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音准准确的基础上进行干扰练习
当学生能够稳定的唱准一个声部后,就可以开始一些抗干扰练习了,比如学生试唱一个声部中的一段旋律,钢琴或者教师演奏或演唱另一个声部,从而帮助学生适应和熟悉多声部的演唱环境,进行抗干扰练习。小学教材中,很多合唱作品的两个声部节奏非常相似,可以选用非常和谐的三度音程比较多的段落,也可以是两个声部音高差别比较大的段落,这样的干扰力度比较大。如果是两个声部的节奏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可以从两声部分别唱谱,再模唱旋律,再合唱歌词,牢固记忆自己声部旋律,提高抗干扰能力。
( 二) 班级合唱的声音训练
合唱要求的是合唱音响效果的和谐,其中包括音色、音量、音准的高度和谐统一,而演唱的方法直接影响着合唱的音色、音量和音准。
1、聆听优秀合唱歌曲,在模仿中形成审美标准。
学生分辨合唱效果优劣的能力在参加合唱训练后会明显增强,这说明小学生学生具备对声音的鉴赏素养,有助于学生在合唱实战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与合唱效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优秀合唱团的声音对于学生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视频很直观地看到模仿演唱者的姿势、口腔状态,这是正确的引导。通过聆听来模仿演唱的声音,通过模仿,学生可以知道合唱中不需要太大的音量等。学生们通过环境熏陶( 如早晨、课间、中午在校园中播放中外优秀合唱歌曲) 和适当指导,就会将自己的声音与好听的声音进行对比,虽然每个人的声音都有自己的个性,但学生还是会形成自己的鉴赏标准,并在以后的合唱中,用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和评价他人。
2、趣味练声,从直观到抽象,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
练声是枯燥的,单调的,但如果采取活泼有趣、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经常保持对合唱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享受合唱的乐趣,则可以使音乐长久的留在他们心中,丰富其人生,“爱乐”成为其终身习惯。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们会发现自己的声音有了改变,就会喜欢发声,自信发声。
歌唱是一种人体内部的肌体运动,对于小学生们来说,单纯的讲述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教学中将发声原理以及肌体状态用比较、视频、图像、游戏活动等直观呈现,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如体会“深吸缓呼”时,可以想象吹气球,气息下沉则可以让孩子去搬搬钢琴等。
练声虽然是以声音练习为主,但并不是机械没有情感的。歌唱是情感艺术,歌唱的学习如果脱离了情感的抒发,那就会变得没有生机、枯燥无味。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景、给发声练习加上歌词、加上力度和速度的变化,也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投入练习。比如把发声练习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春天来了,春风吹过树叶——长音练习,小袋鼠在奔跑——断音练习,狮子和小鸟——二声部发声练习等等,练习时,学生不仅兴趣浓厚,而且他们会自然而然的表现出袋鼠的轻快活泼,狮子的威风凛凛,小鸟的自在轻灵。
( 三) 在班级合唱中“涵养美感,陶冶德性”
1、迎难而上是合唱的“艺术行为”
合唱又是一项有难度的艺术,这个活动需要学生专心致志,全神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激发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感受到同伴的谦让和帮助,收获了演唱成功的快乐与满足,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
2、修身养性是合唱的“终极目标”
合唱还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活动,唱好合唱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他们需要学习各种乐理知识、古今中外的音乐史、进行各项听力训练,锻炼即兴唱谱的能力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安静,用耳朵感知和倾听声音变化带来的美好。
“一片树叶,能倾倒一个季节,而无数片树叶,将倾倒整个世界。”这句话或许是对合唱艺术最诗意的一种描述。好的音乐对人心的培植,比好的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合唱,使人心生完美!
参考文献:
[1]陈宽红.小学音乐课程建设的途径与设计探析[J].北方音乐.2018( 10) .
[2]王艳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程整合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