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声部律动训练。
律动不仅仅是让学生动起来,更多的是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通过歌曲中不同的节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编出不同的动作,这样让学生动手的同时还动了脑,动心去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例如,教学《数鸭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模仿鸭子的叫声和走路的姿势,然后各小组根据旋律各自编出自己的动作。这样每一个小组成员都会积极投入课堂教学之中,边听边感受,边想边做,无形中为学习音乐,也为合唱教学打下了基础。
(3)进行发声训练。
在对学生进行发声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发声手势引导学生学习。例如,教师对一组学生做出“do”的手势,学生轻唱出长音“do”,再对第二组学生做“re”的手势,学生唱出长音“re”,以此类推。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自己知道音阶手势和各个音的音高位置了。
(4)简单的合唱教学。
在合唱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对主旋律很容易掌握,但是对于其他声部旋律的掌握却总是不尽如人意。那么,我们可以对歌曲进行简单化处理。如下:
①给歌曲加入简单的声部。
例如,在二年级歌曲《幸福拍手歌中》的第一句结尾让学生拍手,第二句结尾可以拍腿;又如歌曲《法国号》,在主旋律下可以加入法国号的声音,一组学生唱主旋律,一组学生根据教师的指挥加入法国号“嗡巴巴,嗡巴巴”的简单伴奏,其他学生倾听并感受。这样简单的改动,使歌曲增添了几分欢快,学生也容易掌握和理解。
②主旋律后加入衬词或尾声。
衬词和尾声,可使单纯的主旋律变成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形式。例如,教师可在歌曲《粉刷匠》中加入“唰唰,唰唰”的衬词或尾声。用衬词模仿歌曲情境或用声音歌曲做伴唱,这种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方法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训练,因为二声部简单,节奏明显,旋律性低。
小学低年级合唱教学的有效进行,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强化合唱专业技能,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如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教学法和柯达伊音乐体系等。对低年级学生进行专业的合唱教学,能为中高年级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小学中年级合唱教学
小学中年级的合唱曲目多以二声部为主,二声部也是中年级学生歌唱教学的重点。然而,中年级是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期,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更有难度。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培养合唱兴趣。
教师可以低年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先听合唱歌曲,再进行自我比较,还可以把其他学校的优秀合唱曲目给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合唱欲望和兴趣。
(2)矫正音准。
学生在低年级时已经接受了初步的音准和节奏的训练,对音准有了一定的感知,到了中年级时,教师可适时在课堂上加入视唱教学,培养学生的识谱、唱谱能力。
当然,课堂中采用歌唱、律动和游戏的形式,有利于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如教师可利用低年级时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自我使用手势。教师在视唱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柯达伊手势引导学生进行单音练习,使学生找到音准。
(3)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方式。
小学中年级学生虽然比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大些,但是依然活泼好动、好模仿。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歌唱形象和选择合适的歌唱方式,用既定的标准要求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歌唱指导,如歌唱姿势、呼吸方式、歌唱吐字和歌唱发声等,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歌唱方式方法,杜绝大吼大叫、扯着嗓子喊的不良歌唱习惯。例如,教学《八只小鹅》时,歌曲开头便是“呷呷呷呷”的小鹅叫声,如果教师不对学生加以纠正和指导,学生会扯起嗓门乱叫,歌唱教学也就没法顺利进行了。教师可先让学生看自己演唱,让学生边看边模仿,再根据歌曲情节引导学生发声,让学生把渐变的声响唱出来。
(4)培养学生在合唱中的听觉。
所谓合唱中的听觉,是指学生在唱各自声部的同时要听清他人的声音和其他声部,更重要的是听清自己的声音,因为合唱讲究的是整体效果,整体的有效合作才能保证合唱的和谐。这就要求每个声部的每个人都要音准节奏与整体相融,要在自己的心中有自己的音准、节奏,同时还要聆听到其他同学的声音以及伴奏的声音,在不断的训练中锻炼自己的听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