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阿卡贝拉音乐模式设计例析
(一)制定教学内容
课程选择的内容合唱曲《黄河颂》。合唱曲《黄河颂》是一首经典的歌曲,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可以用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它的旋律非常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而且也非常热情深切,整个歌词和旋律都充满了非常强烈的震撼力和冲击力,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热潮。“跑男团”阔别三年,将重新聚首黄河岸边,此次他们将采用说唱的新颖形式唱响黄河新篇章,进行一场千人演唱会,充分展示了《黄河颂》的独特魅力,同时合唱也在全国中小学校再度升温。
(二)分析学生情况
授课学生为初中生,他们均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和演唱能力,而且初中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也热衷于流行音乐和阿卡贝拉的演唱模式。但是因为音乐课程比较少,学生学习演唱的时间比较受限,合唱能力有待提升。掌握当下学生音乐学习情况后,适当修改教学方案,简化教学流程。例如,采用边唱歌曲,边打节奏的方式来降低合唱的难度系数,将演唱和打节奏两个部分分别交给不同声部的学生来完成。又如,可以将比较难的部分改为简单的重复长音,给予学情基础上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的改动,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合唱效果。
(三)明确教学目标
(1)准确关注指挥,培养学生在合唱中控制自己的声音,确保音色的完美统一。(2)掌握简易版合唱《黄河颂》,体验阿卡贝拉的演唱模式。(3)采用分析、观察、聆听、模仿、演唱等方式学习合唱音乐作品。(4)在学习和演唱中掌握合唱的魅力,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感。(5)掌握教学重难点:音色的完美统一,音色悦耳,节奏和旋律无缝结合。
(四)增强合唱意识
首先是音准,音准则是合唱的关键,更是阿卡贝拉的灵魂。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对学生的音准进行调控。教师逐一聆听每位学生的演唱情况,将音准比较好的学生放在中间位置;人数递增式演唱,尝试让每一个学生的音准都可以得到展现。正式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音准情况,必要时教师可以示范教学,利用钢琴的方式来达到良好的音准效果。其次是音色,学生对于同一音色的概念非常模糊;对于如何让每个人的音色完美统一更是不知所云。所以教师可以采用亲身示范的方式来让学生接触对音色的调控。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意找一名学生与教师同时唱一个长音5,一开始两人的音色一定是不相同的,但是教师通过对自我声音的调控可以与另一个学生的音色保持统一。
(五)注重教学过程
音乐属于一种听觉艺术,经过多次反复的倾听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对全曲聆听五次。
第一次,熟悉旋律,初识作品。了解合唱版《黄河颂》的阿卡贝演唱模式(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熟悉此歌曲的旋律,感受阿拉贝拉的演唱形式)。
第二次,学习联系节奏,初试作品。教师演唱旋律,学生看着教师的指挥打节奏(设计意图:学会看指挥,准确配合节奏和旋律)。
第三次,学习演唱和读谱。找好自己的声部,了解节奏在作品中的作用,可以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设计意图:学会看合唱谱,了解流行音乐的特点)。
第四次,分析乐谱,跟唱乐谱和歌词(设计意图:学会分析谱子,利于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读谱能力)。
第五次,聆听其他团队演唱的效果(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
五次聆听,学习内容、目标及要求都各不相同,层层递进,促使音乐能够始终围绕学生,增强学生对曲目的记忆。
(六)课堂结语,升华作品
动人的音乐萦绕在你的周围,让美好的感悟和心动可以升起于心间,让自己做自己生命中最明亮的星,在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可以温暖他人。
(七)教学反思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可见环境的作用多么重要。教学环境作为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不需要语言辅助,此时无声胜有声。本节课程通过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开展创新阿卡贝拉教学活动,教学设计清晰,着重关注学生的音色及音色的统一性,创作出简单而好听的阿卡贝拉音乐,这些均是本次课题开展的亮点。但是也存在不足,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的节奏感比较缺失,教师课前未做好准备工作,导致声部合成时节奏存在轻微的错误现象,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在此方面加强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节奏感,从而为构建高质量的初中音乐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束语
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被纳入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依然是阻碍高效课堂构建的主要因素,使学生很难学好音乐,无法与作者的音乐情感产生共鸣,不利于音乐节奏感的提升和音乐素养的养成,易降低学习兴趣。阿卡贝拉音乐模式作为最古老的音乐艺术形式之一,在人类音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将阿卡贝拉音乐模式融入初中音乐中,要求学生效仿节奏,实践练习,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并且掌握了必要的音乐技能和知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力萍.阿卡贝拉与美声唱法的艺术表现比较——以《我爱你,中国》为例[J].当代音乐,2022(05):123-125.
[2]王颖晖.从《X大道》管窥当代阿卡贝拉音乐剧的创作[J].音乐创作,2021(04):180-184.
[3]宋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阿卡贝拉合唱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才智,2020(31):71-73.
[4]胡媛.让合唱之花在音乐课堂上盛开——高中音乐班级合唱的实践与探索[J].文渊(高中版),2020(11):264-265.
[5]柴雨青.多声思维的培养——浅谈阿卡贝拉演唱形式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评鉴,2021(22):105-107.
[6]张茂琛.浅析阿卡贝拉的演唱技巧及排练技巧——以高校人声乐团为例[J].参花,2020(04):137-138.
[7]杜明静.互动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20(10):185-186.
[8]周晨曦.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02):619.
[9]颜美芳.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05):38.
[10]穆谦.表演中的教育与教育中的表演——反思周家班和岩洞侗族大歌队在欧美的巡演与教育活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03):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