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初中音乐课堂中如何运用多媒体

作者:吴中良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宜兴外国语学校 吴中良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个性化和多元化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现在问题是,当代的中学生知识面很广,所接触的社会日新月异,色彩斑斓,从而导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审美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便涉足进入课堂,在实际的操作和运用中,多媒体技术成为发展艺术课堂的有利手段。


  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手段,其具体作用有哪些呢?


  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在常规的音乐教学,特别是欣赏课中,教师只是靠录音机播放乐曲,口头阐述讲解,这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形成了一种潜在意识――音乐欣赏课只是听听音乐而已,无足轻重,过后如再问起乐曲所反映的内容、表现的情感、各种乐器之间的配合等,他们都一概不知,整堂课就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应和的人并不多,而且学生的思维比较定势,大多是根据教师的思路来做出分析和判断,没有想象和拓展。如果通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就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很好的结合起来,例如提到“什么是交响乐?”,如果只是单靠教师说定义,那么音乐课就成了传统语文课的变异,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也不深,但若能结合画面再来说,就会使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学生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把感情自然而然的投入进去,一堂课下来,他们会对乐曲每一乐段的构成及所表达的情感、反映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转变了以往欣赏只是利用耳朵来“听赏”的旧观念,可以将“欣赏”引申为“心赏”,用心灵来体会,达成共鸣。


  二、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传统教学中,教师会经常问起:“这段旋律曲调下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而这段旋律曲调明快,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教师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音乐,使其思路能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发展,理解乐曲所要阐述的内容,然而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学生不能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思想,甚至是背道而驰。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教学,难以理解的乐段就可以配以从故事当中前辑的录像片段,附以文字说明,所有这些画面、文字与音乐同时出现,无疑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鲜明的影像,令强迫性记忆转化为情感性记忆,那么诸如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就无需教师去引导,学生便会自然地领悟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如在欣赏由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庆丰收》时,就可以在听音乐的同时展示乐曲中所涉及的各种民族乐器,为了增加学生对乐曲的切身感受,可以播放农民群众喜获丰收时的故事片断,学生在听与看的同时也就理解了乐曲所表现的内容,即反映了人们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这样的教学手段会使得学生自主地融入乐曲的情境,真正地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含义,于是在潜移默化中乐曲就很容易地被学生接受了。


  三、变枯燥性教学为趣味性教学。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视线不再锁定在固定的线与间之间,它可以让课本知识动起来,让音乐从书本中流淌出来,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即便是板书,一旦输入到计算机中,配以各种音效、画面,也会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其次,抓住学生情感波动情况,适时让他们张开嘴巴,用唱谱或哼鸣的形式把他们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比常规教学中教师逐句教唱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使课堂教学充实而具有连贯性。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节省了许多不必要浪费的时间。譬如在音乐课堂中最容易碰到的问题就是倒磁带,教师不仅要精确计算倒带时间,而且还会使课堂气氛脱节,造成很多的麻烦。这些工作在现代化多媒体课堂上就可以得到解决,教师只需通过鼠标在屏幕上点点画画,就可以选取任意一段音乐并能随时控制其进度的快慢。如在欣赏《我的祖国》单元系列歌曲时,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在一节课中是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的,若下一节课接着讲,就会使学生的情感失去连贯性,难免要在课堂前几分钟进行复习,产生不必要的重复,多媒体教学则可以通过快捷的音乐转换将时间节省下来,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


  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对生疏音乐知识的了解。


  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动感的画面直接搬到屏幕上,例如在介绍乐队知识时,就可以让学生直接欣赏乐队实际演奏乐曲的现况,将乐队中乐器的编配结构、现场演奏音效直接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弥补了以往只是在想象中认识乐队的不足。


  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学应该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设备,令其最大限度的为教学、为学生服务,而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正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全面地应合了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情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去,逐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体会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无穷乐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