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高中音乐论文

农村高中音乐兴趣分组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吴锡平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作者:吴锡平 岳阳华容县怀乡中学


  高中音乐新课改把音乐课程分解成了六个模块,即由原来的《音乐欣赏》这一门课程,变成了相对独立的6 门课程。应该说,这一变化,既是高中音乐新课改的一大创新,也是高中音乐新课改的最大亮点,值得肯定和拥护,必须贯彻实施。然而,也正是这一变化,不可避免地给我们的高中音乐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我校从2008年9月份开展《音乐按兴趣分组教学实践》的课题研究酝酿,成为省教科院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的子课题。该课题已于2011年9月结题。这里将我们近三年的教学研究成果总结出来,希望和专家同行一起探讨。


  一、改革前的音乐教学现状


  改革前的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重要表征是人们总结的“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这样一个基础音乐教育的“悖论性”现象。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


  1、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音乐课堂教学的有从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向所谓“以审美为核心”转化的倾向。在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时期,一部分音乐教师观念中专业体系音乐教学的倾向严重,所以在教学中往往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和视唱练耳训练。学生缺乏主动性,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育,不能形成真正的音乐心情点和主动的音乐理解;同时,学生的个别性与音乐学习特点得不到显现。中小学音乐教学出现“学了九年音乐课,有些学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难辞其咎。“以审美为核心”的强调,又导致一些教师走向另一个极端,音乐听觉审美向视觉及所有听觉以外的感觉开放,音乐听觉审美的核心地位被转移,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单一化模糊化,知识与技能的基本要求被忽视。


  2、音乐体验方式平面化


  现代信息科技手段的高度发达,学生涉猎音乐的手段很多,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实际,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欣赏与体验,因此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体验氛围和方式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一些家庭都为孩子添置了钢琴电子琴或高保真立体声音响。而我们中部地区一些农村学校,没有音乐教室,也没有好的音响、钢琴等硬件设施。他们只能靠一台手提录音机进行教学。虽然新教材配了光盘,但现实条件却不具备。还有一点就是作为完整意义上的教学和音乐育人环节,高中音乐教育教学的目标固然是“欣赏与体验”,但音乐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对实践的条件、环境和方式方法的忽视显然是不能允许的,更何况实践本身就是更重要的“体验”方式。


  3、教学内容选择缺乏主动性


  农村小学、初中音乐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学生不识简谱、不会唱音阶的大有人在。因此,高中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考虑的事情。真实的音乐课堂,必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重组教材。一方面以教材为中心,遵循教材中心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与拓宽教学资源,补充教学内容,拓宽学生学习音乐艺术的领域,让学生爱学、会学。


  二、兴趣分组教学的特点


  目前,我校开展的“音乐按兴趣分组教学”在实施过程共开设了歌唱与表演、形体与舞蹈、播音与主持、二胡等四个选修模块,学生任选一项进行学习,每次选取两个班级,每个项目的人数控制在20-30人以内,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教学过程突出趣味,教学手段注重多样化。为了适应课题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全体音乐教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并通过一学期的分项教学实践,精心编写了《歌唱与表演》、《形体与舞蹈》、《二胡初级教材》三套教材。通过近年来的教学,我们感觉到兴趣分组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分组教学的广泛性与普及性


  音乐教育的普及性和广泛性体现了教育机会的均等,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兴趣分组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及学生的全面,让每一个学生均享受到优质音乐艺术教育,不让一个学生落下,不让一个学生有厌学情绪,让艺术教育惠及于学生,普及于学生。在兴趣分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从歌唱与表演、形体与舞蹈、二胡、播音与主持等四个选项中进行选课,每人初选一至两项进行试修,通过两至三周的试修再进行分组确定各兴趣项目学生名单,辅以常规管理措施,这样避免了组织教学过程中学生选课的随意性,确保每一名学生均选到适合自己所感兴趣的学习项目。学生在兴趣分组教学中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且乐趣多,参与学习的激情自然就很高了。因此,只有在民主与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思绪飞扬,才能积极参与思考,大胆参与教学实践,才能有学习的激情,才能有创新意识的萌芽。


  2、分组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方面,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起到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真、善、美的目的。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有针对性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教育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开阔思维,拓展视野。如《形体与舞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让学生明确短期目标、阶段目标以及长远目标,让学生在舞蹈审美和舞蹈动作体验实践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拓展视野;《歌唱与表演》设计教学目标时,应将作品欣赏、识谱、发声、作品表演等有机融合,让学生明白每一堂课、每一学月、每一学期的目标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结合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体验到学有所乐,学有所获。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也是音乐教化功能之所在。


  3、分组教学的基础性和趣味性


  因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操作层面几乎流于形式,音乐课成了可有可无,随意性很强的课,学生的音乐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在进行分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可从零起步,逐步提高推进的方式,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起点学习,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努力超越自我,如果教学内容不切实际,或者难度偏高,学生会觉得音乐学习可望而不可及,也会感到没有悟性,没有音乐细胞而不自信,久而久之,会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有效融合“创造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音乐学习活动,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设计的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如《歌唱与表演》课,可分组进行积分表演赛、互动游戏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二胡》入门课中讲解持琴动作和姿势时,以生活经历作比喻,增加生动性,如右手持弓似抓筷子状,左手持琴似抱羊娃娃的感觉,因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教学内容时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学生基础为标准,成立学习小组,设定不同内容,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4、分组教学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通过兴趣分组教学,我们教师加强了理论学习,充分了解当今世界上较为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如:互动互助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法、快乐参与教学法、半专业化教学法等。通过学习,加强研究,把各种先进的教学法渗透到“兴趣分组教学”之中,音乐专任教师业务素质得到了提升,形成了符合现代音乐审美、技能展示与创造能力的培养理念。


  教学手段是师生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音乐教学更离不开现化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投影仪、录音机、VCD机、电脑等的使用,可起到直观教学的效果。在《歌唱与表演》课中,我们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演示、卡拉OK伴奏演唱、录音纠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表演欲望。这种方式深受学生喜爱且操作简便。在《播音与主持》课中,通过录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学习掌握的情况,适时调整状态,改进不足,通过反复实验,大部分学生的面对镜头时都能做到游刃有余,自由发挥。实践证明,通过直观的音乐形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索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精神才会丰富,思维才会灵活、多变、开阔,参与更积极主动。


  5、分组教学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鼓舞与激励学生的一种方式。评价的形式多元化包含有自评、互评、群评等,首先是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时,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评,然后小组内进行互评,并推选出一位成员,全班进行群评,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给予补充,最后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群评给优秀和进步的学生给予充分赏识和激励,要让学生时刻感觉到参与的激情,成功的喜悦。如《二胡》课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首先组长对本堂课所学内容及小组成员学习情况进行归纳小结,小组成员对照问题找原因,提出改进办法,组长汇总各成员意见后与其他各组进行交流,在老师指导下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评价时应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给予肯定,不指责学生,不歧视学困生,巧妙指出问题的根源,合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外,分组教学的评价要体现“两个结合,两个侧重”,即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过程评价;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分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评价过程要多用激励性语言,让学生体会到一种荣誉感,但也要相应指出不足,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照问题,反思问题,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


  三、有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完善音乐课兴趣分组教学模式


  《新音乐课程新标准》对音乐课程目标设定了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式、知识与技能。音乐按兴趣分组教学在遵循这一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特点,以点带面加以突破,我们调整了音乐教学目标,大胆实行课堂教学改革,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新的发展,把音乐音乐与相关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开发学生思维潜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正如郭声健教授指出的,“高中教师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新模块教学带给我们的挑战,当我们也认为给高中学生提供音乐表现与创作的机会是我们音乐教育天经地义的事情时,新模块就可能不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反而变成我们改进和提高音乐教育质量的契机了。”① 我校实施的“音乐兴趣分组教学实践”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给音乐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面貌。通过两年多的“音乐兴趣分组教学”教学实践,我们感到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音乐兴趣分组教学”使课堂的教学目标更明确,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表现音乐美的同时,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让音乐课真正“活”了起来。为进一步完善和推介这种教学模式,岳阳市教科院于2012年4月16日组织部分专家和骨干教师80余人到我校召开现场交流会,与会人员充分肯定了“音乐按兴趣分组教学”模式效果好,符合农村高中教育实际和新课改的精神,对推动农村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有很强的积极意义。


  注释:


  ①    郭声健《高中音乐新课改面临的三大挑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 年第 6 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