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必要性,然后细致讨论了具体的融入方法:做好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的讲解,增强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创造力。
关键词:中学;音乐;艺术素养;舞蹈元素
音乐知识包含丰富的内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不仅会降低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也难以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舞蹈与音乐具有一定的共性,将音乐元素与舞蹈元素充分结合,既能将音乐形象化,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中所包含的各种情感,又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降低其学习难度[1]。
一、中学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的必要性
(一)舞蹈是音乐有形的诠释
舞蹈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很难用文字来阐述某种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则可以以舞蹈的形式来解释。中学阶段是艺术素养的形成期,音乐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各国的音乐都进入了我国的音乐市场。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很多西方音乐的主题和内容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有很大差异,这对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有严重影响,虽然中国音乐教材对主流音乐进行了介绍,但是由于教学形式刻板而不受学生欢迎。所以,要将舞蹈元素纳入到音乐教学中,让舞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二)舞蹈和音乐同属于艺术语言
舞蹈和音乐都是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音乐侧重于旋律和节奏,而舞蹈侧重于肢体语言的表达。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突出表现艺术主题,有利于让两者的魅力得到更好的释放。很多学生听到旋律和节奏就能够对歌曲的思想和情感有所了解,然而有些学生则对舞蹈画面的感受更强烈一些。所以,音乐教学中要兼顾舞蹈和音乐,让两者相互衬托,从而更好地彰显艺术主题。
(一)做好舞蹈元素与音乐元素的讲解
舞蹈元素之所以能够融入到音乐教学当中,是因为两者具有共性,音乐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是都属于艺术范畴[2]。自古至今音乐和舞蹈总是相伴相生的,只有音乐而没有舞蹈就使得艺术缺少了一丝灵动,只有舞蹈而没有音乐则使得艺术缺少了韵味。音乐和舞蹈之所以分开进行教学,是因为两者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差异。然而,在音乐教学中融入舞蹈元素则可以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音乐教学也会因为有舞蹈元素的融入而使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对音乐元素和舞蹈元素进行较为深入的阐述,让学生在音乐舞蹈欣赏过程中关注两种元素,体会两种元素的相互协作和映衬。音乐理论过于抽象,学习起来困难,这就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舞蹈元素是有形的,是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这就有助于抽象的乐理知识教学。
例如,在欣赏《松花江上》《救亡进行曲》两支曲子时,这两首歌不是目前流行的歌曲,学生对其喜爱程度不深,在不喜欢歌曲的时候来学习相关的乐理知识就更难了。因此,教师可以整合互联网上的资源,将相关的舞蹈或者音乐剧的视频播放给大家。教师在学生观看舞蹈和音乐剧的时候为学生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会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从而使学生带着感情来体会歌曲的内涵。
(二)增强舞蹈元素在音乐课堂的表现力
音乐更多的是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精神层面,相对而言,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并不是非常高。然而,中学阶段是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时期,教师要通过在音乐中渗透舞蹈元素的方式来提升音乐教学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音乐学习。
例如,在学习《中国功夫》和《精忠报国》这两首歌曲时,让学生编排相应的舞蹈。这两首歌都具有很浓的中华文化气息,与中国武术息息相关,这两首歌对应的舞蹈编排可以请教体育教师,用舞蹈的形式将体育元素、舞蹈元素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因为武术舞蹈的独特魅力而投入其中,同时掌握了两首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激发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创造力
在歌手现场演唱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二度创作,即歌手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表达方式在歌曲原创的基础上进行部分修改,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对于一些边唱边跳的青年歌唱演员,常常在表演过程中因为舞蹈得非常尽兴而将歌曲的尾音拉长。这就说明了舞蹈元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增强。所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舞蹈元素的作用,让学生在律动中找到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