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指的是具体的行为和实践, 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 指的是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在教学过程中参与音乐活动与实践。从而获得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行”贯穿于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知、情、意”三个阶段。是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目标与归宿。
例如, 在《图画展览会》这一课的教学中, 我们开展的聆听音乐与观看图画结合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是一种视觉与听觉的联动与有效结合。《西班牙舞曲》中将舞蹈动作和音乐律动结合。这些教学中都充分运用了“行”这一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利用多感官参与到欣赏教学中来, 让学生用身体表达音乐的同时获得音乐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新课标非常注重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而“行”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正是践行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行”这一教学手段和理念,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欣赏教学中来, 进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进步。
“知、情、意、行”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将学生音乐素养的全方位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体验式的教学活动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情感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激发学生的营业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推动欣赏课教学实效的提升, 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 教师采取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欣赏课教学模式背离了欣赏课教学培养学生音乐艺术情感, 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宗旨, 而“知、情、意、行”的欣赏课教学模式则是针对这种教学弊端的教学方法创新, 教师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知、情、意、行”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 将音乐欣赏课教学打造成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综合素养的有效平台。
参考文献
[1]姜雪.关注学生学习心理——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2]姜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有效性教学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