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歌唱是人类最本能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音乐表现手段之一。良好的歌唱姿势、呼吸,准确的音准和节奏、清晰的歌唱语言,丰富的情感表达,是小学阶段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演唱能力。本研究通过抽样调研本街道11所公办学校学生的独唱、齐唱水平,并对调研数据进行量化和质性分析,提出小学生歌唱水平提高的若干策略。在后续的跟踪调研中发现,这些策略对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歌唱水平;调研分析;提高策略
培养学生自然、自信、准确、有表情歌唱的能力,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但现阶段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到底如何?音乐课对小学生歌唱能力的培养是否达到了新课标的相应要求?为研究这些问题,提高小学生的歌唱水平,笔者于2013年1月,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对本街道11所公办小学的音乐科的歌唱教学进行了大量调研,并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
一、调研情况
(一)调研准备与过程
1.组建调研队伍
由街道教研中心牵头,抽调各学校的音乐科组长或骨干教师组成5人调研小组。
2.解读评分标准
在调研工作开始前,先由街道教研中心音乐教研员对评分标准逐条进行解读,确保每位调研人员能够按标准客观、准确打分。
3.调研内容与形式
笔者在多年的教研员工作中发现,钢琴伴奏水平高的教师往往能教出歌唱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就是说,教师的伴奏水平与学生的歌唱水平是高度相关的。因此,在本次调研中,我们除了调研学生的歌唱(合唱与独唱)水平,还同时对教师的钢琴伴奏水平进行了评分。调研形式为:调研小组成员从本学期教材中随机指定两首歌曲,先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齐唱,再随机抽查此班级的两名学生,考察他们的独唱情况。调研人员按音准、节奏和演唱效果对学生的齐唱及独唱水平进行打分。全班齐唱满分80分,独唱每人满分5分;教师钢琴伴奏,满分10分,要求本班音乐课任课教师伴奏。
4.试评检测
在正式调研之前,为检测调研小组成员对评分标准的理解程度,保证评分的客观、公正,教研员先组织调研小组成员试评了三所学校,并集中进行各项评分标准比对,使大家进一步明确评分方式和评价标准。
5.调研方式
现场抽签确定调研年级和班级,并即时对学生的歌唱水平以及教师的钢琴伴奏水平评分。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调研结果
2013年1月,调研小组对街道11所公办小学均进行了学生歌唱水平调研,限于篇幅并说明主要问题,现只呈现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学校的调研结果。
表1:西乡街道四年级小学生歌唱水平调研结果汇总表(部分)
2.调研结果分析
总体看,本次调研发现各小学的歌唱教学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齐唱(背唱):音准、节奏是最突出的两大难题。从表1中看,A、B校的学生在齐唱时音准和节奏均出现较大的问题,都没有达到该项总分的80%。具体表现为音准不准,节奏偶有错乱。相比之下,C校情况稍好,音准及节奏得分均超过了该项分的80%,并且演唱效果的得分百分比是89%,与街道平均得分率持平。
(2)独唱:从表1中可以看到,A、B两个学校现场随机抽查独唱的学生得分都只占该项总分的68%左右,具体表现为:独唱学生的音准、节奏时有不准、不稳,欠缺歌唱方法,以致不自信,声音很小,不能通过演唱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演唱效果一般。
(3)教师钢琴伴奏:本次调研的教师钢琴即兴伴奏,有36.4%的教师达到了基本要求,有63.6%的教师离基本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有的教师全用一个和弦或用歌曲每个小节的第一个音做低八度的音伴奏;有的教师使用的歌曲伴奏型与歌曲的情绪不吻合;有的教师伴奏时节奏不稳定,旋律音不时出错。A、B、C三所学校的教师伴奏均存在这些问题。