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 小学音乐论文

激活孩子的音乐兴趣,感受音乐的魅力

作者:甘肃省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 苟晓霞 来源:中小学音乐教育网 2020-04-29

  摘 要:激活孩子的音乐兴趣,就要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作为一线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叙述和探究:教师的人格魅力、音乐环境、师生关系、情境教学、电教手段、游戏增趣、音乐表演等。

  关键词:激发兴趣;传递美感;音乐责任感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有句名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确实,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是会主动地、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或认识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领略音乐的魅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和实践。

  一、用音乐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亲其师,则信其道。一般来说,多数学生往往都会因喜欢某一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假如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这种吸引学生的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一定会是积极的、愉快的。这种魅力从哪里来呢?我想:作为教师,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专业素养,其次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二、创设真实情境,激发积极情感

  情境,是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等手段,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因素做了生动具体的描述:“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潮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给学生一种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觉,参与者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很好地学习音乐。”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学生参与意识非常强,师生在此情此境中探索体验、获得成功、享受快乐。

  三、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良好的音乐气氛可以使学生置身于音乐美的熏陶中。当然,不仅仅是指课堂气氛,还包括课外。比如,利用课余、课间、广播等途径,播放优秀的中外歌曲、世界名曲等,让学生在充满艺术的氛围中熏陶和潜移默化,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在课堂内教师应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在教学中充分发扬民主、“动静”结合。“动”要有秩序、有规律的动,“静”是注意力集中、思维专注而活跃。两者结合,构建了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师生愉快地教、愉快地学,学生兴趣自然高涨。

  四、创设情境教学,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情境教学中的“情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场景,这种场景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氛围中,师生在此情此景中进行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比如,我在教三年级《嘀哩嘀哩》这首歌时,先让同学们想象春天的景色,然后看书本寻找春景图片,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学生似乎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受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不知不觉就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很快就进入了歌曲的意境之中,学得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非常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发挥电教手段的辅助作用,传递音乐美感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像《黄河大合唱》这类气势磅礴、雄壮有力的歌曲,单靠教师个人的声音是达不到演唱效果的,而依靠电教手段就可以让作品展现得淋漓尽致,音乐形象得以准确表现。又如,在音乐欣赏时,它涉及器乐欣赏、戏曲欣赏和曲艺欣赏等内容,要以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陶冶学生情操。通过多媒体电教手段,学生可以把作品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音乐的情感表现、乐器的音色特点以及演员的服装道具、演唱时的动作表情等看得明明白白,听得清清楚楚,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相关内容时,兴趣得到提升,音乐感悟也在加深,这样音乐欣赏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1 2 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