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初中音乐论文

浅谈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作者:许英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18-01-17

  《大纲》规定音乐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必修课。它享有同语数外等文化课同等的地位。市区中学一般都使用省编统一的教材,各校均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但一直以来,音乐教师普遍反映在教学中很难完成教材中的内容,即使完成了教学内容,也未达到《大纲》规定的要求,以致多数学生缺乏应有的音乐素养。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呢?


  一、认识上的偏差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虽然音乐课是必修课,但每周只有一个课时,是语数等课程的 1/5,况且未列入升学考试课目之中。因此,学生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远没有象重视其他课那样深。很多学生想借此放松心情,有的是想利用音乐课发泄情绪。音乐教师常为课堂纪律发愁:课堂气氛“太活”,有的学生趁机“捣乱”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过份严肃又使气氛变得死气沉沉,学生不参与配合,教师演独角戏,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由于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有的班主任或其他科目的教师有时也利用音乐课找个别学生谈话(或辅导),造成了少数学生对音乐课有可上可不上的错误想法。个别家长也在子女面前摊底:音乐课考不及格没关系。正是这些认为音乐课是“不长知识”的认识上的偏差,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二、教材的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教材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审美教育的源泉。因此,应当精心选择思想性和艺术性强,受到学生喜爱的教材,比如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同时,好的歌曲教材还应具备“动听”、“易学”、“易记”、“耐唱”的特点,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而现行初中音乐教材歌曲选编时未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体现好的歌曲教材的特点。所选歌曲成人歌曲多,少儿歌曲少,老作品多,新作品少,概括的说即学生不太喜欢唱的多,喜欢唱的少。笔者在初一、初二 500名学生中做了一问卷调查,其中一问是:课本中有你喜欢唱的歌吗?若有,请举例,并说明为什么。调查结果是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回答“有”,初一为《哩哩哩》。在回答为什么时,回答是“好听”、“好唱”;初二为《唱脸谱》,在回答为什么时,回答是“好听”、“愿意唱”、“有意思”等。歌曲《哩哩哩》是一首朝鲜歌曲,旋律悦耳、情绪欢快,色彩明朗,洋溢着青春气息,特别是“轮唱、齐唱、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的结合,使歌曲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所以学生特别喜欢唱。歌曲《唱脸谱》之所以学生爱唱,其一是该歌的歌词有新意:如“外国人把那京戏叫做Pe-King O-Pe-ra,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四机头’一亮相,美极啦!妙极啦!简直OK!顶呱呱……”内容介绍的是脸谱及、京剧的有关知识,但歌词口主语化,通俗化、“现代化”。其二是为了突出时代感和象征中西两种文化的有机结合,作曲家有意将流行音乐中常用的部份节奏与京剧曲调糅在一起,造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其三是配器中运用了电声乐器,音响效果符合学生的听觉习惯,但教材中类似《哩哩哩》、《唱脸谱》这样的歌曲太少了。


  三、流行歌曲的冲击,削弱了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的兴趣。


  “看古装戏,唱流行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很多学生对流行歌曲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是传播媒介起了宣传、强化的作用;二是各类演唱比赛的诱导刺激作用,早几年中学生是热心的观众,忠实的歌迷,近两年是跃跃欲试,争当歌星。像 2000年的亚洲新人大赛、青春演唱组合大赛等歌手的年龄下限多在14--15岁;又如第九届青年歌手全国电视大奖赛业余通俗组夺得一等奖的倪睿思,今年不过17岁。还有诸如模仿秀等,初中生报名参赛也大有人在;三是流行歌曲作为现代社会一部分青年人的一种感情表达方式,易于被中学生所接受。流行歌曲大多音域不宽,音调平稳顺畅,歌词通俗浅显,口语化,而初中生告别儿童进入少年,生理上正处变声期,心理上也未成熟,好奇,好模仿,因此,他们对流行歌曲也就喜爱有加了。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热衷,势必削弱了学习教材歌曲的兴趣。以致出现了教唱的不唱,不教的偏唱,该唱的不唱,不该唱的偏唱这一现象。


  在提高学生素质,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全面发展人才中,艺术教育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国家已连续召开过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紧紧把握面向全体学生音乐素质教育这一核心思想,大力宣传音乐教育在提高人才素质中的独特作用,推动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众所周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是音乐教学的实施者。在教学中,教师的情绪要热情饱满、精力充沛、举止大方;语言丰富、语气富于变化。要吃透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既做“导演”,又做“演员”。以亲切、热情、真诚的教态来感染学生,用生动的范唱、范奏来打动学生的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挖掘教材的艺术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体操' ----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对于教材中的歌曲,在教学中要挖掘其艺术性和内涵,从而达到对歌曲进行较为细致的感情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从内心喜爱并接受。倒如在教学《雨花石》这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的歌曲时,就要从词曲两个方面去挖掘歌曲的内涵。歌曲用第一人称“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说开去,到最后,“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揭示歌曲的主题,以小见大,寓意深远。旋律中含有休止符的节奏203、403、303是该歌曲的难点和重点,节奏可以通过2.34.33.3相似节奏的对比练习来掌握。学唱歌词时,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歌词:“我”静静地躺在泥土之中,深深地埋在泥土之中,虽然有点寂寞、孤独,但“我”愿铺起一条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这是多么美好、多么高尚的思想境界啊!通过分析讨论,学生的思想感情得以升华,对先烈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演唱时不但能体现出节奏中的休止符,而且在声音、情感上都处理得较好,并懂得了休止符不仅仅是声音的停止,而且起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对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起着特殊的作用。


  三、营造氛围,改进教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音乐课是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活动过程。为了巩固和发展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就要在教法和学法上做文章。同样是节奏练习,如果用手打拍子口念音符的方法来进行节奏练习,学生觉得单一枯燥而不很乐意练。如果改用声势来练习,学生会情绪高涨,积极而自觉地练习。因为声势练习是通过跺脚、拍腿、拍手、捻指等方式来表现各种节奏的,在训练反应、协调、配合等能力的同时,学生好动的心理也得到了满足。随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教学中“以学生实践为主线”、“以提升学习水平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课题。笔者曾尝试以学生“填词成歌”为教学目标的研究课。一段曲谱,一段歌词,组合成一首歌。这个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练习过程中,学生非常投入,或自我推敲,或同学间探讨,或与老师交流,课后作业检查,上交率 100%,46名学生中,4名未完成,其余同学的作业都完整,在42份作业中,大部分作业词曲结合较好。


  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音乐教师任重道远,要坚持不懈。也需要音乐教师、教研人员和教育行政部门、音乐家门共同配合,这才能创造出好成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