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打造音乐通识课程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作者:黎薇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打造音乐通识课程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音乐通识课程之我见

  作者:黎薇  长沙高新区明德麓谷学校


  摘  要:《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引起了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为音乐教学提供了崭新的教育理念,也为我们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通识课  地方校本课程   音乐专业  姊妹艺术


  正文: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科综合的理念:将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它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在近14年的音乐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中我积攒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担任十年的艺术教研组长和组员们一起积极地探讨,力争寻求更好地更新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明德教育集团“让每位学生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明德的校门”的理念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音乐老师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我校积极结合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在课堂做了一些创新和尝试。学校也非常支持我们的想法,充分挖掘孩子们感兴趣的音乐内容,让学生学到更丰富的知识。


  音乐作为普及课程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有多种,主要为声乐歌唱)、器乐、欣赏、音乐常识与基本训练。作为普及的学校音乐教学,“综合”是它的主体,而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综合”更为适宜。针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特点,我们教研组探索了一种新的课堂模式:音乐通识课。


  何谓“通识课程”,就是所有音乐老师根据自己的专长进行音乐课程的开发(民族舞蹈、简易乐器、民族声乐、地方特色音乐课程),分年级段开展通识课,这样既能做到音乐教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专长的发挥,又能让孩子们接受专业知识的普及教育。


  一、声乐通识课程


  声乐教学是音乐课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一。但是在小学的音乐基础声乐教学中我们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声乐教学进行详细地教学和指导。那么如何在声乐通识课程上推陈出新,让学生们了解更多更新的声乐理论和知识呢?为此我们在声乐通识课也做了认真的研究。在近4年的实践中我们具体是这样操做的:1――3年级主要是提高孩子们学习声乐的兴趣。告诉学生正确的演唱方法,在学生的表情、表现力方面进行重点辅导。4―6年级主要培养学生们了解合唱的知识、懂得用和谐、均衡的声音参与到声乐演唱形式中。7―9年级我们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有方法地演唱歌曲的同时,有自己的个性特色,能理解和参与多种声乐演唱形式,便于更好融入声乐演唱当中。在低年级阶段我们以小组课和个人课为主进行了声乐通识课程的第一步。从美妙的音乐教室布置开始第一步,让学生能够爱上美妙的人声,充分感受到美妙的人声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从而有更多的兴趣积极参与到个人演唱中,特别是胆小的孩子能够在孩子们的带动中积极参与到演唱中,并且能够和大家一起合作演唱。经过每期几次声乐通识课的训练,能够培养孩子们个人表演的能力,并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具备较强的表现力。在4――6年级的中高年级阶段我们主要侧重与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这时候孩子们的接触和声、与他人的合作,通过合唱歌曲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表演中的声音的和谐与均衡。在通识课开设时我们首先注重于让孩子们欣赏美妙的和声、合唱歌曲,美妙的歌声从合作开始。通过3节通识课进行比较专业的合唱训练,排练比较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的合唱歌曲,训练学生和谐美妙的声音,尤其是每年全国的班级演唱比赛也慢慢侧重于班级孩子的整体水平的提高,而不再拘束与学校的专业合唱队的展示了。7――9年级的阶段孩子们的自我认识和意识能力都强了,这时候我们侧重与对孩子的演唱的引导,对他们感兴趣的很崇拜的歌手等作为切入点,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不盲目地崇拜、不盲目追星。能针对自己的声音特点进行歌曲的挑选,进行声音的定位。


  二、器乐通识课程


  在器乐通识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中相对来说遇到的难题较为突出一点,因为器乐通识课的开发必须要有乐器,这是一个难题,但是通过全组人员的一起努力我们也能积极地解决并实施下去。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是这样设计的:1――3年级的低年级阶段主要培养孩子们的竖笛的吹奏,在很多的中小学音乐器乐教学中最不能落实的就是乐器统一的问题,这个环节中我们从学生、家长、班主任三方面进行动员,保证每一个孩子人手一支竖笛,精心地指导孩子们乐器的保洁以及保存问题,每个学期开设2节专业的竖笛课,每节课保证有主教、助教和组织纪律老师在场,分组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孩子能基本掌握竖笛的吹奏方法,基本学会吹奏,再和家长进行沟通在上完课后在家督促孩子进行练习。4――6年级我们的尝试是葫芦丝的特色教学,上学期我在浏阳市新文学校四年级小八班进行了一个学期的尝试,一个学期的教学下来我很有成就感,实验很成功。家长们非常重视孩子个性特长的培养,在和家长们沟通后,家委会组织以最快速度将乐器购置齐全,学校负责安排教学场地、协助存放乐器和教学,在一个学期的教学中我一起进行了6节课的教学,1、2节课对同学们进行葫芦丝的基本的吹奏方法的指导,将每个音的气息运用与音阶的熟练作为主要任务。3、4节课我的计划有了改变,告诉孩子们吹奏了一曲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孩子们非常积极地参与,我和助教老师一起对孩子们进行学习分组,将孩子们进行分层指导教学,布置作业也是根据孩子们掌握情况进行布置,两周时间下来,孩子们基本能掌握吹奏要注意的方法,最后在六一文艺演出之前的两周我进行系统的训练,将这首葫芦丝曲进行强化训练,精彩的演出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当时我们当地的电视台还进行了专访,一个学期下来孩子么能掌握了较为正确的演奏方法和技巧。如果连续开设六个学期的葫芦丝通识课,相信孩子们的演出能力和水平能得到更大的提高。7――9年级我们主要进行五线谱等乐理知识的专业教学,在学校的专业电子琴或者钢琴教室进行基础的键盘的基础教学。中学的孩子自学能力相对好一些,我们采用的主要是分组教学,2个同学坐一台琴,在老师进行了指导后,小组和同学之间合作,进行练习和督促,每个学期孩子们进行1至2节课的练习,相信在六个学期后孩子们的基本键盘知识也能掌握好,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也便于孩子们个性特长的培养。


  三、舞蹈通识课程


  舞蹈通识课也是音乐教学中亟待提高和坚持的一门必修课程。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组员通过精心研究和策划,在每个年级段进行了尝试,我们是这样做的:舞蹈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有计划地教学,1――3年级我们设计了以律动为主的舞蹈基本功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形体动作。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的形体得到基本的锻炼。4――6年级我们进行了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期有计划地进行新疆舞、蒙古舞、藏族舞、踢踏舞等舞种的有计划、有层次的教学。开学前第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集体制定了形体通课计划和要求,内容为分年级组统一上一节形体课,全组参与了集体备课和试课,先给学生讲解了形体课的意义,接下来学习了一个简单又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舞蹈,虽然只有1分多钟,但却囊括了蒙古舞的基本动作:骑马、挥鞭、挤奶、雄鹰展翅等。教学效果十分明显。7-9年级我们侧重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试想一个学期一个孩子能上一节民族舞蹈的通识课,通过九年的学习,孩子基本能掌握我国甚至是国外最普及的舞种的基础知识,孩子们形体、礼仪、知识的掌握都有长足的进步。


  四、地方音乐校本课程


  湖南花鼓戏是地方特色剧种,作为湖南的孩子从小受到了花鼓戏的熏陶。但是对于花鼓戏的角色、唱腔、表演形式孩子们还是很陌生,如何能让学生们真正将花鼓戏能记在心间,发扬光大?这对于我们花鼓戏通识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在1――3年级的通识课开设时主要考虑提高孩子们的花鼓戏的兴趣,在选择内容的时候我们有意识地将年龄相仿的小朋友表演的花鼓戏传统剧目《刘海砍樵》、《补锅》等视频作为导入,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模仿开始进行学习,模仿自己很感兴趣的角色。4――6年级的学生我们主要从花鼓戏的起源、角色、行当、表演形式等基本知识进行渗透,在5年级我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走近花鼓戏的课,从花鼓戏的起源,到花鼓戏的每一个行当的特点、服饰特点、表情、唱腔等对孩子们进行基本知识的教学,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同学们意犹未尽,对家乡戏很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情感。而7――9年级我们设计的侧重点主要是花鼓戏经典唱段的模仿和学习,我们设计了一堂《补锅》的花鼓戏,孩子们从这出戏的背景、人物等方面进行了解之后再学习,进行角色的扮演,他们兴趣盎然,扮演人物有模有样,对于花鼓戏的传承很有益!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提炼、多积累,一定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素材,经过音乐课和音乐通识课的教学,让孩子们接受更全面的艺术教育,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博大精深的知识,能更好地顺应社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