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浅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策略

作者: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江路小学 王霞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4-08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1. 认识传统文化,奠定文化基础

  要有效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全面了解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古今中外的优质音乐作品。音乐作为一种历史上被人们珍视和传承的艺术形式,提供了一种捕捉美好瞬间和情感状态的手段。中国传统音乐涵盖宫廷音乐、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多种门类,这些音乐门类各有不同的音乐氛围。尽管现代西方音乐在当代音乐舞台上占据主导地位,但至关重要的是,小学音乐教师承担着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重大责任。比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介绍充满历史韵味的京剧等戏曲作品,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艺术文化的热爱,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传统文化打下基础。

  2. 开展趣味教学,促进文化传承

  为了进一步让小学生欣赏我国的传统艺术和文化,音乐教师可以采用一系列创造性的教学技巧。比如,可以通过逐步引入《诗经》等具有历史和艺术的作品,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我国最早的诗集。这种综合诗歌和音乐的古老艺术表现形式在古代非常流行,在社交聚会和宴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在今天,歌曲仍然是人们喜爱的表达情感的方式。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多种地域风格。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区别使课程变得更有趣。

  比如,民教版小学音乐教材《我的家在日喀则》就体现了西藏风光。为了让学生沉浸在体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穿着藏族服饰参加活动,让他们与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藏族舞蹈动作,让他们了解藏族独特的文化,培养对祖国之美的欣赏,实现文化传承。

  3. 借助乐器教学,体验传统文化

  乐器音乐教学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乐器种类繁多,古籍记载,先秦时期的民族乐器有30多种。中国古代乐器代表了我们民族音乐的精髓。弦乐器的共鸣旋律可以吸引听众,忧郁的曲调催人泪下,欢乐的旋律振奋人心。音乐具有深深触动个人的力量。比如“笙”作为一种声音悦耳迷人的管乐器,是我国典型的民族乐器,“笙”属于侗族和瑶族常用的乐器。通过多媒体演示,教师可以展示“笙”的迷人声音,同时解释“笙”的起源和结构。这种互动体验很可能会激发学生对乐器的兴趣,促使他们学习其他乐器。教师们可以通过精心制作各种乐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例如,在学习《静夜思》时,就可以利用笙演奏这首诗,在古诗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可以在演奏中真正感受到乐器的魅力。

  4. 渲染文化氛围,渗透音乐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期间常常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更广泛的文化环境,渲染课堂的文化氛围。通过将京剧视频融入课程,教师可以逐渐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一旦课堂气氛变得足够活跃,教师就可以通过在线资源来补充他们的教学,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国粹是这样的。引入这些新元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比如,《唱大戏》就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各种精彩的戏剧。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讲解带领学生探究豫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示范,展示真假音的演唱方式。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可以讨论不同类型的中国戏曲,如京剧评剧黄梅戏越剧豫剧。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并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发现。

  5. 新旧结合,让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发展

  如今,音乐界已经出现多种流派,其中许多流派融合了西方元素与我们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比如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音乐、新民族主义音乐与摇滚、爵士、流行音乐等,这些音乐深受当代年轻人的欢迎。然而,在新音乐层出不穷的浪潮中,不可忽视我们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要创作超越世代的永恒音乐,必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周杰伦的《兰亭序》便是融合的典型,这首歌曲在当今社会颇受欢迎。教师可以将这首曲子介绍给小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特的音乐体验。通过新旧元素的结合,传统艺术和文化能够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扬光大。这代表了小学音乐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的最终目标。当代社会,年轻人往往对新的音乐文化表现出崇敬之情,不经意间忽视了这些流派的根基在于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而应该继承和弘扬。因此,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和希望,是传承传统文化的理想人选。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民间音乐的魅力和对各种乐器的探索来吸引青少年学习者的兴趣。通过这些经历,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从而使他们能够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总之,虽然当代社会倾向于拥抱新的音乐文化,但必须记住这些流派的基石在于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传统文化的精髓不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应该被珍惜和传承。因此,小学生作为火炬手和未来的希望,是传承这一宝贵遗产的最合适人选。

  综上所述,要实现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渠道。音乐课程在融入传统文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和优势,教师应重视并积极组织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当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分别是着力点少、方法单一、视野狭窄。对此,音乐教师要系统把握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路径,敢于跳出教材,实现小学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倩倩《浅析如何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课堂》,《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年第9期。

  [2]叶帅《传统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构建研究》,《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年第8期。

  [3]林云霏《刍议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评鉴》2018年第1期。

  [4]于东《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新课程(小学)》2015年第3期。

  [5]樊国娟《中国礼乐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融合策略分析》,《考试周刊》2020年第24期。

  [6]刘慧娟《因材施教,打造个性化小学音乐课堂》,《新课程》2021年第28期。

  [7]孙立鑫《浅析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思考》,《中华少年》2018年第14期。

  [8]周梦菲《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当代音乐》2020年第3期。

  [9]马长芹《弘扬传统音乐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音乐教育的思考》,《儿童音乐》2014年第10期。

  [10]余贤君《小学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现代教育科学》2020年第S1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