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论国风音乐中歌词文本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呈现

作者:山东理工大学 李清泉 唐艺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5-03-07

  三、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策略

  1. 优化教学观念,提升音乐课程地位

  要保证音乐教学最终起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相关单位在工作之中就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价值和重要性,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来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从学校的层面进行观念的更新与优化,通过制定与学生发展实际需求相契合的教学工作规划,来彰显对于音乐课程的重视。例如,对当前的音乐课课时进行增加,让学生和教师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教学和学习空间。同时,学校方面也需要组织教师参与相应的课程研究,探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具体发展方向,以研究结果为指引来展开教学活动,使得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具有更强的科学性。

  其次,学校方面需要引导教师对音乐课程本身形成充分的重视,在该过程中学校可以增加教师进修和学习的机会,通过从外界引入先进的经验来充实本校的音乐课。而对于学生,学校方面则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组建社团,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展现出学校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决心和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则可以让教学的形式得到进一步丰富,满足当代小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

  从教师的层面上来看,对于音乐课重视程度的提升则需要从自身的教学来体现。相关教师有必要立足于相应的研究,对自身的课堂形式进行丰富,如采取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感受到音乐课的知识性、趣味性、审美性特征,并在相对愉悦的情绪状态之下实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其次,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学生的音乐学习过程中,如通过与学生家长建立稳定可靠的沟通交流渠道,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解决,来实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目标。小学生的思维、意识等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但由于其在经验、认识和理解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足,在学习中需要教师和家长为其指明方向。有鉴于此,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沟通,对学生后续的整个学习方向和学习过程进行规划,对于学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2. 深入挖掘课程资源,科学设计传统音乐文化教学内容

  对教材的挖掘是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教材的挖掘过程一般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从不同层面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其次就是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从实际的情况来看,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课程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其教学资源丰富程度极高,学习过程的实践性特征较强,在这种特征之下,有限的教材内容必然无法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对教材的挖掘和拓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拓展的方向形成一定程度的了解。如在学习《侗家儿童多快乐》的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在进入情境之后,以“侗族大歌”为主线来进行相应的演唱和学习,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歌曲本身形成了解与认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民族音乐的巨大魅力和原生态的音乐艺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渐深入,人们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侗族大歌是中国最古老的和声之一,通过对这一内容进行延伸与拓展,既能够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伟大,同时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形成认识。当然,除了采取这种方法来实现对课程的延伸与拓展之外,相关教师还需要积极采取将本土音乐文化进行融合的方式最终达到目标。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较为丰富,多数学校所在的区域本身就存在着独特的音乐文化形式,如果将相关文化与当前的教学工作相结合,不仅能够让学生形成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促进当地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以湖南地区的“花鼓戏”为例,在当前部分湖南地区的小学音乐教学之中,相关教师融入花鼓戏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感受当地民间音乐的特色,且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效果。

  3. 创新课堂形式,促进流行与传统的紧密结合

  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实现音乐教学的本土化,例如选择经典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素材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这种方法之下,让流行音乐服务于传统音乐教学。在实践过程中,相关教师可以在自身的日常生活中对各类素材进行收集与整合,由于近年来我国流行音乐领域的民族化热潮与趋势,出现了大量适合于课堂教学的音乐,如《青花瓷》《中国话》《刀马旦》等,利用流行音乐的力量来推广传统音乐,最终将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实际情况为例,当相关教师在教学昆曲《牡丹亭》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表现出对相关音乐形式不熟悉的情况,导致教学过程受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在梅边》等流行音乐内容作为课堂导入,实现将传统昆曲与现代流行音乐进行结合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实际上已经在当前的社会之中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的认可,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与情感。

  此外,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地将相关传统文化内容与音乐教学进行结合,以强化学生的认识与情感。例如,教师通过让学生观看《大鱼海棠》等电影片段,让学生寻找中国特有的文化元素,在此前提下讲解“山海经”“女娲补天”等内容,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传统音乐的感悟,再进行相应的音乐教学,最终将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提升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目的。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个阶段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学习和掌握传统音乐文化,对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民族自信极为关键。在实践过程中,相关教师和学校有必要强化对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并采取多种方法,让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到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罗寅、周雅琦《多元文化背景下音乐教育的现代性与传承性分析——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模式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12期。

  [2]郭芳《高校音乐教育的优化策略研究——基于传统音乐文化传承视角》,《大观(论坛)》2022年第10期。

  [3]陈恬静《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江西教育》2022年第36期。

  [4]张晓华《现代音乐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评〈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现代音乐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22年第18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