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级与低年级相比较,对于识谱中的音高概念的最大优势在于三年级的音乐课程中开始导入了柯尔文手势。这无非是对个别音准不是很好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便利,更训练了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在三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我使用了“双手”依次呈现了七个音的柯尔文手势,让学生猜一猜所摆出的造型像什么。最后统一了口诀:DO 是拳头紧紧握,RE 是一座小山坡,MI 是一个平底锅,FA 是爱心系你我,SOL 是小门平平立,LA 是大手拉小手,SI 是小小羊犄角,后面跟着高音DO。柯尔文手势的加入,使得视唱歌谱平添了很多趣味性。我会时常摆出一些造型,让学生猜一猜我呈现的这段柯尔文手势是今天所教的歌曲中的哪一句,并鼓励他们一起加入进来,这就将律动带进了识谱教学中。
当然,“先教歌曲、后唱歌谱”也是一个十分通用的办法,在学生已经掌握歌曲旋律节奏的基础上,再让他们来识谱演唱,效果会好很多, 但是这样会减少学生的兴趣,因此, 教师要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来学习识谱。
(四)培养能力,在实践中巩固识谱
高年级对于识谱的要求较高,需要学生能够视唱出歌谱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歌谱感受、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绪及情感, 深化学生在音乐课程中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旋律组合, 所呈现的旋律线条也将不同, 高低不同的音高和紧疏相间的节奏结合在一起,将歌曲作品的风格和基调固定了下来。所以,在高年级的识谱教学过程中, 老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能够通过识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1.音乐欣赏,在倾听中巩固
高年级的学生需逐步建立各自的欣赏和审美能力,那么音乐作品中的主题部分,则是一个作品的风格缩影。高年级的欣赏课是提升学生识谱能力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要求学生在听赏音乐作品时,耳朵聆听音乐,眼睛看好书上所提示的主题旋律,在心中构建出旋律的走向、节奏的变化,反思这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欣赏管弦乐《蓝色多瑙河》这一作品时,所给出的五个主题均为五个小圆舞曲,学生在分段欣赏的时候, 结合歌曲视唱,一来方便学生对作品的结构划分,也展现了三拍子通过不同的音型、音高等不同的排列方式,能够给人以不同的听赏感受。
2.重组创编,在练习中巩固
重组创编是指在教授新歌之前,让学生自主将教师打乱顺序的乐曲旋律以短小动机为单位重新排列。在自主排序之前,教师应先让同学们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乐感及乐理知识排列成流畅的旋律,之后教师可以随机选取几组进行弹唱,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排列组合进行对比并分析。这样,在听的基础上自主创编, 在创编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最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不仅在练习中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还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3.运用乐器,在玩乐中巩固
把乐器带进课堂,对于学生来说是最有趣、最有效的练习活动。跟着老师摆弄或是简单的演奏,能够让他们接触到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能在此过程中起到训练听音的作用。让学生逐渐形成音高的概念,同时增强学生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识谱就好似筑建大楼的基石,只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感性地入手来教, 深入浅出, 贯彻于小学音乐学习的始终,才能更好地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