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如果光凭教师的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它遵循着参与原则、情感性原则和愉悦原则三大音乐教学原则。戏曲课很难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我认为音乐教学中只要遵循参与原则、情感性原则、愉悦原则定能上好戏曲课,而且还能收获教学成功的喜悦。
一、主动参与,积极表现
在音乐教学的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带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如戏曲课中京味十足的几句唱腔,教师带表演的表现,都能吸引同学们对戏曲课产生兴趣。有些同学说,原来不喜欢戏曲,但有了老师的这些创设,一下子就被吸引了。这种真实的范唱和表现让学生兴味十足。有的同学还积极要求教师再露两手。于是我又演又教,同学们也随之合着音乐模仿起来,个个得意洋洋,兴致勃勃,一改往常的吊儿郎当样。显而易见,教师的演唱和表演不是要求学生学得多像,而是要求学生从欣赏到模仿,再到表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戏曲的韵味,并从中体会什么是戏曲的“味”,所以音乐教学的参与原则最终目的就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与教育氛围,才能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态度,当学生主动去参与探索、领悟、体验时,我们才能真正把“苦学”变为“乐学”,把“厌学”变为“愿学”。
二、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音乐是情感艺术,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的原动力。在音乐教学中,如果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陶冶情操、感悟戏曲之美。
在戏曲教学中有许多“抬轿落轿”“喂鸡轰鸡”“上下楼梯”等戏曲动作表演,一来是让学生们感受中国戏曲独有的民族风韵,二来是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虚拟相生、空灵含蓄,动感见长的虚拟、假定手法以及戏曲演员的舞台表演技巧,我还让学生尝试了“舞旗做浪”“摇浆行舟”“关门开门”“挥鞭走马”等动作,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了上好戏曲课,我专门向剧团的老师请教水袖的运用技巧,以便在课堂上做水袖的“勾、挑、冲、拨”的动作,同学们看后在赞许的同时也早已跃跃欲试了。水袖的舞动,不仅可以表现时空的自然变化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增加了人物的形象美感,这种互动让戏曲课堂生机盎然。
三、亲身体验,愉悦身心
对于高中生来说,音乐课堂更重要的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如果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是不会获得这种体验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要关注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为他们创设参与体验、主动探索、积极实践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活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独特性和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以期实现学生在真正生活世界中人格的完善,精神的丰富。”课堂的设计和内容的趣味化,对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音乐课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趣味的成分,一定程度也是适合高中学生特点的。这样的设计,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快乐,还给他们创设了创造的空间。我们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发展,营造一种使学生个性能得到真正凸现,充分调动学生的精神世界的新型的学习环境,让我们的戏曲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还要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让他们真正地感受音乐、参与音乐、体验音乐,从而创造出许多精彩的瞬间。
“滴水成冰非一日之寒”,“要想得到成功的快乐,就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学生对中国戏曲艺术知识的积累也是同样的道理。这是同学们在总结的时候说的最多也是最实在的一句话,也是我戏曲课堂教学设计所关注的目标。学生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表演才能和创造才能,让我感到惊喜。
音乐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精神食粮,人们之所以需要它,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以愉悦、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美感和愉悦。也可以说,审美愉悦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也正是因为音乐具有的愉悦性,人们才有可能在心情舒畅的前提下去主动参与音乐的审美活动。所以,保持学生的良好心境,使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愉悦,这既是音乐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前提条件,也是音乐戏曲教学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