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 乐 欣 赏 略 谈
南京市六合区仕金学校 潘朝阳
[摘 要]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就什么是音乐欣赏,音乐欣赏教化功能,音乐欣赏教学理念,音乐欣赏心理等方面进行阐述,对音乐欣赏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
一、音乐欣赏的基本特征
关于“欣赏”一词,现代汉语大词典解释为: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趣味。而音乐欣赏是一个复合词组,由音乐和欣赏两词组成,音乐欣赏给欣赏作了限定,即音乐的欣赏。它是指“有倾向地倾听音乐”。有时还使用“听赏”和“鉴赏”这两个概念,“欣赏”、“听赏”、“鉴赏”都是一种倾听音乐的活动[1]。
《乐记》的《乐象篇》说道:“乐者,德之华也。”柏拉图认为:“我们一向对于身体用教育,对于心灵用音乐。”他又说:“节奏与乐调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方式合适,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而美化……”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享受,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是为了听[2]。1984年8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十条规定:要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进一步落实音体美课程,并积极在普通高校和高中阶段开设艺术选修课,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欣赏水平[3]。这标志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的需要日益显着,对美的渴求逐步增强,欣赏被正式地纳入音乐教学。
二、音乐欣赏的教化功能
新音乐大纲对音乐欣赏内容不再作出具体的规定,这给广大音乐教师带来了广泛的选择余地,提供了创造机会。但是在内容的选择上应首先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要选择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并为学生喜闻乐见,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具有较高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优秀作品[4]。特别是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教师根据本地的特点,可选择地方性的的戏曲等乡土音乐内容,给学生更亲切的感受,让学生觉得音乐并不是高不可攀,缩短学生与音乐间的距离。
通过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扩大他们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和音乐经验,发展音乐听觉,音乐记忆力与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他们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欣赏教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美的教育,培养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李岚清曾经指出:学校的美育对于培养全国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美育具体形式的音乐教学,作为美育具体形式的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欣赏教学,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荀子在《乐论》指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之礼乐而民和睦。”马斯洛认为音乐能使人不断获得最美好的“高峰体验”。他说:“在这些短暂的时刻里,他们沉浸在一片纯净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摆脱了一切怀疑、恐惧、压抑、紧张和怯懦,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悄然消逝,他们不再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着任何距离而相互隔绝。相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与世界紧紧相连融为一体。”音乐欣赏教化功能既满足了学生真、善、美的需求,促使学生个性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
三、音乐欣赏的教学理念
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教师应向学生概括地介绍音乐作品的名称,作者的生平及有关作品的时代背景,介绍音乐作品的主题音调(声乐曲应讲解歌词)。而每首作品应给学生听两三遍以加深印象,可适当作简洁的插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最后请学生完整的听一遍,给学生以完满的感受。教学方法上可利用录音磁带边讲边听(如用多媒体教学更佳),也可以让学生及他人表演适合的欣赏曲目,如有可能,音乐教师可亲自演唱演奏,给学生亲临其境的感受。教学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方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如用有关的图片、幻灯片,音乐故事,生动形象的解说,音响对比等方法,帮助学生更亲切地感受与理解音乐。欣赏教学还应与音乐常识教学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积累,增长欣赏经验与欣赏知识,提高鉴赏能力和水平。
然而,艺术欣赏并不像解答数学题那样精确,学生欣赏艺术作品所获得的感受和理解不可能完全一样,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不是通过对音乐节奏或线条、色彩等的逐一翻译获得,而主要是直接来自于整个音乐或绘画作品所表现的一种意境的欣赏[5]。因此,音乐欣赏应避免长篇大套的空洞说教和过分细致具体的讲解,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在欣赏教学活动中,还可与其他音乐活动相结合,即中学音乐欣赏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之中,这就是在听的同时,让学生与唱相结合,与演奏乐器相结合,与律动相结合,这样综合性的欣赏教学方法,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6]。因为音乐欣赏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活动。如许卓娅老师设计的欣赏课《春节序曲》,在欣赏教学时组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活动,避免了过多理论讲解和缺乏引导的单纯音响,成为欣赏课的经典范例。
四、音乐欣赏的审美再造
苟子在《乐论》中指出: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身体内部充满了大量的内部空间、时间和深度感觉结构,有各种感觉的点接合和中心,音乐欣赏正是开阔这些空间和开掘深度的催化剂……
由于欣赏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水平、性格修养、年龄等不同,对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但不能说是绝对的决定因素。因为每个人都能从音乐欣赏中得到不同的感受,而完整的音响感知会导致感情体验、联想、理解认识等心理因素的渗入。欣赏者在音乐这种高度主体性的艺术中回返自身,重新发现自我,同时,被音乐激活了的具有主体独特个性情感方式将更积极主动的去容纳,跟踪音乐。这种主体独特个性的感情与音乐所表现的感情交流融合得越深入,所迸发的美感共鸣就越强烈,感情越丰富[7]。所以在欣赏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因为这是一种文化教养的重要表现。要教育引导学生以安定、专注的心情去聆听,欣赏音乐切忌大声喧哗,因为这是尊重他人劳动的重要表现。另外要给学生一些欣赏音乐的必要常识,如乐章停顿时不要鼓掌等。因为良好的欣赏环境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这也是良好欣赏心态的体现。
音乐教学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8]。而通过欣赏教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是整个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我们面对的是广大的少年儿童,他们不可能都有很好的歌唱水平,很高的演奏技巧,很强的识谱能力,即他们不可能人人成为音乐家,但他们每个人都有欣赏音乐的权力。中学生有艺术欣赏的需要,有参与艺术欣赏活动并获得审美愉快的权利。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他们情感充溢,活泼好动,内心生活趋于复杂,审美心理趋于浪漫,这种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大为喜爱艺术,艺术欣赏的需要更为强烈[9]。如何使学生从欣赏音乐中得到美的享受,让学生通过音乐欣赏,产生对音乐的喜爱,从中得到乐趣,是我们音乐教师不遗余力的追求。
------
注释:
[1] [2] [6]曹理,缪裴言.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94
[3] 国家教育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司.学校艺术教育文件选编[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4] 实用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494
[5] [9]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22-114
[7]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广东:三环出版社.198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