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化音乐教学语言,树立美好的语言形象,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普通话标准、流利,唱歌字正腔圆,语言简洁流畅,通俗易懂。同时音乐教学中的语言也要充分运用音乐要素以及肢体语言,这些对音乐教学中的语言表达都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音乐教师 语言表达 效果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感受,往往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然而不同的音乐教师授课却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有的音乐教师课上得生动感人,紧紧吸引学生,教学效果很好;而有的音乐教师上课却平平淡淡,学生没有什么兴趣,教学效果较差。原因何在?这与音乐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教师的音乐技能(范唱、范奏)的水平好坏,语言的表达等等,特别是语言表达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的音乐教育,相对于其他一些学科而言,内容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模糊性,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反复体会和琢磨,才能理解和掌握。因此,音乐教师准确形象、通俗易懂的教学用语,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用语的合理使用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语言标准、规范、准确和精炼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普通话标准、流利,唱歌字正腔圆,这对于中小学生音乐教师尤其重要。我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由于地方口音的讲话习惯很多字词不符合普通话的声、韵、调标准。南北方言差异很大,甚至一山一水之隔也有语言不通的现象,特别是在唱歌时,很容易出现地方方言的字音,影响了艺术歌曲情感的正常体现,达不到“字正腔圆”。因此,加强普通话训练,消除地方口音对艺术歌曲的不利影响,对于音乐教学大有裨益。一位优秀的音乐教师除了能像其他学科的教师那样做到教学内容正确、科学、充实以外,一定要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切忌夹杂方言怪调,有如音乐歌唱中必须唱准乐曲旋律一样,字正腔圆,进行唱歌教学。这样不仅展示音乐的学科内容美,同时培养学生规范标准的语言和歌唱,使学生终生受益。
音乐课有时间的限制,要把音乐知识系统完整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必须准确精炼。要抓住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创造。一堂好的音乐课,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从激发学生兴趣,到带领学生遨游于音乐的海洋,都应富于逻辑,引人入胜。没有语言组织,东拉西扯,随意发挥的音乐课是难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音乐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以概括性的语言、精炼的词汇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二、语言要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音乐中的很多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读,局限于音乐而音乐的讲课,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逐渐削弱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力求做到化繁琐为简约,化生辟为通俗,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生动,真正快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对于那些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如:我在讲解竖笛吹奏时的口风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吹蜡烛时摇晃而不灭的感觉,学生吹奏时就不会把一口气一下全部吹完,从而造成刺耳的怪音;讲到唱歌教学中的气息运用,可以让学生体会闻花香的感觉。如:我在上七年级音乐《森林之歌》的时候,遇到了二分附点这个节奏,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好这个节奏,我让他们模仿“知了”的叫声,这样一讲解,同学们一下子就明白了“知了”和二分附点的联系,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轻松的气氛中掌握了这个节奏。在上七年级音乐《动物狂欢节》时,我形象的给学生这样一个谜语:“碧绿的衣裳身上披,大大的眼睛头顶长,宽宽的嘴巴大又大,捉虫的本领真高强”,学生争先恐后地猜谜语,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教学中的语言越形象、生动,选用的例子越贴切,学生就越容易理解,这比起一大堆枯燥的纯技术语言,要实用得多。
有位教育家认为,生动有三层含义:“一是表达要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有风趣性的话语,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像一则谜语说的“它不是蜜,却可粘住一切”。教师生动,形象,妙趣横生的语言,会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和立体感。学生对教师所讲的话如临其境;“二是表达要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意思是说:教师要善于运用艺术手段来说话,以声传情,以音动心。如果教师音量适中,语调高低相间,错落有致,使学生听起来声声入耳,既有思考的余地,又不显得平铺直叙;“三是表达要声(声音)色(表情)姿(姿势)情(情绪)紧密结合,以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善于用肢体表情达意,同时给学生以视觉和听觉信息。
三、语言中也要充分运用音乐要素
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正是因为有了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的完美结合,才富有它迷人的艺术魅力。我们的课堂教学语言也是如此。美化音乐课的教学语言,可以提高音乐课的审美价值。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增进师生间的交流。如:过渡性的语言,可采用适中的音量、自如的语气、平稳的声调;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时,可放慢节奏,加强语气,给学生理解、吸收的空间;对富有激情的教学内容,可加快节奏,调整语言的力度,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变化有效,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韵律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情境之中,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肢体语言在教学中同样重要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诠释知识的语言。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教师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和谐运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教学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比如,在唱歌教学中,可以用“音阶手势”给音乐定位,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唱名,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处于兴奋状态,几乎每位学生都能认真仔细地领会。教师再用形象的语言描述每种手势的基本含义以及由手势联想到的演唱感觉,以进一步理解手势的作用,把音级“do”描述成“稳定、实在”,觉得应该用扎实、自信去演唱;把音级“mi”描述成“平稳、开阔”,觉得演唱时似乎面对着一片开阔的田野;把音级“sol”描述成“上扬、明亮”,应该用一种了不起、昂扬的感觉去演唱等。通过教师生动有趣、鲜明易懂,形象性的语言,把原来只是听觉形象的音高加以视觉化,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了知识,受到美的熏陶。如:在初一年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中,当《国歌》音乐响起时,我肃然起立,严肃认真地注视着教室前面的国旗,学生们从我的肢体语言中受到感染,不约而同地模仿我,起立、安静认真地聆听《国歌》,或许此时千言万语也不及老师的这一细微动作。?
教学语言贯穿于我们教学的整个过程。音乐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就像美妙的音乐作品一样,会给学生带来艺术的享受和美的启迪。它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充满情感,使语言美和音乐美达到完美的统一。法国一位着名演员曾说过:“嗓音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任何图画的感染力,远远比不上舞台上正确发出的一声叹息那样动人。”而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自己声音、语言的美好形象。综观现在的音乐教学,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教师们在教学观念、方法上都有了一定的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也越来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但在教学语言的运用上,有的老师却不太重视,这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作为音乐教师,在花大力气研究教学的同时,一定别忘了对教学语言的研究。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在教学语言上多下功夫,那么,音乐课就一定会更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参考文献:《音乐学科教育学》
《中国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