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农村初中音乐课程中学生有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刍议

作者:刘宗喜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摘要]农村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不强是有目共睹的,在音乐课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具有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辅之以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再指导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学生进行其他课程的自主学习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农村初中  有效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才的需要。教育界已经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求知、探索发现而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的直接阐述来得深刻。因此音乐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兴趣,搭建学习平台,指导学习方法,促使其自觉思考、主动实践,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会得到充分展示,音乐课堂就会成为学生精神乐园,音乐就会长久地留在学生心中,成为其心灵里最美好的东西。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获得动力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列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


  对于兴趣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名人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着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可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名言警句告诉我们,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学习才会积极主动, 而且会学得轻松而有成效。所以要使学生在音乐课程中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疑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办法。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实质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学习环境。音乐课中的情境是以“情”为经,在音乐教学中注重情绪培养、情感体验;以“境”为纬,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环境创设,拉近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得以实现。


  首先,在教学的开始阶段,笔者尝试过多种创设民主、和谐情境来激趣的方法,如:1、从语言环境入手;2、从歌唱等音乐技能展示入手;3、从音乐欣赏入手;4、从学生自由活动入手等。接着,为学生营造能动的、愉悦的、动力状态的课堂环境,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如:1、创设匠心独运、巧妙的问题情境;2、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3、适时而恰当的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最后,在欣赏、鉴赏过程中把情境创设予以延伸,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为学生对音乐产生终生的兴趣作好铺垫。


  有了情境的创设,学生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正如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所说:“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二、搭建平台,使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空间


  在音乐课程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获得能力培养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学”的桎梏中解决出来。


  1、搭建和谐平台,让学生愿学


  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础特征之一”。在心理机制上和谐属于人在心理上的一种体验,它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谐是课堂教学的良好的心理结构,在这样的课堂结构中,才能形成“协同共振”的学习气氛。因此,音乐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首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而自愿的参与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俗话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处处为学生着想,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舞台,学生就会在这个舞台上给予教师丰厚的回报。


  其次,学生之间有了和谐的关系,就会快乐合作,加上教师对教学活动所持有的饱满的热情、充沛的精力、坚定的信心,可以使学生自信、积极的参与活动,学生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愉悦的心境中体会美,感受美,提高审美意识,获得能力培养。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搭建和谐平台,让学生愿学。要对学生多一些宽容、理解和微笑,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爱,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得到美的享受。


  2、搭建活动平台,让学生乐学


  音乐课程是一门十分注重学生活动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音乐课堂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1)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歌唱表演活动平台。歌唱表演包括唱歌、音乐律动、舞蹈等内容。歌唱表演是音乐课最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通常在一首新歌学习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活动形式多样,如全体齐唱、小组唱、独唱等,在活动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可以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学习的快乐。


  (2)在音乐课堂上,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音乐律动的平台。音乐律动是模仿式的形象律动教学,目的是培养音乐节拍感、节奏感,由于要求学生手、脚、腰、头等人体各部位的自然协调动作来表现音乐及歌词的意境,所以学生非常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在歌唱、律动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搭建舞蹈表演教学的平台。舞蹈表演要求手脚及全身动作的投入都要合着音乐节拍节奏,动作整齐,姿态优美,以形感人,以形传情,因此舞蹈的难度较高,加之初中生正处于害羞的年龄阶段,所以舞蹈表演要因材施教,要注重个别差异。


  三、指导学习,使学生在音乐课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方法


  学习是一门艺术,学习必须讲究方法。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在人们已经有了共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占有具体的知识更重要”。指导学习方法,更是为了体现“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所以要在音乐课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就必须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巧设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精心设疑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只有学生有所疑,才会有所思,进而有所得。如:在教学七年级《音乐》下册第六课歌曲《难忘今宵》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这首歌曲采用什么样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这首歌曲适合哪种演唱形式?”问题目标明确,针对性强,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主动探究。


  2、分组学习,让学生合作探究


  分组合作式学习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分组合作学习,还可以集思广益,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获得知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首先,教师在分组合作学习之前,要向各组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由小组自己讨论决定。其次,每个小组明确了任务之后,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最后,各小组推选同学进行发言,师生共同对他们进行评价。这样,无论在音乐课的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环节,还是在表演环节,都可以进行分组合作。


  3、因材施教,让学生共同进步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现状,在课前就必须对学生的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并在教学方法指导时能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注重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共同进步。


  首先,对全体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的难易程度把音乐知识进行分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因材施教。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把教学难度降到最低,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获。其次,设计丰富多样的音乐表演形式,让学生广泛参与。鉴于音乐课具有表演性的特殊性,让那些个性内向、缺乏自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从而让他们获得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悦。最后,要注重在课外针对个别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只有对那些平时参与热情不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课外进行心理与知识的双重辅导,才能激发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从而在课堂中获得知识,并获得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音乐习惯。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音乐产生兴趣,不断在音乐领域去主动积极探究、发展、创新。进而打下坚实的音乐基础,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