课不正常者,定为教育管理制度中的四级责任事故。四是器材落实,各校尤其是山区学校,紧缩其它开支,保证音乐教学器材的建设,至1998年,各校都配齐了钢琴、录像机、录音机、影碟机等教学必须器材,目前,各校的多媒体手段也已被应用与音乐欣赏课教学当中。
        实践之二:探索符合实际的音乐欣赏课 教学路子。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近。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高中学生的音乐素养大都较差,我们倡导教师在第一学期选取一些简短、浅显、容易被接受的音乐作品,例流行而有特点的民歌,短小精悍、形象鲜明的民族器乐曲等,首先使学生在欣赏时不会感到高深莫测。有些教师在第一节欣赏课上先给学生做一个概述,从乐音的概念到音乐的创作,简明概括,使学生理解:音乐是人民所创造,是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并非不可捉摸,听音乐后能有所心动,能产生一些联想或感想,就获得了欣赏的基本成功,我们充分肯定了这种做法。另外不过多涉及到音乐专业知识,有些无法避开的基本知识也要深入浅出地给予分析,例如拍子、常用音乐记号、乐句、乐段、大、小调色彩、常见作品结构等,讲析时淡化概念,以借助音响让学生体验、感悟为主。
             2.对比聆听,感受体验。聆听是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是实现音乐欣赏目的的主要手段。教学中,我们把听作为主要环节,引导学生完成听的三个阶段:一是完整、愉快、轻松地听;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理解地听;三是感受品味地听,实现情感的共鸣。注重引导学生以对比的方法欣赏音乐。同一音乐作品中节奏疏密、速度疾缓、旋律起伏、力度刚柔、调式变化等方面的比较都可以帮助学生触摸到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音乐作品;我们还灵活处理教材,不受单元束缚,把不同的音乐作品的风格、背景、意境、气势及表现艺术手法等进行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认识、理解作品。另外,教学中我们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例主题性音乐教学生唱几遍,启发学生入情入景、展开联想,鼓励学生对作品或作品的某部分有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对音乐的思想内涵进行讨论和争论,把一些民歌印成歌片,欣赏后让学生随录音唱一唱等等,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亲身体验,会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3.尊重主体,开放导学。我们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经典与通俗的关系,坚持学生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里及审美认知规律,允许师生把富有时代气息、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通俗作品带进课堂,以丰富教材内容,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倡导教师引导学生将经典与通俗作品进行对比欣赏,体验音乐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力,感悟音乐的思想内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中设计“你想怎样表现音乐”、“你想跟谁同这首歌”、“音乐才能展示”、“下节课你想听哪首音乐作品”、“唱唱你在课外学会的歌”、“请你向同学和老师介绍一首新歌”等等,鼓励学生以主人的意识参与音乐学习,充分体现欣赏教学的开放性、创造性。
      实践之三:组建专业班,培养特长生。
              1.理顺三个梯度,保证专业教学的系统性。高一成立音乐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自愿参与的学生有计划的开展唱歌、器乐、形体等训练,穿插进行音乐知识讲座,教学和训练的指导思想是不搞专业定向,培养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养。高二组建音乐班,将素质较好、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编成一班,利用课外活动和周六进行专业性训练,训练中除了加进视唱练耳课外,开设声乐、器乐、舞蹈等小课,促进特长初步形成技能。高三增加专业时间,强化训练,加强实践,形成技能。
             2.坚持三个原则,提高专业教学的时效性。一是科学性原则,我们坚持做到两点:①传授专业知识要科学、正确,这不仅关系着给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概念,更关系着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面对目前音美专业教学尚未有统一教材的现状,我们坚持以权威院校专家的著作作为教材,以各院校招生考试要求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杜绝教师含糊其辞、学生似是而非的教学现象。②训练技能的方法要科学正确,要求教师示范正确,指导准确,训练严格,决不随意敷衍、迁就学生。二是系统性原则。专业训练从很大意义上讲是一种技术训练,我们坚持做到两点:①完整的训练计划,要求专业教师对每个专业项目都制定出有层次、有梯度的训练计划,每种计划一式三份,教师、学校、教研室各存一份,以保证计划的落实,克服训练的随意性;②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要求技能训练打好基础,环环相扣,前后贯通,稳步提高。三是针对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艺术素养互有差异,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在专业训练中遵循针对性原则尤其重要。我们坚持做到两点:①建立教学记录本,包括作业批改记录、会课记录等,要求详细记录学生的进步和不足,写出改进意见,以提高教学与训练的针对性;②实行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在训练过程中,让 导思路,实现教与学的有机配合。
              3.文化专业并重,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一是合理搭配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开课比例,高一以文化课为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音乐活动以培养兴趣、素养为主;高二在注重文科教学的基础上逐步增大训练量,使学生初步形成专业特长;高三文化与专业均分开课,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使学生的专业形成特长。二是科学研究文化课教学,遵循注重基础、降低难度、灵活方法、讲究层次的教学原则,依据音乐学生特点,倡导师生交流对话,为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学习积极性。三是不断完善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尊重学生个性,实现严明的纪律与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营造紧张而和谐的班级氛围,提高学习时效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