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音乐不是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课程,但是学习音乐也绝非易事,即便是有很强音乐天赋的人也需要经过后天不断的努力才能提高歌唱技巧。对于接触音乐时间不久的初中生来说,基础训练至关重要,合唱是一种经典的团队表演形式,如果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了合唱技巧教学却忽略了合唱基础训练,整体教学质量也就无法提高,同学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合唱方法与技巧,却无法在合唱中稳定各个声部的构建,导致合唱艺术的完美体验遭到破坏,由此可见合唱基础训练非常重要。歌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入识谱教学环节,当同学们熟练掌握了歌曲主旋律并且进行了高效的唱歌识谱练习,就可以有效降低合唱学习难度。为了让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逐步加入一些音乐记号、装饰音以及表情术语等,让学生能够在合唱时更加得心应手,把握歌曲的真正内涵。例如,教师在教学《青年友谊圆舞曲》这首歌曲时,应当在教学之前向同学们讲述这首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这首歌曲的节奏与韵律就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充满朝气与激情的曲调让这首歌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情感的融合能让他们更加完美的演唱这首歌曲。然而,如果学生们在合唱前无法领会歌曲中的情感,那他们自然就无法声情并茂地进行歌唱,所以教师要将这首歌曲中一些需要掌握的要点告诉同学们,让他们注重情感方面的处理,运用合适的音色和力度,完美诠释出作品的风格与内涵。其次,节奏方面的训练也非常重要,节奏作为音乐的灵魂对于音乐美感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尝试将单一声部的节奏练习升级为两声部的节奏练习,培养同学们的声部意识,强烈的节奏感能够提高同学们对歌曲的把控程度,音准的听辨能力也是合唱队员必备的基本素养,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难度,老师可以适当应用游戏化教学法达到降低教学难度的目的,帮助学生们轻松地学习合唱。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分辨大二度音程与小二度音程、全音与半音之间的区别时,可以播放两段不同的音频,让同学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分析两段音频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学们都各抒己见,虽然他们的答案不完全正确,但是强烈的求知欲会让他们高度集中注意力,此时教师进行细心地讲解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多声部方面的训练与单一声部的训练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样也是合唱训练必不可少的环节,多声部歌唱训练以二声部为宜,当同学们反复训练并从中受益之后,他们的歌唱水平以及歌唱技巧就能得到提升,在此基础上他们就可以进行更多声部的训练。
四、注重培养初中生学习合唱的自信
成功离不开反复的训练与扎实的基本功,但是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单纯的合唱基本功被灵活运用到教学当中不断练习才会让学生们在合唱练习时就好像已经身处舞台中央。很多时候心态比技巧更加重要,沉稳的情绪和平稳的呼吸能让人在极度紧张的环境下依旧保持自我,取得良好的发挥。部分同学有着很强的音乐天赋,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合唱技巧,然而台下的练习是没有观众的,同学们需要自己去检验学习成果,他们通常都能将一场合唱演绎的淋漓尽致,然而当真正走上舞台,面对着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的观众时,合唱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同学们在合唱时充满自信,培养他们投入到歌曲意境中去的习惯和能力,进而在忘我的演唱中获得成功。例如,青春期的孩子们正处于变声阶段,许多女生对自己的声音缺乏自信,即便有着很强的歌唱技巧以及天赋,极度缺乏自信让他们无法在合唱时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一定要给予鼓励,让孩子们恢复自信,每一种声音都有独特的魅力,勇敢面对才是一名中学生应有的素养。部分同学遇到比较难完成的歌唱部分会感到力不从心,自信心也可能会因此受到打压,此时教师需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帮助同学们解决难题,这样有利于合唱教学更加积极有效的开展[3]。
五、恰当处理中学生变声期学生噪音的保护问题
部分同学并不会被变声期所影响,但是变声期对于青少年来说毕竟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教师不仅要高效进行合唱教学,还要让孩子们安全度过变声期,避免对孩子们的声带造成伤害。青少年变声期间的噪音保护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严肃问题,科学性的合唱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选曲过程中一定要十分仔细,在曲调优美流畅的前提下避免“大跳”发生。再者,音域需要控制在八度以内,过宽的音域会导致同学们在合唱过程中出现喉咙沙哑甚至疼痛的情况,合唱时间也不宜过长,反复练习固然重要,但是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们足够的休息时间,并教导同学们在唱歌之外的时间里尽量避免大喊大叫,保护好自己的嗓子,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合唱训练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喜欢大声说话,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嗓子,教师应当及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降低说话音量,向他们讲解特殊时期保护嗓子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合唱教学效果得到优化的同时同学们的声带也不会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