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初中音乐教学也越来越注重。音乐课程具备较强的逻辑性与灵动性,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舞蹈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舞蹈能力 培养对策
音乐能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而舞蹈创造则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开阔学生的想象力。音乐与舞蹈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尽情抒发自身的情感。将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相融合,更能彰显音乐的魅力,展现舞蹈的生动性,对初中音乐教育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能力的意义
舞蹈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诠释出音乐的魅力,对于难以形容的内容,学生可以经由舞蹈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是十分关键的。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相对敏感,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对音乐课程本身具有较大的兴趣,在多元化时代的影响下,各种音乐风格都展现在学生眼前。然而,传统的音乐形式已经无法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舞蹈元素则可以改善这一现象。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都属于艺术语言,也是表现艺术魅力的有效形式,音乐的表达更注重旋律与节奏,舞蹈元素往往是通过肢体进行表达,两者的融合可以更完整地诠释艺术的魅力。
二、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能力的有效对策
(一)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的有效融合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能力的主要原因是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具备相通性,两种表现形式也是学生所熟悉的。若音乐教学中缺乏舞蹈能力的培养会导致音乐课程缺乏灵动性,而在舞蹈教学中缺乏音乐内容也会出现音乐韵味不完整的现象。两者之间虽然是相辅相成的,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却是分开教学的,这主要是因为两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可以有效提升音乐教学效率,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格外注重将两种音乐形式相融合,使学生意识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能力的重要性。音乐理论过于枯燥,不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舞蹈形式更加生动,更能提升音乐课程的丰富性。例如,在学习《青年友谊圆舞曲》时,由于这首歌曲并不是学生所熟知的,因而较难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对相关乐理知识的教学就更加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圆舞曲舞蹈视频,供学生学习,通过欢乐的舞蹈调动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音乐课程中,感受音乐课程的魅力。
(二)通过舞蹈元素寻找音乐灵感
初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音乐体系,具备音乐审美能力。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可以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课程的魅力,从而对音乐知识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龙船调》与《采茶舞曲》两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为这两首歌曲编排舞蹈,并以民族特色为命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我国的民族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肢体语言表达音乐理念,将两者完美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应展现舞蹈元素的辅助作用,使学生通过舞蹈元素寻找音乐灵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已经成为初中教育阶段的必然趋势,教师也应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叶.完美融入舞蹈元素,释放音乐学习魅力: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途径探微[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11).
[2]吴海清.对流行音乐进初中音乐课堂的几点看法:“国培计划”推动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反思[J].黄河之声,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