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创编前奏、间奏。《音乐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能为歌曲选编前奏或问奏。针对这一要求,教材有些歌曲都没有加进前奏,这正给了我们一个创编前奏的机会。如《我爱你,塞北的雪》同学们通常会选择A部的最后一句,B部的最后一句以及A部的第一句,教师不妨建议学生采用A头/B尾的写法,引导学生继续想象大雪纷纷扬扬、飘飘洒洒落下的情景,用一个合适的节奏来表现。间奏是学生较为难掌握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律动认识歌曲中穿插的间奏,引出间奏如何处理,让学生去思考并寻找出他们心中的答案。
3.创编节奏、节拍。可以借助课堂打击乐器设计节奏、节奏型,如用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敲击左右桌面,拍左右肩膀和腿的形式,按照× ×× | × ×× |的节奏型为《瑶族舞曲》伴奏。又如《当兵的人》、《铃儿响叮当》、《跨世纪的新一代》等歌曲同样也适合用这种形式来创编。教唱《沂蒙山小调》,建议学生将原谱改用3/4拍来记谱和演唱。其实,生活中两种拍号的歌曲版本都有,都各有特色。这样一来,既让学生当了回小小作曲家,还让学生明白了拍号对作品的影响。4/4拍的可以用3/4拍来创编,同理,3/4拍的、6/8拍的也可以用4/4拍、2/4拍。注意挑选学生比较熟悉的或较简单的歌曲,这样更容易唱准节拍的强弱感,起到用不同拍号对比欣赏的作用。
4.创编短曲、旋律。可以在设置好固定节奏型的基础上,根据具体要求来创编。如采用《春节序曲》×××××× | ××××--|的节奏型,用五声音阶来创编《春眠》的旋律,采用《拾稻穗的小姑娘》的节奏型创编《采柿子的小姑娘》。也可以根据作品内容先设计旋律线来写,如采用黄河、长江的流向为旋律线创编江河的赞歌,表现激动的、平静的情绪可以先画好不同的线条再来具体写。还可以根据作品的创作手法模仿写作,如《沂蒙山小调》的鱼咬尾手法;《青藏高原》中五度跳进的藏族山歌手法;《百鸟朝凤》中的句句双手法;《踏雪寻梅》中低声部的同音反复手法。
5.创编歌词。首先,创编的曲目应精选,把具有典型性、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歌曲请学生进行创编,使学生由“要我编”为“我要编”。其次,创编的内容可以是与歌曲本身相关的,也可以是与歌曲本身的内容无关的;可以是歌颂美好事物的,也可以是揭露某种丑恶的。第三,应“重过程而轻结果”,在学生们创编的一瞬间,便是音乐与创作灵感交汇的一瞬间,这是音乐新课标的目标所在。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创校歌、班歌,或者结合时代特色,改编校歌。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就是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应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教师要将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与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紧密融合,注意把握内容的渗透性和重视学生行为的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