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社会的不断变迁,对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特别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青少年教育,需要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为根本,并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探索能力、语言能力、欣赏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
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基于此,文章就音乐合唱教学中对青少年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少儿合唱综合素养审美情趣
合唱是一门较为全面、综合提升孩子音乐基础素养的音乐学科。合唱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融入团队当中, 及时配合指挥使个人的声音与合唱团的声音进行融合。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在合唱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提高学生歌唱技能的同时, 也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聆听他人、与人合作的习惯,培养学员的集体配合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音乐合唱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合唱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音乐能力、审美情怀等方面的能力,通过在音乐教学中拓展必要的情感氛围, 使学生能够认知艺术并感知艺术, 有利于让学生借助音乐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怀。由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审美情怀、音乐表达能力进行培养,根据必要的音乐传授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感受到音乐所具备的魅力与趣味。同时通过构建音乐学习情境,在美学的培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有利于让学生根据合唱重点把握音乐的培育导向,这对于提升音乐教学效率是有利的。
二、音乐合唱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学中,如果教师对合唱的教学探索不充分,对合唱所崇尚的教学理念表达理解不完善, 容易导致主体教学氛围不够灵活,使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呆板,难免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另外,教学设计、教学结构设计不合理,采用的单一的教学形式,且教学资源、师资团队的专业能力不充分, 都会导致学生无法接受音乐教学所实践的教学理念。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合唱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实践
(一)选择恰当的合唱曲目,切合学生的成长发展
笔者认为,少儿合唱教学应该围绕着歌唱、乐理、欣赏三方面内容进行授课。首先要给孩子们建立好的合唱声音审美, 因此教师需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合唱曲目,让学生认识合唱歌曲所带来的魅力。欣赏佳作是最直观的, 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优秀童声合唱团的表演作品,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选用一些孩子们原本熟悉歌曲的合唱版本,吸引孩子兴趣,让学生在观看合唱视频的同时感受合唱的歌唱状态,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合唱的共性和通性,使学生逐渐掌握如何在合唱中控制自己的气息和节奏。
而在为学生选择合唱曲目时, 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不可操之过急。在唱多声部歌曲之前,可以先选择容易梳理学生声音的单旋律歌曲,将声音梳理捏合到合唱教学所需的状态中, 为唱合唱作品做好铺垫; 再选择较简单伴唱声部的二部合唱小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的概念, 再进行卡农式的轮唱训练,再到完整的和声式二部合唱。要使学生感受到声部合作的美妙, 而又不会觉得难度过大从而有挫败感而导致兴趣丧失。要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制定科学的合唱内容, 尤其有的学生会防止自己跟着其他声部跑调而堵着耳朵唱合唱, 一定要引导学生先聆听、欣赏,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合唱审美情趣有着积极地作用。
(二)强化合唱技巧训练,培养学生审美价值观
歌唱是借助嗓音乐器来表达情感的一门艺术。少年儿童的声带、肌肉组织、肺部都处于发育状态,正处于童声发育周期。而在大环境下,童声歌唱的审美一般是“甜、脆、亮”,与合唱所追求的和谐统一的音色是有一定区别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此年龄段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内容进行引导:
第一, 在少儿合唱教学中要注重纠正孩子们不良发声与歌唱习惯, 进行科学的、规范的声音基本功训练。在少儿合唱教学中,真声不能丢,假声要会用;要让学生建立轻声歌唱的意识和混合声的声音能力, 这样才能形成“合作”的声音,合唱并非是凸显个人特色的唱法,例如教师可将“我们”的意识与音乐教学相结合,鼓励孩子们在合唱过程中养成配合、协作的精神,及时发现自己在合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让学生们逐渐认知到“合唱不单单是一个人的事情”,在张嘴唱之前学会看指挥、学会聆听,习惯根据老师的手势和肢体语言做出反应和理解,才能使合唱教学进行得更为有效。若某一学生的声音个性特别突出, 或者同步在进行童声独唱学习,真声能力很强,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引导,使学生知晓声音使用的多样性,排除“独唱”对“合唱”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