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学舞蹈在应试教育之中难以得到老师与家长的重视,其所存在的客观属性区别于职业化舞蹈教育,而是于一种以美学教育为教学核心,以普及教育为教学形式,以素质教育和创造性教育为教学状态的存在模式。笔者作为一名中学教师,将焦点锁定于中小学舞蹈教学的现状及关注点之中,将其清理为以下几点。
【关键词】舞蹈教学中小学研究思路
一、前言
中国的舞蹈教育体系在漫长的历史脉络之中徘徊激荡着,在不同的文化、地域等等不可控因素之中分化、演进、异变以及回归等中小学舞蹈在应试教育之中难以得到老师与家长的重视,故而使得舞蹈在中小学之中难以全面协调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尴尬局面下,中小学舞蹈存在着一系列的困境。中国的舞蹈教育所呈现出来的引发性、指导性、归属性乃至最终呈现出来的形式感也都在时代的不断迈进中迎来了属于本体的系统革新。
在我国的中小学舞蹈教育之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选材、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乃至在教学活动完成之后的教学评价都应该建立在一种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的状态下进行。笔者经历了长时间的中学舞蹈教学后发现在如今的教学脉络之中每一位中学舞蹈教师都应该对学生进行一种教学引导或状态激活的教学方式。
二、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困境阐述
( 一) 舞蹈教育于应试教育中的尴尬处境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以美学教育为教学核心的普及型教育其实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性及美学意识,但是如果我们将舞蹈教育置身于升学教育之中,那么舞蹈教育所处的地位将异常尴尬。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的课程大纲与课程标准之中舞蹈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音乐与相关文化中的音乐与姊妹艺术的模块中”,但是两者的比重却大大失衡。“舞蹈”在普通的中小学之中着实为一个“冷门教育”,大多数院校虽说开设舞蹈,但却长期处于被文化课“霸占”的状态,在这样的实际状况当中我们不难由此猜想舞蹈教育在中小学之中所占的比例多少,以及所处地位的现实状态。
( 二) 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正处于并长时间处于一种舞蹈教学局限至舞蹈专业院校之中的局面,而我国现在的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培养模式大多是为了对外输出舞蹈编导、表演以及专业教育的针对性人才,当这一状态出现饱和之后余下部分接受过职业化训练的舞者或专业院团里面退下来的舞蹈演员在转型之后便成为了一名舞蹈教师。因为中小学学生接受能力、自身条件等诸多因素导致专业院校的舞蹈教育系毕业生希望投身至专业院校或舞蹈剧院之中仍然从事着“专业对专业”的舞蹈教学,周而复始。正是这样循环往复的现状导致了中小学舞蹈教师大量空缺,舞蹈艺术从很大程度上渐渐地脱离中小学阶段。
三、中小学舞蹈教学的断想
( 一) 唤醒学生对于舞蹈的美学体验
“横看侧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其实传递着一个最为浅显易懂的道理,那便是当我们长期存于一个惯性的氛围之中,便会对周遭的事物习以为常,而我们最为需要的便是一种“发现”。在舞蹈教学之中教师们应该引导学生们在舞蹈课程之中发现“美”的存在,有意识的激活他们对于“审美”的看法,这是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审美鉴赏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我们可以选择两个身边最为常见的素材,其一,音乐。当在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我们通过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进行不同的情绪表达,使他们展开遐想;其二,游戏。每个孩子天性爱玩,那么就利用孩子们的天性,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八阙”。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孩子逐步引入到一个相对独特的舞蹈氛围之中,最大程度的调动其视觉、听觉、知觉等多方面的感受,培养中小学生发现美并逐步感知美的眼光,在这基础上,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展开舞蹈的教学实践活动。
( 二) 在引导过程中开发“美”
在前文中笔者提及要挖掘出学生对于“美”的事物的眼光,而舞蹈作为一门以肢体为物质载体的艺术形式,其自身本就被赋予了极强的实践性,如果学生不去自己亲身体验,其实很难发现蕴藏于其中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