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情景教学

作者:金圣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提倡的四种教学方式中,有一种创设情景式教学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


  情境教学是通过营造一定的课堂情境,创设适宜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使学生在情感思维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情景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转变(即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重要环节。情景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情境的优化设计,只有将课堂知识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加以呈现,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怎样使课堂情境设计更加有效呢?


  一、利用歌词中的具体形象创设情景,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教学效率高。


  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任务服务,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见、可感、可闻、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长江之歌》的欣赏课中,学生对长江并没有具体的认识,并且对欣赏课的兴趣不浓。因此很难体会到歌曲中的感情,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情景教学:


  播放影音材料《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江河万古流》,使学生进入氛围,再初次欣赏《长江之歌》,并设计问题。这样,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讨论热烈起来,学生对长江有了具体的认识。


  这样,利用视觉冲击,充分的展示了长江的宽广与博大,而课堂上的这些内容包括老师设置的问题都是歌词里的内容,紧扣教学任务,这样就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内心对长江无比深切的赞美和依恋之情,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歌曲的创作背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体会音乐的真谛,因为只有心动,才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


  在初教《长城谣》这首歌曲时,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毫无所知,因此,对歌曲中的“奸淫掳掠”一词不但不懂其中的深刻含义,有的同学还吃吃地笑,可见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歌曲中所唱的“奸淫掳掠苦难当,骨肉离散父母丧”的那种痛苦,也体会不到“大家拼命打回去,四万万同胞心一样”的那种不屈不挠,化悲痛为力量的豪情壮志。因此,我这样设计了课堂情景教学:


  课前先问学生知道不知道“九一八”事变?在音乐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的事实真相,最后请同学们看短片《南京大屠杀》。看完短片,学生进入了创作《长城谣》的历史背景,有着与当年中国同胞相同的感受,很自然地就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学起来就不费力气,对歌曲的情绪变化也理解透彻:开始是高兴,遭难以后是悲伤,接下来是化悲痛为力量,满怀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演唱满怀激情!


  三、利用时事新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当课堂的主人。


  传统的音乐文化要学习,可在流行音乐面前,传统的音乐己经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了。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要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是很难的。这时就必须改变策略,创设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七年级的教材里面有一课的教学任务是学唱《国歌》,这首歌大部分学生都会唱。可是真正让学生唱时,有附点音符的地方全错了,后半拍起唱也不准确,更谈不上力度与情感的变化了。这时枯燥的爱国教学和无趣的纠错课己经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收效甚微!所以,我创设了这样的课堂情景:


  先给学生发一篇网上转贴的“一个日本学生与一些中国学生的对话”的文章。(内容大意为日本学生瞧不起中国人,说中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会唱中国国歌,没有素质!)。网络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样,学生义愤填膺,都认真聆听歌曲,并找到自己唱错的地方。整堂课气氛活跃,效果明显,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标准地演唱国歌。教师在整堂课里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都在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总之,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的潜力无限的发挥。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隽水寄宿中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