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对中学音乐教学评价的反思与探究

作者:米兰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8-16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民办实验学校( 一中分校)  米兰

  【摘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 明确了评价的功能: 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 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同时也体现了音乐教改的学生观——“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 音乐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更要让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 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 涵养美感, 和谐身心, 陶冶情操和健全人格。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评价

  对于学生来说, 音乐是最不能用统一和固定的标准来衡量的。在中学音乐评价中, 老师往往以一首歌曲或者一篇文章或者以出题的方式来给学生评分, 有的教师甚至凭自己主观印象给学生打分,这样的评价既不公平也不科学, 会让学生产生音乐课不过是唱唱歌曲, 听听音乐而已, 从而根本不在意和重视。如此评价标准的老师在其中也不能得到正确的教学反馈, 对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新课标中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近些年, 我们音乐教师的确更加的注重在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动赏识化的评价语言, 关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同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 以美育人, 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丰富精神生活。

  一、赏识化的评价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常用赏识化的评价语言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学生来说, 无论是信心的获得, 价值观的确立, 还是良好的习惯性格的形成, 教师的评价语言和鼓励都是非常重要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细心地去捕捉学生的进步和优点, 自然而真诚地表扬和鼓励他们。在音乐课堂中我们提问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越大的学生越是不愿意主动发言, 比较初中和高中的学生, 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高中同学的反映沉默的比较多, 而初中学生相对会积极踊跃一些。面对这样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就发现赏识化的语言会鼓励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从事音乐教学近10 年的过程中, 我感受到, 音乐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不仅仅是一门知识, 一项技能。更多的是一种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对于初中和高中学生来说, 初中学生生活阅历少, 但是更加大胆富有想象力, 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对于音乐那种无标准答案的欣赏评价会有些迷茫。课堂中赏识化的评价语言也成了我的主要评价语言。这类语言运用的恰当、及时, 不仅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调动整个课堂的良好的课堂气氛, 同时在树立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沟通师生间的情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多样化的评价主体

  ( 一) 学生之间的互评

  在音乐教学中, 我们常会设计组织一些小活动, 在每个节目和表演完之后我通常让同学们先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和建议,说说优点, 再说说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的确, 我认为学生才是评价的第一主人, 教师的任务是在于如何引导和创设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评价。

  印象较深刻的是我参加的江苏省首届中学“ 音乐名师论坛— 中国音乐文化教学实践”专题活动, 听了来自全省6 位非常优秀的老师的示范性课, 受益匪浅。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官老师在教授过程中, 游刃有余地把握和控制着整个课程的节奏, 在同学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或表演唱之后, 他都是先给予鼓励的语言和肯定的微笑之后常会请其他的同学先进行点评再由自己进行总体的评价。另一位80 后的彭老师调动学生和他一起演奏了《阳关三叠》, 之后请其他同学发表和谈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他在课中运用学生互评也很成功。我觉得以上这两位老师这样做有以下几个优点:( 1) 拉近学生和学生, 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 以学生为主体,而不以老师的评判标准为唯一的依据, 从而给学生更大的展示和自主学习的空间。( 2 )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引领者和掌控者的作用, 带领学生主动去建立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 不断提高审美水平。3学生在欢乐愉悦的氛围中互相评价, 取长补短, 有利于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良胜地发展。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